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玄桢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53章 淮水停鞍非惧战,勤王兵起向幽燕[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防渐渐加固完成,营寨外挖了三道壕沟,沟中灌满了淮河的浊水;营寨两侧的高地上,士兵们搭建了箭楼,手中的弓箭随时对准渡口方向;营寨内,玄夜卫士兵巡逻穿梭,警惕地盯着每一个进出营寨的人。赵楷骑着马,巡视着营防,看着士兵们忙碌的身影,心中稍安nbsp——nbsp虽然京师已破,却仍有这么多忠勇的士兵愿意坚守,愿意为收复京师而战,这便是大吴的希望。

    nbsp一名玄夜卫探兵策马赶来,翻身下马,躬身道:“侍郎大人,瓦剌兵派了使者来,说要见您,就在营寨外。”nbsp赵楷皱眉:“瓦剌使者来做什么?吴指挥使,你随我去见他,注意防备,防止有诈。”nbsp吴炳点头,与赵楷一同来到营寨外nbsp——nbsp瓦剌使者身着皮袍,身后跟着两名亲兵,手中拿着一封书信,态度傲慢:“南京的小官,我家太师有令,若你们肯退回南京,交出江南的粮饷,太师便饶你们不死;若敢抵抗,等太师平定了北方,便率军南下,踏京!”

    nbsp赵楷冷笑一声:“回去告诉你们太师,我大吴将士,岂会惧你蛮夷?淮河是我大吴的土地,你们若敢南下,定让你们有来无回!”nbsp他令士兵将瓦剌使者赶走,对吴炳道:“瓦剌派使者来,定是想试探我们的虚实,我们更要守住淮河,不能让他们看出我们的虚弱。另外,派密探密切关注瓦剌兵的动向,若他们有南下的迹象,立刻禀报。”nbsp吴炳躬身应道:“属下遵令!”

    nbsp营寨内,几名被俘虏的瓦剌细作正在接受审讯。细作供认,瓦剌在京师的兵力约有五万,其中两万是瓦剌精锐,三万是投降的大吴士兵;瓦剌太师也先正准备派人去江南招降,若招降不成,便率军南下。赵楷得知后,对将领们道:“瓦剌虽有南下之意,却也忌惮我们的勤王兵,只要我们守住淮河,他们便不敢轻易南下。我们要趁这几日,抓紧操练士兵,补充粮饷,为后续北上做准备。”

    nbsp傍晚时分,江南卫所的粮船终于抵达淮河渡口,粮饷源源不断地运入营寨。士兵们看到粮饷,士气更加高涨,有的士兵甚至唱起了军歌,歌声在淮河上空回荡。赵楷站在营寨的高台上,望着远处的淮河浊浪,心中暗忖:“陛下,谢太保,你们放心,臣定会守住淮河,等宣府卫的兵力集结完毕,便率军北上,收复京师,救出陛下,为你们报仇雪恨!”

    nbsp子夜时分,营寨内的士兵大多已入睡,只有巡逻的士兵仍在警惕地盯着四周。赵楷坐在帐篷内,手中拿着秦飞的密信,反复查看nbsp——nbsp密信中说,宣府卫的兵力已集结完毕,李默副总兵率一万兵力驻守宣府卫,防止瓦剌兵北上;秦飞、张启则率两万兵力,准备从宣府卫南下,与南京勤王兵夹击瓦剌兵。赵楷拿起笔,在舆图上标注出两军的汇合地点,心中充满了期待。

    nbsp吴炳走进帐篷,手中拿着一份情报:“侍郎大人,玄夜卫南司的密探传回消息,李嵩、徐靖在京师得知我们守住淮河后,已派人去漠北向也先请兵,请求也先派更多兵力南下,消灭我们的勤王兵。另外,南京理刑院的一些旧吏,仍在暗中与徐靖勾结,试图在南京散布谣言,动摇民心。”nbsp赵楷皱眉:“内奸不除,始终是隐患。吴指挥使,你派玄夜卫南司的密探回南京,协助南京玄夜卫清理理刑院的内奸,同时加强对南京的监视,防止内奸作乱。”

