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玄桢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33章 尸积阶前魂未散,皆为家国拒豺狼[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不知何时混进了亲兵队伍,想动摇军心。

    nbsp“罗谦!你这通敌叛国的奸贼!”nbsp沈毅嘶吼着,冲过去,挥刀斩断罗谦的右臂。罗谦惨叫一声,倒在地上,却仍喊道:“弟兄们,别傻了!谢太保被擒,陛下逃了,你们守在这里也是死,不如投降瓦剌,还能有条活路!”

    nbsp沈毅一脚踩在罗谦的胸口,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声音冰冷:“谁再敢散布谣言,谁再敢提‘投降二字,就是这个下场!”nbsp他手起刀落,罗谦的人头落地,鲜血喷溅在沈毅的铠甲上,与他身上的血混在一起,红得刺眼。

    nbsp士卒们看着沈毅的模样,又看了看地上罗谦的尸体,心里的疑虑渐渐消散,士气重新振作。赵武也带着亲兵,将散布谣言的几名罗谦党羽斩杀,缺口处的抵抗,再次变得顽强起来。

    nbsp瓦剌太师也先在阵前见久攻不下,气得哇哇大叫,亲自挥刀督战:“给我攻!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安定门!谁先攻进去,赏黄金百两,封千户!”

    nbsp瓦剌兵的攻势更猛了,红夷炮不断轰向城垣,缺口扩大到三丈余宽;云梯也搭满了城墙,瓦剌兵像蚂蚁一样往上爬,有的甚至抱着火油桶,往城楼上扔,城楼的木梁很快燃起大火,浓烟滚滚,呛得士卒们咳嗽不止。

    nbsp沈毅的环首刀已经卷刃,左臂和右腿的箭伤再次裂开,鲜血顺着裤管往下淌,滴在城砖上,汇成小小的血洼。他靠在垛口旁,喘着粗气,眼前阵阵发黑,却仍死死盯着缺口处的瓦剌兵nbsp——nbsp他知道,自己撑不了多久了,可他还在等,等谢太保的援军,等那五千石粮饷,等新换的城砖。

    nbsp“总兵,赵队长他……nbsp他牺牲了!”nbsp一名亲兵哭着跑来,手里拿着赵武的刀,刀上满是血污。沈毅接过刀,看着上面的缺口,想起赵武昨日还对他说nbsp“总兵,俺跟着您守太庙,又跟着您守安定门,俺不怕死,就怕守不住”,心里像被刀割。

    nbsp他挣扎着站起来,走到缺口处,见瓦剌兵正围着几名亲兵砍杀,其中一名亲兵正是赵武,他的腹部被剖开,却仍抱着一名瓦剌兵的腿,不让对方前进。沈毅冲过去,砍倒那名瓦剌兵,扶起赵武,赵武看着他,嘴唇动了动,用尽最后力气说:“总兵……nbsp别退……nbsp等谢太保……”nbsp然后头一歪,没了气息。

    nbsp沈毅将赵武的尸体放在一旁,捡起他的刀,再次冲向瓦剌兵。可刚走两步,一支冷箭射中了他的胸口,箭镞穿透铠甲,深深扎进肉里。沈毅闷哼一声,倒在地上,鲜血从胸口涌出,浸透了铠甲。

    nbsp“总兵!”nbsp幸存的亲兵们冲过来,想扶起他,却被瓦剌兵拦住。沈毅躺在地上,看着瓦剌兵砍杀亲兵,看着城楼的大火越来越旺,看着远处的瓦剌营帐,心里满是不甘nbsp——nbsp他还没等到谢太保,还没守住安定门,还没为李阿狗、赵武报仇,怎么能死?

    nbsp他挣扎着,用手撑着地面,一点点站起来,胸口的箭伤被扯裂,疼得他几乎晕厥,却仍握紧环首刀,指向瓦剌兵:“胡贼……nbsp某就算死……nbsp也不会让你们……nbsp进安定门……”

    nbsp一名瓦剌将领见沈毅如此顽强,气得大吼,挥刀冲向沈毅。沈毅用尽最后力气,挥刀砍向对方的马腿,马吃痛,将那名将领摔下来,沈毅再补一刀,将其斩杀。可就在这时,又一支箭射中了他的咽喉,鲜血喷溅而出,沈毅的身体晃了晃,靠在城垛上,再也没能站起来。

    nbsp他的眼睛仍圆睁着,盯着皇城的方向,手里还紧紧握着那把卷刃的环首刀,身体倚在城垛上,竟久久不倒。瓦剌兵见他如此,竟不敢上前,有的甚至后退了几步nbsp——nbsp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悍勇的将领,死了仍透着一股令人心悸的威严。

    nbsp幸存的数十名亲兵见沈毅殉国,红了眼,发疯般冲向瓦剌兵,嘴里高喊nbsp“为总兵报仇”,却很快被淹没在胡骑中。安定门的城楼,渐渐被大火吞噬,浓烟与火光,映红了皇城的半边天。

