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玄桢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50章 纵然骨冷饥肠断,不折君王一寸心[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伤重,先吃点东西。”nbsp秦飞推辞道:“陛下,您也一天没吃东西了,您先吃。”nbsp谢渊见状,笑着道:“陛下与秦指挥使都别推了,一起吃,我们还要养足精神,应对后续的路程。”

    nbsp驿站内,萧桓一边吃着干粮,一边将与也先博弈时得知的线索告知谢渊:“谢爱卿,也先说石崇送了宣府、大同的防务图给他,徐靖还在京师布了人手,欲推萧栎登基。这些内奸一日不除,朕与大吴便一日不安。”nbsp谢渊点头,对身边的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道:“张启,你立刻派人快马回京,将这些线索告知岳谦与马昂,让他们暗中调查徐靖与萧栎的动向,防止他们作乱。”nbsp张启躬身应道:“臣遵令!”

    nbsp秦飞靠在墙边,听着两人的对话,忽然开口:“陛下,谢太保,臣在瓦剌囚帐时,听到瓦剌士兵说,石崇还派了密探在宣府卫据点附近,想等我们回去时偷袭。我们需多加防备。”nbsp谢渊皱眉:“石崇倒真是阴魂不散!看来我们不能直接回宣府卫据点,需绕路走,同时派玄夜卫哨探提前探查,清除密探。”nbsp萧桓点头:“好,就依谢爱卿所言。只要能肃清内奸,护好大吴,多走些路不算什么。”

    nbsp夜色渐深,驿站外的玄夜卫士兵仍在严密布防,篝火的光芒映得驿站的窗户通红。谢渊坐在驿站内,铺开舆图,指着绕路的路线对萧桓道:“陛下,我们从这里绕到宣府卫的侧营,那里是李默副总兵的防区,相对安全。侧营有军医营,能为秦指挥使医治伤口,还能补充粮饷与兵器。”nbsp萧桓俯身看着舆图,点头道:“谢爱卿考虑周全,就按这个路线走。只是……nbsp也先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还要防备他的追兵。”

    nbsp谢渊道:“陛下放心,臣已令京营士兵在瓦剌大营外虚设营寨,插满大吴旗帜,让也先以为我们仍在附近,不敢轻易追击。等他发现时,我们已到宣府卫侧营了。”nbsp秦飞接口道:“谢太保妙计!也先本就忌惮您的援军,定会被虚营寨迷惑。只是……nbsp徐靖在京师的人手,我们仍需尽快处理,若他真的推萧栎登基,后果不堪设想。”nbsp谢渊点头:“张启派去的人已快马出发,相信很快就能传到京师,岳谦与马昂定会妥善处理。”

    nbsp萧桓走到驿站门口,望着外面的篝火,心中满是感慨:“此次被俘,朕虽受了些苦,却也看清了谁是忠良,谁是奸佞。谢爱卿、秦爱卿,还有那些战死的将士,都是大吴的脊梁。朕回京后,定要重赏忠良,严惩奸佞,让大吴的江山更加稳固。”nbsp谢渊与秦飞齐声应道:“陛下英明!”

    nbsp又过了半个时辰,玄夜卫哨探回报:“太保,瓦剌大营方向没有动静,也先的人似乎被虚营寨迷惑,没有追击。宣府卫侧营的方向也很安全,没有发现石崇的密探。”nbsp谢渊点头:“好,我们即刻出发,争取在天亮前抵达宣府卫侧营。”nbsp士兵们收拾好行装,扶着萧桓与秦飞上了战马,朝着宣府卫侧营的方向疾驰而去。夜色中,马蹄声在旷野上回荡,带着希望与坚定,朝着黎明的方向前进。

    nbsp驿站内,只留下几堆未熄的篝火,映着地上的血迹与箭枝nbsp——nbsp那是方才厮杀的痕迹,也是忠勇将士护主的见证。远处的瓦剌大营内,也先正对着舆图发怒,亲兵来报:“太师,大吴的营寨是空的,萧桓与谢渊已经跑了!”nbsp也先猛地将舆图摔在地上:“废物!连个人都看不住!传朕的命令,派骑兵追击,一定要把萧桓抓回来!”nbsp亲兵领命而去,也先却知道,此刻追击已为时已晚,只能眼睁睁看着萧桓离自己越来越远,心中满是不甘与愤怒。

