第617章 至今犹说当年事,忠义之名永不隳[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卷首语
nbsp《大吴史?纪事本末?德佑密使突围》载:“德佑中,瓦剌再围京师,宣府、大同援军皆被阻,粮道复断。太保谢渊度京师卒仅能守十日,乃决遣死士赴南京搬兵nbsp——nbsp南京为大吴留都,设兵部、守备府,掌东南军权,可调浙、闽、粤三镇兵五万。渊选玄夜卫卒、京营死士共二十人,携‘求救密信(盖兵部尚书印、御史台印),分三路突围。时吏部尚书李嵩、侍郎张文暗通瓦剌细作,泄突围路线,致十八死士殉国,仅二人抵南京。援军至,京师解,嵩、文伏诛。史臣曰:‘死士以躯铺路,渊以信传急,非此,京师殆矣。”
nbsp《玄夜卫档?突围录》补:“密信以桑皮纸书就,墨含朱砂(防篡改),内详载京师兵力、瓦剌布防、需调兵数,封于蜡丸(藏死士发髻或甲缝)。突围日,瓦剌于通州、良乡设伏,皆嵩、文所泄。玄夜卫指挥使秦飞侦得文与细作密信‘三路突围,中路易击,急报渊,然仅救中路二人。死士遗骸多弃于荒滩,唯沈烈(从七品玄夜卫卒)怀中蜡丸未损,后葬于京师忠勇墓。”
nbsp京师围急胡尘稠,死士携书闯敌楼。
nbsp蜡丸藏信沾凝血,寒刃开路破敌酋。
nbsp佞吏通谋泄路线,忠魂殉国逐江流。
nbsp若非二人抵南京,京阙早随胡骑休。
nbsp二十死士赴危途,一路腥风血染襦。
nbsp信裹蜡丸藏发髻,刃挥寒雪斩胡奴。
nbsp内奸卖路心何狠,外寇伏兵势愈粗。
nbsp幸有残躯传急信,南京兵至解围孤。
nbsp谢公临危遣锐师,死士同心誓不违。
nbsp密信封蜡藏深甲,劲箭穿胸护国威。
nbsp佞吏谋私通敌骑,忠魂抛骨满荒陂。
nbsp南京兵至胡尘散,犹记当年突围悲。
nbsp二十死士出京畿,蜡丸藏信走危蹊。
nbsp血溅荒滩魂不散,身膏野草志不迷。
nbsp南京兵至胡尘散,京师安后墓前啼。
nbsp至今犹说当年事,忠义之名永不隳。
nbsp京师内城的兵部衙署,烛火彻夜未熄。谢渊(正一品太保)站在舆图前,指尖反复摩挲着nbsp“南京”nbsp二字,案上摆着三份急报:宣府卫援军被瓦剌阻于居庸关,折损千余人;大同卫粮道再断,运粮队全灭;京营现存卒两万五千,饿晕者日增,火器弹药仅够五日。从二品都督同知岳谦垂手立在旁,声音沙哑:“太保,昨日安定门又被投石机砸破两丈缺口,卒子们用身体填,才勉强堵住,现在……nbsp现在连能站着的卒子都快不够了。”
nbsp谢渊闭上眼,深吸一口气nbsp——nbsp京师已被围半月,外无援军,内无粮草,若再不想办法,不出十日,城必破。他猛地睁开眼,看向秦飞(从二品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指挥使,九边援军皆阻,唯有南京nbsp——nbsp南京为留都,设兵部尚书、守备太监,掌东南三镇兵五万,若能调此兵来,可解京师围。你看,能否派密使,闯围赴南京搬兵?”
nbsp秦飞眉头紧锁:“太保,瓦剌已将京师围得水泄不通,外围三十里皆伏兵,闯围难如登天。且南京调兵需循礼制:需京师兵部印鉴、帝手谕、南京兵部与守备府共同勘合,缺一不可nbsp——nbsp现在帝在京师,手谕可拟,但若密使被擒,信落瓦剌手中,反成祸端。”
nbsp“礼制?”nbsp谢渊冷笑,拿起案上的军资簿,“李嵩(正二品吏部尚书)私藏的五千石粮,张文(正三品吏部侍郎)匿的三百套棉甲,他们怎么不谈礼制?现在京师快破了,再循礼制,就是等死!”nbsp他顿了顿,声音沉下来,“帝手谕,朕去请;兵部印鉴,我这里有;至于密使,从玄夜卫和京营里选nbsp——nbsp要不怕死、识路径、能守秘的死士!”
