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玄桢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60章 莫道阉人多奸佞,也有丹心照汗青[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卷首语

    nbsp《大吴帝纪?德佑卷》载:“帝桓囚南宫,吏部尚书令玄夜卫守宫,禁内外通传。旧宦(原司礼监秉笔太监)感永熙帝旧恩,恨吏部尚书奸佞,夜冒死翻墙入南宫,递密信,告吏部尚书与诏狱署提督谋陷太保、截留边军粮饷事。”nbsp时老太监因昔年阻吏部尚书南迁之议,被吏部尚书贬为洒扫太监,却暗蓄忠胆,借洒扫之便探得吏部尚书党羽密谋;南宫守卫皆吏部尚书心腹,老太监需避哨探、越宫墙,九死一生方得见帝。此密非仅泄奸情,更启帝nbsp“清奸护忠”nbsp之谋,为后续太保安、吏部尚书党败埋下伏笔。今唯述此夜老太监递密始末,不涉旁支,以细节显宦者之忠、奸佞之毒、帝心之醒,补历史闭环之缺。

    nbsp夜漏沉沉覆南宫,旧宦翻墙履刃行。

    nbsp密信藏胸承旧恩,敢将生死换清明。

    nbsp旧宦忠肝闯禁宫,密信藏胸履险行。

    nbsp莫道阉人多奸佞,也有丹心照汗青。

    nbsp南宫的夜,静得只剩风卷枯草的nbsp“沙沙”nbsp声。帝桓坐在正殿的案前,孤灯的光映着案上的《大吴祖制录》,书页上nbsp“宦官不得干政”nbsp的朱批,被他指尖摩挲得发亮。殿外传来玄夜卫侍卫的脚步声,沉重而规律nbsp——nbsp那是吏部尚书派来的人,名义上nbsp“护帝安全”,实则软禁,白日里连送水的太监都要被搜身三次,夜里更是五步一哨、十步一岗。帝桓放下书卷,望向窗外的宫墙,墙高丈余,墙头插着削尖的木刺,月光洒在上面,泛着冷光nbsp——nbsp自他自囚南宫,已有七日,除了监国那日假传圣旨来访,再无半人敢私下见他,连玄夜卫北司指挥使派来的密探,都折在了宫墙外的哨探手里。

    nbsp他起身走到窗边,指尖按在冰凉的窗棂上,想起三日前玄夜卫指挥使送来的密报(那是玄夜卫指挥使借nbsp“送冬衣”nbsp之名,藏在衣料夹层里的),说nbsp“吏部尚书已买通诏狱署提督,拟伪造太保‘通瓦剌的供词,待三日后献于‘监国,欲借监国之手除太保”。太保此刻仍在西郊医帐养伤,左臂箭创未愈,若真被构陷,恐难自辩。帝桓的胸口发紧,却无计可施nbsp——nbsp南宫内外皆吏部尚书党羽,他连一句密令都传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看着奸佞谋划。

    nbsp忽然,殿外传来一声极轻的nbsp“扑通”nbsp声,像是有重物落地,随即被风掩盖。帝桓心中一紧,握紧了案上的匕首(那是太保赠他的nbsp“护国安民”nbsp匕首),走到门边,侧耳细听。门外传来侍卫的呵斥:“谁在那边?!”nbsp紧接着是短暂的沉默,然后是侍卫的脚步声远去nbsp——nbsp想来是哨探以为听错了,并未深究。帝桓却不敢放松,他知道,吏部尚书的人警惕性极高,寻常动静绝不会轻易放过,方才的声响,要么是意外,要么是有人故意引开侍卫。

    nbsp他贴着门板站了片刻,忽闻殿后传来nbsp“窸窣”nbsp的响动,像是有人在扒拉墙角的枯草。帝桓屏住呼吸,绕到殿后窗下,轻轻推开一条缝隙nbsp——nbsp月光下,一道佝偻的身影正扶着墙根起身,身上的灰色洒扫太监服沾满了尘土,左臂的衣袖渗着暗红的血,显然是翻墙时被木刺划伤的。那身影动作迟缓,却极轻,每走一步都要停顿片刻,像是在确认周围是否安全nbsp——nbsp帝桓认得他,是昔年侍奉永熙帝的老太监,因三年前阻吏部尚书nbsp“裁撤边卫”nbsp之议,被吏部尚书贬为洒扫太监,如今竟会出现在南宫。