    nbsp凌晨时分,谢渊率部抵达宣府卫侧营。侧营守将见皇帝与谢太保到来,连忙率士兵们跪拜:“臣等参见陛下!参见谢太保!”nbsp萧桓扶起守将,道:“免礼,快带秦指挥使去军医营医治,再准备些热食与干净的衣物。”nbsp守将应道:“臣遵令!”nbsp立刻派人将秦飞送往军医营,又令亲兵准备热食与衣物。

    nbsp萧桓坐在侧营的中军帐内,喝着温热的米粥,身上换上了干净的常服,终于感受到了一丝暖意。谢渊坐在一旁,看着萧桓的气色渐渐好转,心中松了口气:“陛下,您先歇息片刻,臣去安排后续的防务,防止瓦剌与内奸偷袭。”nbsp萧桓点头:“谢爱卿辛苦了,去吧,朕无碍。”

    nbsp谢渊走出中军帐,对守将道:“你立刻调派一千士兵,加强侧营的防务,尤其是营门与粮仓,不许任何人随意进出。再派哨探,密切关注瓦剌与宣府卫据点的动向,一旦有异常,立刻禀报。”nbsp守将躬身应道:“臣遵令!”nbsp谢渊又道:“你派去京师的人,可有消息?”nbsp守将道:“回太保,还没有消息,想来还在路上。”nbsp谢渊点头:“好,有消息立刻告知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军医营内,军医正在为秦飞处理伤口。秦飞的背上缝了十余针,军医一边包扎,一边道:“指挥使,您的伤口很深,需静养半个月,不可再剧烈运动,否则伤口会再次撕裂。”nbsp秦飞点头:“多谢军医,只是眼下局势紧张,怕是不能静养了。”nbsp军医叹道:“指挥使忠勇,只是身体是根本,若身体垮了,如何护驾?”nbsp秦飞苦笑,不再说话,心中却仍想着如何协助谢渊肃清内奸,保护陛下。

    nbsp中军帐内,萧桓靠在椅上,却无睡意。他想起被俘时的饥寒,想起也先的威逼,想起秦飞的忠勇,心中满是复杂。他知道,此次被俘只是暂时的危机,内奸未除,瓦剌未退,大吴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暗下决心,回京后定要整顿朝纲,重用谢渊、秦飞等忠良,清除徐靖、石崇等奸佞,让大吴的江山永固,让百姓安居乐业。

    nbsp天亮后,谢渊派往京师的人终于传回消息。张启拿着密信走进中军帐,躬身道:“陛下,谢太保,岳将军与马尚书传来消息,他们已暗中调查徐靖与萧栎的动向,发现徐靖与萧栎的亲信往来频繁,且徐靖已在诏狱署关押了几名反对他的官员,欲为萧栎登基铺路。”nbsp萧桓闻言,脸色沉了下来:“徐靖好大的胆子!竟敢关押官员,谋逆作乱!”

    nbsp谢渊接过密信,仔细查看后道:“陛下,岳将军与马尚书已暗中控制了徐靖的亲信,防止他们进一步作乱。他们还说,石崇的密探已被玄夜卫抓获,从密探口中得知,石崇欲在我们回京的路上设伏,拦截陛下与臣。”nbsp萧桓点头:“看来内奸的阴谋层出不穷,我们回京的路,定不会平静。谢爱卿,你可有应对之策?”

    nbsp谢渊道:“陛下,臣已与李默副总兵商议,让他率宣府卫兵力护送我们回京,同时派玄夜卫哨探提前探查路线,清除伏兵。另外,岳将军与马尚书会在京师外围接应我们,确保我们安全入城。”nbsp萧桓道:“好,就依谢爱卿所言。只是……nbsp秦爱卿伤势过重,怕是不能随我们一同回京。”nbsp秦飞恰好走进帐内,听到两人的对话,连忙道:“陛下,臣无碍!臣能随陛下一同回京,就算不能厮杀,也能为陛下出谋划策!”