nbsp话音刚落,门外传来李嵩的声音:“谢太保,不可!南京调兵需经内阁拟票、吏部核验军籍,至少需十日,若密使中途延误,京师早破了!不如……nbsp不如派使者与瓦剌议和,许以岁币,暂解燃眉?”
nbsp谢渊转身,盯着李嵩:“议和?瓦剌要的是京师,是陛下的性命,你给得起吗?你阻挠搬兵,是不是怕南京援军到了,查出你私藏军资、通敌的事?”
nbsp李嵩脸色骤变,强辩:“太保血口喷人!臣只是为京师安危着想!”
nbsp张文立刻附和:“是啊,太保,密使闯围九死一生,不如议和稳妥。再说,南京兵远,就算来了,也未必能打退瓦剌。”
nbsp谢渊上前一步,手按腰间nbsp“镇国剑”:“李尚书,张侍郎,今日这事,我说了算!谁敢再阻挠,以通敌论处!”nbsp李嵩、张文看着谢渊的眼神,知道他动了真怒,不敢再言,悻悻退去。
nbsp待两人走后,秦飞低声道:“太保,嵩、文定是怕搬兵后事发,说不定会暗中作梗。臣会加派人手,盯着他们的亲信,防他们泄密。”
nbsp谢渊点头,命杨武(正三品兵部侍郎)拟求救信,陈忠(正三品户部侍郎)准备蜡丸(封信用),自己则去御书房请萧桓(德佑帝)写手谕。夜色深沉,京师的每一刻,都在逼近绝境nbsp——nbsp死士,成了唯一的希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玄夜卫北司的校场上,寒风卷着沙尘,刮在两百余名候选死士的脸上。他们都是玄夜卫的精锐卒和京营的老兵,有的脸上带着旧伤,有的断了手指,却都挺直了腰板nbsp——nbsp谢渊已将京师危局告知,谁都知道,此行九死一生。
nbsp谢渊站在高台上,目光扫过众人:“兄弟们,京师是咱们的家,陛下和百姓都在等着援军。现在,需要你们闯过瓦剌的重围,去南京搬兵。这一去,可能再也回不来,但只要有一人能把信送到,京师就有救,你们的家人,就能活下去。愿意去的,出列!”
nbsp话音刚落,两百余人齐刷刷向前一步,没有一人后退。谢渊的眼眶发热nbsp——nbsp这些卒子,平日里或许有怨言,可到了国难当头,却个个都是好汉。他从中挑选了二十人:玄夜卫卒十人(皆懂侦查、会伪装),京营卒十人(熟悉京师外围地形),为首的是玄夜卫从七品沈烈(曾多次深入边地侦查,熟悉瓦剌习性)和京营正九品周仓(祖居京师外围,知密道)。
nbsp谢渊将封好蜡丸的求救信(内附萧桓手谕、兵部印鉴)交给沈烈:“这信,比你们的命还重要。若遇危急,宁可毁信,也不能让它落入瓦剌手中。南京兵部尚书是柳彦(正二品),守备太监是王敬(从一品),见到他们,再交出信。”
nbsp沈烈单膝跪地,双手接信,将蜡丸藏进发髻(发髻内中空,可藏物):“太保放心!末将就是粉身碎骨,也定将信送到南京!”nbsp二十名死士齐声呐喊:“粉身碎骨,不负京师!”
nbsp谢渊扶起他们,从怀里掏出二十块碎银,分给每人:“这是给你们家人的,若你们……nbsp若你们回不来,朝廷会厚待你们的家人。”nbsp死士们接过碎银,有的塞进怀里,有的当场扔在地上:“太保,我们去搬兵,不是为了银子,是为了京师!”
nbsp此时,校场外围的暗处,李嵩的亲信小吏(正九品)正偷偷观察,然后快步赶回李府。李嵩坐在书房,听着小吏的汇报,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二十人?分几路走?”
