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80后的回忆录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4章 零花钱记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米云记得高中以前是没有零花钱概念的,没有零花钱记忆和体验,那个时候确实穷,也没有钱,衣服都好几年没换过新了,只记得初三毕业的那年,母亲给米云买了件西服上衣,现在都还记得那件衣服上有闪闪发光的小晶片,晚上还能看到一点亮光。

    nbsp高中以前没有零花钱,就不需要存钱,虽然米云五六年级就外出村子去读书,从此以后就开始独立打理钱财,一周一回家,一周两块钱不到的生活费,往往比较难过,少不了白米饭,吃不上一个菜,当然那个时候可以赊账,向卖菜的商贩,和学校内外的小卖部赊账,那时候一份菜钱也就一两毛而已。

    nbsp小学学校外面晚餐的菜就是稀稠的炸辣椒,里面有时和的是青菜,有时是小鱼,都还比较美味,学校外面的小卖部是一对老年人开的小卖部,他们晚餐吃不完的菜就可以卖给我们这些住宿的学生,我们住宿的主要原因就是隔了一条河,小时候父母辈他们也是会外出求学,但可以天天坐船回家,过河过去不远,两里左右就能上学,只不过到了米云这一辈人的时候,过河后去的学校都是六七里和十几里路远的学校,必须得住宿了。

    nbsp学校下午基本上就放学了,卖菜的晚上很少到学校来卖,因为住宿的学生不多,米云经历的最高峰也就六七人的住宿,一脸盆菜也卖不完,除非中午没卖完的菜,晚上再过来卖,主要我们几个学生都没有钱,人家也没兴趣到学校来卖菜,主要是那个时候我们可以捡老师吃剩下的菜,等老师们用完餐后,我们就可以去收剩菜。

    nbsp收剩菜也是有策略的,主要有竞争对手,在住宿的几个人都是竞争者,得拼速度和卡点,去晚了就收不到一点剩菜,只能吃白米饭了,那时候喂猪的菜吃起来都是香的,厨师弄的好,喂猪的菜都美味,一碗湿豌豆也是常见的菜,饭是师生同一锅,菜自备,吃饭就是一个时间把控,打完米饭,就在学校内闲逛,估摸着时间,然后去收剩菜,当然中午是不敢出去收剩菜的,只有晚餐能收。

    nbsp收剩菜的记忆还是美好的,省了生活费,也改善了生活水平,周二前可能还有点生活费,下半周生活费可能就花光了,那个时候不打牌,随便买点零食和还账,就是穷光蛋了,全靠同学们捐助一点菜过日子,还有老师子女贡献一点菜,米云母亲只去那个学校教书了一学期,虽然后面教书了十几年,米云就读的那两年小学,母亲不在该学校。

    nbsp零花钱在小学五六年级前,是米云不敢想的事实,小学一到四年级就没有过零花钱概念,nbsp一分钱都没有,没去过学校小卖部买过零食,只能羡慕别人,没有富裕和最穷的时候,从来不敢奢望父母给零花钱,那个时候也不理解,也不会找父母要,过年压岁钱是收过一点点,只不过收到后立马会上交父母,然后由父母返还给弟弟妹妹而已,也就是过个手瘾而已,心里高兴一下而已,没有什么可难过的,懂事的让人心疼,现在想来,男孩子穷养也没有坏处。

    nbsp小时候没有零花钱,是不是完全接触不到钱,也不是绝对的,小时候也见捡过钱,在90年代初期捡到钱也是富裕的一员了,虽然捡的不多,可能不到一元钱,全是分分钱和一毛钱,那个时候一分钱的购买力也还可以,是能买发饼和几颗糖吃的,还能买冰棍雪糕吃,是在垃圾堆里捡到的,那时候绝对不是洗钱,不然也不会只剩一些零零碎碎的小钱,还有残破的纸币,丝毫不影响消费。

    nbsp小学二三年级捡的钱算是一笔大的财富了,就那么一次,在旁边的坟堆垃圾堆里面翻到的,当然米云没有上交给老师,私藏动用了,在学校里面捡到的钱财,米云还是会上交给老师的,那时候还比较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捡到的要交公,还有一首拾金不昧的儿歌,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当时捡到钱后就立马消费完了,买了垂涎无数次的零食吃了。

    nbsp过去了几十年了,捡到钱的窃喜还在心头,当时不记得买了什么吃的,捡钱就那么一回,还是十岁前的捡钱经历,后来上高三的时候,米云又丢了一回钱,可能算一个轮回,八岁前捡了一块钱左右的零钱,八年后丢了几十块钱,可能捡到的和丢失的零钱购买力差不多,八年时间,物价翻了无数倍,九零和零零年的物价还是有区别的,钱不知道丢到哪里,当时还丢了三四本课外书籍。