    nbsp老太监走到殿后窗下,抬头望向窗缝,眼中闪过一丝急切,却仍压低声音,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音量道:“陛下……nbsp是老奴……nbsp求陛下开窗,有急事禀报。”nbsp帝桓心中疑窦丛生nbsp——nbsp吏部尚书党羽遍布,这老太监会不会是吏部尚书派来的诱饵,故意递假信诱他暴露?他没有立刻开窗,反而问道:“你既为洒扫太监,为何深夜在此?吏部尚书派你来做什么?”

    nbsp老太监闻言,身子晃了晃,像是受了刺激,声音带着哽咽:“陛下……nbsp老奴若为吏部尚书党羽,何必翻墙受此苦?老奴左臂的伤,是方才越墙时被木刺划的;老奴怀里的东西,是用命换来的……nbsp陛下若不信,可看老奴腰间nbsp——nbsp永熙帝昔年赐老奴的素银带钩,吏部尚书党羽恨老奴,早想夺了去,老奴藏了三年,今日带来,只求陛下信老奴一次!”

    nbsp帝桓顺着他的话望向其腰间,月光下,果然有一枚素银带钩,样式是永熙帝朝的旧物nbsp——nbsp那是永熙帝临终前,赐给nbsp“忠谨宦官”nbsp的信物,他当年还在永熙帝灵前见过。疑窦稍减,却仍有顾虑:“你既忠,为何直到今日才来?这七日里,你为何不寻机会?”

    nbsp“陛下!”nbsp老太监急得声音发颤,却仍不敢提高音量,“吏部尚书党羽看得紧!白日里洒扫,有两个侍卫跟着老奴,连拾片落叶都要被盯着;夜里宿在洒扫房,门外有吏部尚书的心腹太监守着,老奴是今日趁换班的空隙,偷拿了洒扫房的撬棍,才撬开窗逃出来的!”nbsp他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卷揉得皱巴巴的麻纸,隔着窗缝递过来,“陛下您看,这是老奴昨日在吏部尚书的书房外听来的nbsp——nbsp吏部尚书与诏狱署提督密谈,说三日后要‘献太保通敌供词,还说要截留宣府卫的援军粮饷,让太保在医帐里‘无粮无援,活活饿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帝桓接过麻纸,指尖触到纸页上的湿痕nbsp——nbsp是老太监的汗,还是血?他展开,借着月光细看,上面是老太监用炭笔写的密语,字迹歪扭却清晰:“吏部尚书党拟于初三日,令诏狱署提督诬太保;宣府粮饷,吏部尚书令户部侍郎截于通州;西郊医帐外,有吏部尚书派玄夜卫伪装成百姓监视。”nbsp每一行字,都像一把刀,扎在帝桓心上nbsp——nbsp吏部尚书竟狠毒至此,不仅要构陷太保,还要断他的生路!

    nbsp他抬头看向窗外的老太监,见其身子摇摇欲坠,左臂的血已渗透衣袖,滴在地上,晕开一小片暗红nbsp你伤得重不重?”nbsp帝桓的声音不自觉地软了,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nbsp——nbsp若真是诱饵,不必做到这般九死一生的地步。

    nbsp老太监摇摇头,用没受伤的右手按住左臂的伤口,声音微弱却坚定:“老奴无碍……nbsp只求陛下快想办法!太保是大吴的柱石,若他没了,吏部尚书党便真的无法无天了!老奴还听吏部尚书说,他已写信给瓦剌太师也先,说‘若除太保,愿献大同卫——nbsp大同卫是阵亡的都督同知战死的地方,绝不能再丢啊!”