nbsp“回大人,听谢太保说,分三路:东路走通州,中路走良乡,西路走房山。”nbsp小吏道。
nbsp李嵩摸了摸胡须:“好,你去给瓦剌细作传信,就说‘中路死士最多,信定在中路——nbsp记住,别暴露身份。”
nbsp小吏领命而去。李嵩看着窗外的夜色,心里盘算:只要死士被擒,信被截,京师就只能议和,自己私藏军资、通敌的事,就能永远掩盖。他不知道,秦飞早已派暗探盯着他的亲信,小吏刚出李府,就被玄夜卫卒盯上了。
nbsp玄夜卫北司的刑讯室,秦飞正审讯那名被抓获的小吏。小吏被铁链锁在刑架上,脸色惨白,浑身发抖李嵩让你给瓦剌细作传什么信?”nbsp秦飞的声音冰冷,手里拿着一根马鞭(玄夜卫审讯常用,非刑具,仅震慑)。
nbsp小吏咬着牙,不肯开口。秦飞拿出从他身上搜出的密信(未送出,上面写着nbsp“中路死士多,信在中路”):“你还想抵赖?这信上的字迹,是你写的吧?李嵩许了你什么好处,让你通敌?”
nbsp小吏看着密信,终于崩溃:“是……nbsp是李大人让我传的!他说……nbsp他说只要瓦剌截住死士,京师就会议和,他会保我升正八品……”
nbsp秦飞立刻拿着密信去兵部见谢渊。谢渊看完密信,气得手发抖:“李嵩!竟敢通敌泄秘!秦飞,你立刻去调整突围路线:中路只留两人,装作主力,吸引瓦剌注意力;东路、西路各九人,东路走通州密道,西路走房山旧驿道nbsp——nbsp务必确保至少一路能到南京!”
nbsp秦飞领命,即刻去通知沈烈、周仓。沈烈得知李嵩泄秘,眼里满是怒火:“太保,末将请求去中路!吸引瓦剌,让东路、西路的兄弟能安全走!”
nbsp谢渊看着他,心里满是愧疚:“沈烈,中路危险……”
nbsp“太保,”nbsp沈烈打断他,“末将无牵无挂,父母早亡,只有一个弟弟,若末将死了,求太保照拂他。中路,末将去定了!”
nbsp谢渊点头,拍了拍他的肩:“好兄弟,若你能回来,朕保你升正六品!”
nbsp周仓也道:“太保,末将去西路,房山旧驿道是末将小时候常走的,熟悉地形,能避开瓦剌伏兵。”
nbsp路线调整完毕,二十名死士分成三路:中路沈烈、玄夜卫卒赵二(从八品);东路周仓、八名京营卒;西路八名玄夜卫卒。临行前,谢渊亲自送他们到京师密道口,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黑暗中,心里默默祈祷:一定要活着,一定要把信送到。
nbsp中路的沈烈、赵二,穿着瓦剌兵的衣服(玄夜卫此前缴获的),骑着两匹瘦马,往良乡方向走。刚出京师三十里,就见前方尘土飞扬nbsp——nbsp瓦剌伏兵三百余人,正等着他们。“来了!”nbsp沈烈低声对赵二道,“你带着信,往东边跑,我引开他们!”
nbsp赵二急道:“大哥,要走一起走!”
nbsp“没时间了!”nbsp沈烈拔出佩刀,“信比命重要!记住,一定要送到南京!”nbsp说完,他拍马冲向瓦剌伏兵,大喊:“瓦剌狗!爷爷在这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瓦剌兵见有人冲来,立刻放箭。沈烈中了两箭,却仍挥舞着刀,斩杀两名瓦剌兵。赵二含泪拍马东逃,瓦剌兵见他跑了,分出一百人去追。沈烈看着赵二的背影,嘴角露出一丝笑容,然后被瓦剌兵围了起来信在哪里?”nbsp瓦剌头领用生硬的大吴话问。
nbsp沈烈冷笑,吐了口血:“狗贼!想拿信?做梦!”nbsp他猛地拔出腰间的短刀,刺向自己的喉咙nbsp——nbsp血溅在瓦剌兵的脸上,他倒在地上,眼睛仍望着南京的方向。
nbsp东路的周仓等人,走通州密道,刚出密道,就遭遇瓦剌细作(李嵩派来的)的偷袭。细作大喊:“死士在这里!”nbsp瓦剌伏兵立刻围上来。周仓拔出长刀:“兄弟们
第617章 至今犹说当年事,忠义之名永不隳[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