    nbsp一名卫所百户匆匆走进帐篷,躬身道:“侍郎大人,营寨外发现几名可疑人员,像是京师逃出来的百姓,他们说有重要消息要告诉您。”nbsp赵楷点头:“带他们进来。”nbsp片刻后,几名衣衫褴褛的百姓走进帐篷,见到赵楷,立刻跪下:“侍郎大人,救救京师的百姓吧!瓦剌兵在京师烧杀抢掠,李嵩、徐靖不仅不管,还帮瓦剌兵搜刮百姓的粮食和钱财,百姓们苦不堪言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赵楷扶起百姓,心中满是悲痛:“你们放心,我们定会收复京师,救百姓于水火。你们在京师,可曾见过谢太保的旧部?可知道秦指挥使、张启大人的动向?”nbsp百姓们点头:“我们见过秦指挥使的人,他们在京师暗中联络百姓,收集瓦剌兵的布防消息,还说不日便会率军反攻京师。谢太保的旧部则在西山一带活动,保护着谢太保的坟墓,不让瓦剌兵破坏。”

    nbsp送走百姓后,赵楷对吴炳道:“京师的百姓还在等着我们,我们不能再拖延了。明日,我们派一万兵力守住淮河渡口,两万兵力随我北上,先收复直隶的几个县城,作为前进的据点,再与秦指挥使的兵力汇合,共同收复京师。”nbsp吴炳躬身应道:“属下遵令!”nbsp帐篷外的寒风仍在呼啸,却再也吹不散营寨内的士气,反而让士兵们更加坚定了收复京师的决心。

    nbsp次日清晨,赵楷将营寨的防务交给一名卫所千户,自己则率领两万勤王兵,渡过淮河,北上直隶。士兵们坐在船上,望着淮河两岸的景色,心中满是期待nbsp——nbsp他们终于可以北上,终于可以为收复京师、救出陛下而战。赵楷站在船头,手中握着长剑,目光坚定地望着北方:“弟兄们,京师就在前方,陛下和百姓们都在等着我们,我们一定要打赢这一仗!”nbsp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音震彻淮河。

    nbsp渡过淮河后,勤王兵很快抵达直隶的一座县城nbsp——nbsp县城的城门紧闭,城墙上站着几名瓦剌兵和投降的大吴士兵。赵楷令士兵们在城下喊话:“城内的百姓听着,我们是南京来的勤王兵,是来收复县城、赶走瓦剌兵的!若你们肯开城门,我们定会保护你们的安全;若你们继续跟着瓦剌兵作恶,等城破后,定以军法论处!”

    nbsp城内的百姓听到喊话,纷纷涌上街头,要求开城门。投降的大吴士兵见状,有的放下武器,有的甚至反过来攻打瓦剌兵。城门很快被打开,勤王兵顺利进入县城,将残余的瓦剌兵全部抓获。百姓们捧着粮食和热水,送到士兵们手中,眼中满是感激:“多谢侍郎大人,多谢勤王兵,我们终于有救了!”nbsp赵楷看着百姓们的笑脸,心中更加坚定了收复京师的决心。

    nbsp就在此时,玄夜卫探兵赶来,带来了秦飞的消息nbsp——nbsp秦飞、张启已率两万兵力南下,不日便可抵达这座县城,与勤王兵汇合。赵楷大喜,对将领们道:“秦指挥使的兵力很快就到,我们先在这座县城休整,补充粮饷,等他们到了,再一同北上,收复更多的县城,逼近京师。”nbsp将领们齐声应道:“遵令!”

    nbsp县城内的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帮助士兵们修缮房屋、准备粮食,有的甚至还想加入勤王兵,为收复京师贡献力量。赵楷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感慨nbsp——nbsp只要民心还在,只要将士们还在,大吴就不会亡,京师就一定能收复。他走到县城的城楼上,望着北方的天空,心中暗忖:“谢太保,你看到了吗?百姓们还在,将士们还在,我们定会收复京师,为你报仇,为大吴的百姓带来安宁。”

    nbsp两日后,秦飞、张启率宣府卫兵力抵达县城,与赵楷的勤王兵汇合。赵楷与秦飞、张启在县城的县衙内商议反攻京师的计划nbsp——nbsp秦飞率一万宣府卫兵力,从京师西北方向进攻,吸引瓦剌兵的注意力;张启率五千玄夜卫士兵,潜入京师,联络城中的百姓和谢渊旧部,作为内应;赵楷则率两万五千勤王兵,从京师东南方向进攻,与秦飞的兵力形成夹击之势。