    nbsp帝桓握着密信的手猛地收紧,指节泛白。大同卫、阵亡的都督同知、太保……nbsp这些名字像重锤,砸在他的心上。他想起阵亡的都督同知战死前递来的最后奏疏,说nbsp“大同卫在,北境在”;想起太保在安定门中箭时,仍喊着nbsp“护好大同、宣府”。吏部尚书为了夺权,竟要献大同卫于瓦剌,何其丧心病狂!“你可知,太保那边,有没有察觉异样?”nbsp帝桓急切地问,他怕太保毫无防备,真落入吏部尚书党的陷阱。

    nbsp老太监扶着案沿,胸口剧烈起伏,每喘一口气都牵扯着左臂的伤口,疼得他额角渗出冷汗,声音也断断续续,却仍字字清晰:“老奴……nbsp老奴前日夜里,趁吏部尚书的亲信在洒扫房外密谋,偷偷趴在窗下听了半宿。他们说,太保医帐外,玄夜卫北司指挥使派了玄夜卫暗卫,都穿着百姓的衣服,守在三里外的林子里,吏部尚书派去的人不敢靠太近,怕被识破……”nbsp他顿了顿,左手无意识地攥紧衣角,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显然是想起粮饷的事,心又提了起来,“可粮饷……nbsp户部侍郎那厮,上月底就把通州仓的五万石边军粮,偷偷运到了吏部尚书在城外的私仓,还伪造了‘粮饷霉变的文书报给户部。宣府卫的援军要是取不到粮,别说按时到京师,怕是半路上就得断炊……”

    nbsp他说着,右手颤巍巍地伸向衣襟内侧,指尖在粗布底下摸索片刻,掏出一片巴掌大的麻纸nbsp——nbsp那是从粮饷调度文书上撕下来的碎片,边缘还留着撕扯的毛边,“老奴趁他们不注意,偷偷撕了这片下来,您看……”nbsp帝桓凑过去,借着孤灯的光看清,碎片上有户部侍郎惯写的歪楷签名,右下角还印着半枚通州仓的朱红印鉴,虽只余nbsp“通州”nbsp二字的轮廓,墨痕却还带着点潮湿,显然是近日刚盖上去的,“这碎片虽不全,却能证明户部侍郎截留粮饷是真的,日后拿给刑部,便是铁证。”

    nbsp帝桓的心像被重锤砸了一下,再顾不得多想,转身快步走到窗边,指尖在窗棂上顿了顿,侧耳听了听殿外的动静nbsp——nbsp玄夜卫侍卫的脚步声刚从窗下走远,此刻正是空隙。他猛地推开半扇窗,伸手去拉老太监:“快进来!外面风大,你的伤不能吹!”nbsp入手只觉老太监轻飘飘的,胳膊细得像枯柴,才知他早已失血过多,连站稳的力气都快耗尽。刚把人拉进殿,老太监的腿便一软,整个人往地上滑去,帝桓眼疾手快扶住他,手背无意间蹭到老太监的左腿裤腿,只觉一片湿冷nbsp——nbsp低头看去,裤腿从膝盖到脚踝都浸着暗红的血,连布鞋的鞋底都渗着血渍,踩在青砖上留下浅淡的血印,想来是翻墙时从墙头摔下来,磕伤了膝盖。

    nbsp“快,坐下来歇会儿!”nbsp帝桓半扶半搀着老太监,将他扶到案前的木凳上。老太监刚坐下,便闷哼一声,额角的冷汗顺着皱纹滑落,滴在衣襟上,显然是牵动了伤口。帝桓让他解开衣襟,小心翼翼地接过那片文书碎片,指尖触到碎片边缘的毛边,又摸了摸上面未干的墨痕,心中愈发笃定:户部侍郎与吏部尚书勾结截留粮饷,绝非虚言。

    nbsp老太监坐在凳上,大口喘着气,却仍不忘叮嘱,伸手按住帝桓的手腕,眼神急切又郑重,声音压得更低,几乎贴在帝桓耳边:“陛下,这密信和碎片您可得藏好!吏部尚书

第660章 莫道阉人多奸佞,也有丹心照汗青[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