    nbsp谢渊看着秦飞,摇头道:“秦指挥使,你的伤势需要静养,若强行回京,只会加重伤势。不如你留在宣府卫侧营,待伤势好转后再回京。臣已安排好了,会有玄夜卫士兵保护你,你放心。”nbsp秦飞还想争辩,萧桓却道:“秦爱卿,就听谢爱卿的安排吧。你安心养伤,回京后,朕还需要你协助谢爱卿肃清内奸。”nbsp秦飞见皇帝与太保都这么说,只能点头:“臣遵旨!”

    nbsp中军帐外,士兵们正在收拾行装,准备回京。萧桓走出帐外,看着士兵们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感慨。此次被俘,让他明白了许多道理nbsp——nbsp江山并非一人之江山,而是千万将士与百姓之江山;忠良并非口头上的奉承,而是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他望着京师的方向,心中暗忖:“朕回来了,带着忠良的期盼,带着肃奸的决心,定要还大吴一个清明的朝堂!”

    nbsp回京的队伍出发前,萧桓特意去军医营看望秦飞。秦飞靠在病榻上,看到萧桓进来,想要起身,却被萧桓按住:“秦爱卿,不必多礼,安心养伤。”nbsp萧桓坐在病榻边,从怀中摸出一块玉佩nbsp——nbsp那是永熙帝赐给萧桓的,据说能保平安。“这块玉佩,你拿着,”nbsp萧桓将玉佩递给秦飞,“就当是朕给你的念想,待你伤好回京,朕再为你庆功。”nbsp秦飞接过玉佩,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臣谢陛下恩典!臣定早日养好伤,回京协助陛下与太保肃清内奸!”

    nbsp谢渊站在营门口,看着萧桓与秦飞道别,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有皇帝的信任,有秦飞的忠勇,有岳谦、马昂的协助,肃清内奸、抵御瓦剌的目标定能实现。守将走到谢渊身边,躬身道:“太保,队伍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出发。”nbsp谢渊点头:“好,出发!”

    nbsp队伍缓缓离开宣府卫侧营,萧桓坐在马车上,掀开车帘,回头望着侧营的方向nbsp——nbsp秦飞正站在营门口,朝着队伍的方向挥手。萧桓也挥手道别,心中暗忖:“秦爱卿,待朕回京,定不会让你失望。”nbsp马车渐渐远去,侧营的影子越来越小,最终消失在视野中。

    nbsp回京的路上,玄夜卫哨探不断传来消息:“太保,前方十里处发现石崇的伏兵,已被我们清除!”“太保,京师外围一切正常,岳将军与马尚书已在城门等候!”nbsp谢渊将消息一一告知萧桓,萧桓心中的石头渐渐落下。他知道,在谢渊与忠良将士的保护下,自己定能安全回京,开启肃清内奸、整顿朝纲的新篇章。

    nbsp傍晚时分,队伍终于抵达京师城门。岳谦与马昂率朝臣们早已在城门等候,见到萧桓的马车,纷纷跪拜:“臣等参见陛下!陛下平安归来,实乃大吴之幸!”nbsp萧桓走下马车,扶起岳谦与马昂,道:“朕能平安归来,多亏了谢爱卿、岳将军、马尚书与各位将士的努力。回京后,首要之事便是肃清内奸,追封战死的忠勇将士,再议抵御瓦剌之策。”nbsp朝臣们齐声应和,簇拥着萧桓,朝着皇宫的方向走去。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为大吴的江山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希望。

    nbsp卷尾语

    nbsp大吴帝囚拒降之夜,萧桓困于瓦剌帐中三时辰,遭也先威逼利诱,却始终坚守气节,碎降书、斥逆贼,更借博弈窥得内奸通敌之秘;谢渊则趁隙破营救秦飞,逼退也先,护帝暂脱危局。此夜之拒降,非仅帝节之彰显,更显大吴忠良之凝聚nbsp——nbsp秦飞宁死不降,谢渊舍命救驾,岳谦马昂暗布防,皆为护社稷、保君安。然内奸未除(徐靖未擒、石崇未获),瓦剌未退,京师仍藏谋逆之险,帝虽归,却仅为风波之暂歇。后续肃奸、御敌、安内诸事,尚需谢渊等臣步步为营,待续笔详陈,以全大吴中兴之史。

    喜欢。

第650章 纵然骨冷饥肠断,不折君王一寸心[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