    nbsp沈毅殉国半个时辰后,谢渊带着两万京营卒和杨武(兵部侍郎,正三品)、秦飞赶来。他骑着马,远远就看见安定门方向的火光,心里一阵发紧nbsp——nbsp他昨日接到沈毅的密报,便连夜调兵,派杨武去户部查吴涛,派秦飞去刑部查郑明,自己则率师驰援,却被瓦剌游骑袭扰,耽误了时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快!加快速度!”nbsp谢渊嘶吼着,马鞭抽在马背上,马吃痛,跑得更快。可刚到安定门附近,就见一群百姓哭着往内城跑,有的身上带着火,有的抱着受伤的孩子,有的手里攥着亲人的尸体碎片。

    nbsp“老乡,安定门怎么了?沈总兵呢?”nbsp谢渊拉住一个老妇人,声音急切。老妇人抬起满是泪痕的脸,声音沙哑:“将军……nbsp安定门破了……nbsp沈总兵中箭死了……nbsp胡贼在里面杀人放火……nbsp我的儿子、我的孙子,都被胡贼杀了……”

    nbsp谢渊的心像被重锤砸中,他猛地勒住马,看向安定门城楼nbsp——nbsp那里火光冲天,一个熟悉的身影靠在城垛上,正是沈毅,他的铠甲染血,身体僵直,却仍保持着站立的姿势。“沈总兵……”nbsp谢渊的声音哽咽,眼眶泛红,他想起上月在兵部,沈毅对他说nbsp“请太保放心,某定守住安定门,不让胡贼前进一步”,可如今,却已是天人永隔。

    nbsp“杀!”nbsp谢渊拔出镇国剑,嘶吼着冲向瓦剌兵。京营卒们也红了眼,跟着冲上去。瓦剌兵没想到大吴援军来得这么快,一时有些慌乱,可很快就稳住阵脚,与京营卒厮杀起来。谢渊的镇国剑砍倒了五名瓦剌兵,却因连日操劳、旧伤复发,渐渐体力不支,左臂的伤口又开始流血。

    nbsp“太保,不可恋战!瓦剌兵太多,咱们先肃清城内残敌,再加固防线!”nbsp杨武拉住谢渊,劝道。谢渊看着身边倒下的京营卒,又看了看安定门里的火光,知道再打下去只会徒增伤亡,只能咬着牙下令:“撤!肃清残敌,守住内城!”

    nbsp京营卒缓缓推进,肃清了安定门内的瓦剌残兵,瓦剌太师也先见援军已到,知道再攻无益,只能下令撤军。谢渊走到沈毅的尸体旁,轻轻将他抱起,沈毅的身体已经冰凉,胸口的箭仍插着,咽喉的伤口还在渗血。谢渊将沈毅的尸体放在一块干净的布上,轻轻为他整理铠甲,眼泪滴落在沈毅的脸上:“沈总兵,某来晚了,让你受苦了。”

    nbsp秦飞和杨武带着吴涛、郑明赶来,两人被玄夜卫卒押着,脸色惨白。“太保,”nbsp秦飞躬身行礼,“吴涛私扣安定门粮饷万石,转卖得银千两,账册已查得;郑明收罗谦贿银五十两,拖延查案,助罗谦混进亲兵队伍,罪证确凿!罗谦已被沈总兵斩杀,尸体在此。”

    nbsp谢渊看着跪在地上的吴涛和郑明,气得浑身发抖:“你们通敌扣饷,纵奸害将,害死沈总兵和五千亲兵,罪该万死!今日,某便斩你们于安定门城楼,告慰沈总兵和死难的弟兄!”

    nbsp他举起镇国剑,寒光一闪,吴涛和郑明的人头落地,鲜血喷溅在城楼上,与沈毅的血混在一起。谢渊收剑,对百官道:“凡再敢通敌、扣饷、纵奸者,无论官职高低,皆是此下场!某劝诸位,同心协力,共守京师,若有二心,镇国剑不饶!”

    nbsp百官们齐声应道:“臣等遵旨!愿随太保,共守京师!”

    nbsp接下来的几日,谢渊与岳谦(从二品,都督同知)、李默(从三品,宣府卫副总兵)一起,加固内城防线nbsp——nbsp在内城周边挖深五尺的壕沟,埋上尖木;在城墙上增设箭楼十座、火炮三十门;组织百姓成立nbsp“乡勇队”,协助京营卒守内城。

    nbsp陈忠(正三品,户部侍郎)则清查户部旧吏,追回吴涛私扣的粮饷万石,充作军饷;又从内帑拨银二十万两,用于修缮安定门和抚恤死难亲兵的家属。工部尚书张毅(正二品)也加强了军器制造和城防修缮的管理,凡验收不合格者,匠人与督工官一并论罪,确保不再出现nbsp“酥砖”nbsp之事。