    nbsp商议完毕后,秦飞对赵楷道:“赵侍郎,京师的瓦剌兵虽多,却多是临时招募的流民,战斗力不强,且李嵩、徐靖不得民心,只要我们内外夹击,定能一举收复京师。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瓦剌太师也先可能会率军回援,我们需要尽快行动,在也先回援前收复京师。”nbsp赵楷点头:“秦指挥使说得是,我们明日便出发,争取在三日内抵达京师,发起进攻。”

    nbsp县城内的士兵们得知即将进攻京师,士气高涨。士兵们开始检查武器、整理甲胄,有的士兵还在城墙上操练,为进攻京师做准备。百姓们则为士兵们准备了充足的粮饷和物资,有的甚至还为士兵们缝制了新的衣物,希望他们能早日收复京师,救出陛下。

    nbsp傍晚时分,赵楷、秦飞、张启率领大军,从县城出发,朝着京师的方向前进。大军行进在直隶的土地上,旗帜飘扬,士气高涨,百姓们站在道路两旁,为大军送行,有的还拿着水果和粮食,塞到士兵们手中。赵楷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感动nbsp——nbsp这便是大吴的百姓,这便是大吴的希望,只要有他们在,大吴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nbsp大军行进到半路时,玄夜卫探兵传来消息nbsp——nbsp瓦剌太师也先已率两万精锐,从漠北回援京师,不日便可抵达。赵楷、秦飞、张启商议后,决定加快行军速度,争取在也先回援前抵达京师,发起进攻。士兵们得知后,纷纷加快脚步,有的甚至放弃了休息,连夜行军,只为能早日收复京师,救出陛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三日后,大军终于抵达京师东南方向的一座小镇,离京师只有不到一日的路程。赵楷令士兵们在小镇扎营,休息片刻,准备明日发起进攻。就在此时,玄夜卫探兵传来消息nbsp——nbsp张启已率玄夜卫士兵潜入京师,与城中的百姓和谢渊旧部取得联系,约定明日拂晓,在京师东南门放火,作为内应,打开城门,迎接大军入城。

    nbsp赵楷、秦飞得知后,大喜过望。秦飞对赵楷道:“赵侍郎,明日拂晓,我率宣府卫兵力从西北方向发起进攻,吸引瓦剌兵的注意力;你率勤王兵在东南门等候,待张启打开城门,便率军入城,与瓦剌兵展开厮杀。”nbsp赵楷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明日拂晓,我们一同发起进攻,收复京师!”

    nbsp营寨内,士兵们正在做最后的准备nbsp——nbsp有的士兵在擦拭长剑,有的士兵在检查弓箭,有的士兵则在祈祷,希望能早日收复京师,救出陛下。赵楷走到士兵们中间,鼓励道:“弟兄们,明日便是我们收复京师、救出陛下的日子,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定能打赢这一仗!等收复京师后,我们再与家人团聚,共享太平!”nbsp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音震彻小镇。

    nbsp子夜时分,大军开始向京师进发。士兵们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靠近京师,避免被瓦剌兵发现。赵楷、秦飞分别率领兵力,朝着各自的进攻方向前进。途中,他们遇到了几名从京师逃出来的百姓,百姓们告诉他们,李嵩、徐靖已得知大军即将进攻京师,正在城中加强防务,还抓了不少百姓作为人质,威胁大军不要进攻。

    nbsp赵楷、秦飞得知后,更加坚定了进攻的决心。秦飞对身边的将领们道:“李嵩、徐靖竟敢抓百姓作为人质,简直是罪该万死!明日进攻时,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百姓,不能让他们受到伤害。”nbsp将领们齐声应道:“遵令!”nbsp大军继续前进,离京师越来越近,收复京师的希望也越来越大。

    nbsp卷尾语

    nbsp大吴南京勤王兵顿兵淮河半日,非畏敌退缩,实乃战略蓄力nbsp——nbsp赵楷察内奸、核消息、固营防,拒瓦剌诱降、斥主退言论,终率师北上,与秦飞、张启汇合,为收复京师奠定基础。此顿兵非仅兵力之整备,更显民心之凝聚:江南卫所兵忍饥寒而不退,直隶百姓冒风险而助战,皆因nbsp“忠君护民”nbsp之心未绝。然瓦剌也先回援在即,李嵩、徐靖困兽犹斗,京师收复之战仍需死战。勤王兵之北上,非终点,乃反攻之始,后续血战京师、救主肃奸诸事,尚需赵楷、秦飞等臣步步为营,以全大吴中兴之业。

    喜欢。

第653章 淮水停鞍非惧战,勤王兵起向幽燕[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