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诊脉[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莫家这几天吃饭没有因为借住的孔令辅有什么不同,甚至莫晓莉稍微超标做饭也没引起奶奶的不满。
倒不是莫老太突然变大方了,而是对有本事的人投桃报李罢了。
前两天一次晚饭后的闲聊,莫金柱和孔令辅问起自家老父亲的胃口总难受有没有法子改善,老大夫干脆给莫老头认认真真地搭脉问诊,得出的结论是浅表性胃炎。
除了老头儿先天脾胃虚,外因主要是自幼就吃不好营养跟不上,还连续多年受过寒造成的。
现在手头也没什么合用的药材,他没开单写药方,只嘱咐些饮食起居不要贪凉等注意事项,还进屋从行李中摸出一个小瓶交给莫家人,让莫老头犯胃病时吞服里面的两粒药,不难受时不用吃。
莫老太十分珍重地接过药瓶,却听莫晓莉提问:“这药保质期多长呀?”不天天吃的药,她担心不定哪天过期了,吃了反而有害。
孔令辅笑道:“。这瓶药再放三年没问题。”
趁着这个机会,莫家人干脆挨个让孔令辅给看了一遍,他也不敷衍,很是仔细地给几人号脉。
结果让人有点意外,一圈检查下来的结论是,身体底子最好的是莫老太和莫金柱,说是老太太小时候没受啥亏空,养了个好底子。
而莫金柱则是占个年轻力壮的优势,才跟他娘打个平手。
莫晓莉问题也不大,就是本身脾胃吸收能力就不太好,格外需要加强营养。
莫晓莉听了倒也放下心来,她早就猜到现在的小身板儿不厚实,如果只是加强营养,自己有金手指加持,这根本不算难事儿,慢慢来就好。
至于脾胃虚弱营养吸收差,那将来她还不愁减肥了呢,嘿,没事儿没事儿。
又过了几天,孔令辅的新房子搭建好了,只是还太潮湿需要晾晒一下,莫老太现在也乐意他多留几天。
现在已经是六月下旬,眼瞅着就要到了夏收,就快迎来农民辛苦劳作小半年的成果。
夏收、夏种,再到秋收,又是几个月的密集的高强度劳动,莫晓莉靠着记忆,也知道饮食营养在农忙时期的重要性。
不像天天可以吃饱饭的后世,在建国初期的很多年里,亲手种出粮食的农民只有农忙时才舍得多吃一点。
正所谓“农闲喝稀的,农忙吃干的”,地里活儿不太重的日子大家基本都不怎么吃主食,主要靠“瓜菜代”加上灌过水饱骗骗肚子,只有到冲刺收获的时节,才肯正经吃饭。
但所谓的吃干的,那点粗粮吃下肚也实在是不够抗时候。
现在大家吃得最多的要数红薯,在农村分粮或者城镇买粮,一斤细粮能抵五斤红薯。
表面上看吃红薯划算,可实际上红薯不易消化,很多孩子更是顿顿红薯吃得整日里臭屁连天还拉不出屎。
更重要的是,红薯虽然含糖量高,但它的蛋白质含量只有米面之类细粮的五六分之一,属于能填饱肚子但养不好身体的无奈替代品。
第23章 诊脉[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