    nbsp萧桓在太庙召见谢渊、秦飞、杨武等官员,追赠沈毅为从二品都督佥事,赐谥号nbsp“忠壮”,将其灵位入祀忠勇祠,家属世袭锦衣卫百户(正六品),免徭役十年。谢渊亲自为沈毅撰写墓志铭,刻在忠勇祠的石碑上,上面写着nbsp“公以残躯守安定,以死明志殉社稷,其忠可昭日月,其节可励后人”。

    nbsp瓦剌太师也先占据安定门后,本想继续攻内城,却见内城防线加固、大吴军民同心,又听说吴涛、郑明等内奸被斩,知道再攻下去难有进展,只能暂时按兵不动,甚至撤走了部分骑兵,只留两万余人屯驻安定门,与大吴对峙。他看着安定门城楼前沈毅的尸体(谢渊命人将其暂厝城楼,待葬礼后安葬),沉默了良久,对副将巴图说:“大吴有沈毅这样的忠勇之士,有谢渊这样的忠臣,看来,短期内是攻不下京师了。”

    nbsp安定门死守战后一月,沈毅的葬礼在忠勇祠举行,萧桓亲自出席,为沈毅祭奠;百姓们自发地来到忠勇祠前,焚香祈福,有的送花,有的送粮,有的甚至为沈毅的墓碑描红,感谢他守土护民。

    nbsp谢渊彻底清剿了周瑞、刘焕、马昂的旧党余孽,共抓获工部、户部、刑部官员四十余人,皆押入诏狱,由刘景(正三品,刑部侍郎)主审,凡涉通敌、贪腐者,一律从严论处,有的被斩,有的被流放,有的被革职为民nbsp——nbsp朝廷内部的奸邪势力,终被清除殆尽,朝政渐趋清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安定门经工部修缮,更换了所有酥砖,增设了箭楼和火炮,成为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京营卒经整编,增至五万余人,士气高昂,操练不懈;边军也陆续抵达京师,兵力达三万余人,与京营卒协同防务,大吴的军威,渐渐恢复。

    nbsp百姓们的生活渐渐恢复正常,每当谢渊经过安定门,百姓们都会主动上前问好,有的送水,有的送干粮,有的甚至跪地磕头:“谢太保,沈总兵,你们是大吴的救星啊!”nbsp谢渊总是扶起百姓,笑着说:“救大吴的,是沈总兵这样的忠勇之士,是同心的百姓,某不敢居功。”

    nbsp卷尾

    nbsp《大吴史?列传第三十七?沈毅传》载:“沈毅,德佑朝京营总兵,正三品,守安定门,遇瓦剌三万骑猛攻,率五千亲兵死战,身中三箭,仍挥刀斩敌,终力竭殉国,毙敌八千余。帝闻之,叹曰‘毅之忠,不亚于谢渊,若内奸除、粮饷足、城砖固,毅何至于死?追赠都督佥事,谥忠壮,祀忠勇祠。”

    nbsp《大吴史?奸臣传?吴涛传》载:“吴涛,户部郎中,正五品,贪赃通敌,私扣安定门粮饷万石,转卖得银千两,致士卒饥疲难战;受刘焕余党指使,拖延粮饷供应,助瓦剌攻门。后被秦飞擒获,罪证确凿,斩于安定门城楼,曝尸三日,抄没家产充军饷。史臣曰:‘涛掌粮饷,却以私废公,以粮资敌,致将亡卒死,其死不足以谢安定门死难之众。”

    nbsp《玄夜卫档?安定门死守录》补:“安定门死守后,玄夜卫卒协助京营卒收敛亲兵尸体四千七百余具,葬于安定门旁‘忠壮墓,墓碑题‘安定门殉国忠勇之墓,由谢渊亲自题写。沈毅的环首刀被送入太庙,与神武帝遗剑同置,题‘忠勇之鉴,令后世子孙观之,勿忘守土护民之责。”

    nbsp《大吴史?帝纪?德佑帝传》载:“安定门之陷,帝知内奸之祸仍未根除,乃命谢渊主持修订《大吴律?城防律》,新增‘城防修缮需玄夜卫监督,验收不合格者,匠人与官员一并论罪‘私扣军饷逾千石者,凌迟处死之条;命陈忠改革户部粮饷制度,设‘粮饷督查司(从五品),专司粮饷发放与核验,由玄夜卫协助监督,防止私扣。经此改革,军政渐清,军威复振。”

    nbsp《大吴史?礼制志?忠勇祠》载:“帝命在忠勇祠增设‘忠壮殿,供奉沈毅及安定门死难亲兵的牌位,春秋祭祀,由礼部侍郎林文主祭。祠前立‘忠壮碑,刻谢渊所撰墓志铭,令后世官员入祠,必先拜‘忠壮碑,以‘沈毅之忠自勉。”

    喜欢。

第633章 尸积阶前魂未散,皆为家国拒豺狼[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