    nbsp书籍是米云高中三年自己买的,买了近百本,米云上高中的时候,自己有钱了,大姨小姨会资助一点,米云自己节省一点,丢的几本是米云自己买的国文书籍和四大名着,丢的可能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还有其它书,当天是下午五六点从湖北老家返回湖南,骑行了四个小时左右,几本书装在纸质袋子里挂在单车龙头上,零花钱放在袋子里还是口袋里不清楚,钱丢在湖北,还是湖南地带也不清楚。

    nbsp丢钱丢书的当天晚上,全程只记得疯狂踩自行车赶路回家,黑夜里只有风声入耳,还横穿了几里路的水域田间小路,当晚能捡回一条命也是奇迹了,再也不敢复盘当天的荒唐事,拳头大小的田间小路,黑夜骑行十几分钟,短剧也不敢上演的镜头,没有月光,漆黑的晚上,不明路段,水沟无数,抄一条近路,还抄错了,半途不敢下车,落脚无余地可占,模糊憋见两边都是水沟水塘,一旦有误就是野外送命了,无人问津的地带,村里全部搬出已经有了五年时间,反正事后每次回忆都是浑身打颤,心头一颤,不敢复盘,后悔没绕行多走五六里大河堤路,超近路赶时间,差点送命,无人问津的那种荒野路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米云每次复盘抄近路的那段,都得不出一个结论,是自己记错了路,还是五年时间就沧海桑田了,抄近路是抄错了地方,走了一半才发现,还是没抄错路,只不过五年时间没人通行,杂草丛生,不过最权威的分析推理还是抄错了近路,过去走了七八年的近路,怎么可能不知道路宽,宽的地方也有一米,宅的地方也有三十公分左右,完全可以推车前行,不可能无落脚之地。

    nbsp米云上对岸河堤后,都没敢往身后看一眼近在咫尺的家乡,上的河堤还是米云小时候被疯狗追咬得那条外河道,也是捡农药玻璃瓶子换零花钱的那条河堤。是米云近三十年左右离一个从出生就居住了十三年的村子最近的一次,不知道错了多少路,只知道上河堤后就狂踩自行车赶回家,都不曾回头看一眼故地,到最后一道河渡口上岸,坐船过去清理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丢了书和钱财,几个渡口坐船有没有付钱都不记得了,疯狂赶路又狼狈的一晚,算破财免灾了。

    nbsp小时候的零花钱确实难得,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子孙也多,给不过来,光母亲这一边一个姓氏就是百来口,还只算外公四兄弟,不算五兄弟,有个外公走的早,四房家族就繁衍了直系亲属百来口人,最小的外公都是生了八个子女,米云记得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不是没有给过压岁钱,只不过有限,他们年长也无余钱,就是米云父母一年到头都没有余钱,更不说年近古稀的爷爷辈,那个年代真的穷,物质匮乏也是事实,肉蛋真的一年吃不上几次,米云说的是新鲜的肉蛋,不算腊肉,鱼倒是可以多吃几顿,年猪家家户户都有喂养,猪油都有,家家户户都会杀猪过年。

    nbsp米云上五六年级就要外出出村,一周一回,已经具备手上有零花钱自理能力了,每周一块多钱的菜钱,自己还会带一些菜,只不过年少不懂经济,把菜钱当零食钱,用光了菜钱,就要靠同学接济度日,要么吃白米饭,不吃菜,或者去学校小卖部,或者校外小卖部赊账,赊一酒杯花生米和蚕豆吃饭,小学五六年级有零花钱是不可能的,到了初中三年依然做不到手上有零花钱。

    nbsp初中三年可能比小学五六年级的钱财多了一点,初中一周可能有三四块的菜钱,当时学校是管饭不管菜,到了初二和初三,学校才承包了菜,生活费就更少了,学校提供饭菜,到手的零花钱又到了一二块左右,甚至可能没有零花钱,只不过是一周的来回大巴费用,所以米云骑行和步行上学十几里路的时候居多,没钱坐车,就只能选择步行回家。

    nbsp初中三年有零花钱的时候也不敢多用,上完三四节晚自习课后,肚子饿了就要买老面馒头吃,实际上晚上一两节自习课后肚子就饿了,就要去小卖部挤着去买馒头吃,吃碗米粉那是不可能的事,是那个年代最奢侈的事了,有钱的学生还能吃碗汤粉,米云不记得有吃汤米粉的记忆,更多的是馒头的记忆,刚出锅的馒头嘎嘎香,2000年以前的厨具还没有蒸锅,至少农村没有看到,都是大铁锅蒸馒头,菜刀切馒头。

    nbsp初中三年最幸福的事,就是晚自习课间能吃上一个馒头和一小袋鱼皮花生就是最满足的事了,其它食品不敢奢望

第214章 零花钱记忆[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