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玄桢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15章 骨熬汤暖寒甲冷,肉作餐充饿腹愁[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骨熬汤,皮制甲,绝不浪费。”nbsp杨武也道:“太保,臣会拟文告示全军,说明杀马的缘由,安抚军心。”

    nbsp岳谦看着谢渊坚定的眼神,知道此事已无转圜余地。他想起自己的nbsp“踏雪”,心里一阵刺痛,却还是躬身:“臣遵令。”nbsp秦飞也道:“臣会派玄夜卫协助处理战马,防止有人趁机作乱。”

    nbsp谢渊拿起案上的长刀,起身走向马厩:“我先斩我的‘踏雪,给全军做个表率。”nbsp马厩里,“踏雪”nbsp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蹭了蹭谢渊的手,发出低低的嘶鸣。谢渊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举起长刀,对准nbsp“踏雪”nbsp的脖颈。“噗嗤”nbsp一声,鲜血溅在他的官袍上,“踏雪”nbsp倒在地上,不再动弹。

    nbsp卒子们围在马厩外,看着这一幕,有的开始流泪,有的握紧了拳头。谢渊擦了擦脸上的血,举起长刀,声音朗朗:“兄弟们,我知道你们不忍,我也不忍!可瓦剌就在城外,我们若不守城,家人就会被胡骑杀死!战马为我们而死,是为了护京师,护百姓!今日杀马,是为了明日能杀退胡骑,为战马报仇!”

    nbsp他割下一块马肉,放在火上烤熟,递给身边的一名饿晕刚醒的卒子:“吃了,有力气,才能守城。”nbsp卒子接过马肉,眼泪掉在肉上,却还是咬了一口。岳谦也走到自己的战马旁,拔出佩刀,斩下战马的头颅,对着卒子们喊道:“兄弟们,跟我一起血誓!与德胜门共存亡,与京师共存亡!”

    nbsp“与京师共存亡!”nbsp三万卒子齐声呐喊,声音震得城楼上的瓦片簌簌落土。他们举起手中的刀,将马血抹在脸上,眼神里的绝望被坚定取代nbsp——nbsp战马为他们而死,他们不能辜负。

    nbsp杀马的消息传遍京师,官宦们再也坐不住了。李嵩看着窗外玄夜卫的暗探,心里慌得厉害nbsp——nbsp谢渊连自己的战马都斩了,若再藏粮,定会被严惩。张文也来找他,声音发颤:“李大人,谢渊杀马立威,咱们还是献粮吧,不然真的会被斩的!”

    nbsp李嵩叹了口气:“罢了,献粮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nbsp他命人将私藏的五千石粮全部运出,张文也献了三千石。其他官宦见状,纷纷献粮,一日之内,共追缴私粮两万石。陈忠将粮运到德胜门,分给卒子们:“兄弟们,官宦们献粮了,以后咱们有肉有粮,定能守住京师!”

    nbsp可谢渊没有放过李嵩、张文nbsp——nbsp秦飞的暗探终于查到了证据,李嵩、张文曾派人与瓦剌细作联系,想在京师破城后,献城求官。秦飞带着证据,在李嵩府中将他抓获,张文也在吏部衙署被擒。

    nbsp刑讯室里,李嵩看着密信(上面有他与瓦剌细作的往来记录),终于招认:“是我糊涂,我以为瓦剌会破城,想留条后路……nbsp我不该藏粮,不该通敌……”nbsp谢渊看着他,声音冰冷:“你身为吏部尚书,掌管百官考核,却贪生怕死,藏粮通敌,若不严惩,何以服众?”nbsp他命人将李嵩、张文押入诏狱,待京师解围后,斩立决。

    nbsp与此同时,秦飞率玄夜卫肃清了内奸nbsp——nbsp共抓获李嵩、张文的党羽五十余人,其中有户部的小吏,有京营的卒长,甚至还有玄夜卫的从八品暗探。内奸被斩于西市,首级传九门示众,京师的人心,终于安定下来。

    nbsp杀马之后,京营卒的士气大振。每日,卒子们吃着马肉,喝着马骨汤,体力渐渐恢复。城楼上,再也看不到嚼草充饥的卒子,取而代之的是手持长刀、眼神坚定的守军。岳谦带着卒子们加固城防,修补城墙的缺口;秦飞派暗探出城,侦查瓦剌的动向;陈忠则忙着调度粮饷,确保每一名卒子都能吃饱。

    nbsp百姓们也自发赶来支援。周老汉(德胜门乡勇教头)带着乡勇们,扛着木板、石块,帮着卒子们修补城墙;有的妇人则烧了热水,送到城楼上,给卒子们暖手;孩子们拿着自己做的小木刀,在城下喊着nbsp“守住京师,打退胡骑”。

    nbsp瓦剌太师也先见德胜门的防守愈发坚固,心里焦躁起来。他下令猛攻德胜门,投石机砸向城墙,胡骑举着云梯往上冲。可京营卒们早已今非昔比,他们用弓箭射退胡骑,用滚石砸毁云梯,有的卒子甚至抱着炸药包,从城墙上跳下去,与胡骑同归于尽。

    nbsp“杀!”nbsp岳谦挥舞着长刀,斩杀一名爬上城头的胡兵,鲜血溅在他的甲胄上。他看着身边的卒子们,心里满是欣慰nbsp——nbsp这些昨日还在饿肚子的卒子,今日却成了守护京师的勇士。秦飞也带着玄夜卫卒,从城墙的密道绕出去,偷袭瓦剌的投石机阵地,烧毁了十架投石机,缓解了城头的压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谢渊站在城楼上,看着这一幕,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他知道,只要再坚持几日,援军就会到。他摸了摸腰间的nbsp“镇国剑”,剑鞘上的血迹早已干涸,却像是在提醒他nbsp——nbsp这场守城战,每一步都走得艰难,每一条生命都来之不易。

    nbsp杀马后的第六日,远处传来了熟悉的号角声nbsp——nbsp李默率领的宣府卫援军到了!暗探来报:“太保,李总兵率五万边军,已绕到瓦剌后方,截断了他们的粮道!”

    nbsp谢渊立刻下令:“九门全开,京营卒与援军夹击瓦剌!”nbsp德胜门的城门缓缓打开,岳谦率三万京营卒冲了出去,秦飞带着玄夜卫卒紧随其后。卒子们拿着长刀,嘶吼着冲向瓦剌军营,眼里满是复仇的火焰nbsp——nbsp为了饿死的兄弟,为了殉国的战马,为了京师的百姓!

    nbsp瓦剌腹背受敌,顿时乱作一团。也先看着冲过来的京营卒和边军,知道大势已去,下令撤军。胡骑们纷纷上马,往北方逃去,京营卒和边军在后追赶,斩杀胡兵五千余人,缴获马匹三千余匹,兵器无数。

    nbsp德胜门的城楼上,萧桓看着撤退的瓦剌骑兵,激动得热泪盈眶。李东阳站在他身边,感慨道:“陛下,若不是谢太保杀马守御,若不是军民同心,京师今日已非大吴所有。”nbsp萧桓点头:“谢渊乃国之柱石,朕要重赏他!”

    nbsp京师解围后,谢渊第一件事就是处理殉马的后事。他命人将战马的尸骨收集起来,埋在德胜门城外,立了一块nbsp“殉马碑”,碑上刻着nbsp“马骨饲卒,血护京畿”nbsp八个大字。卒子们自发赶来祭拜,有的献上马草,有的洒上酒,眼泪掉在墓碑上。

    nbsp萧桓下旨:追赠殉马为nbsp“忠驹”,载入《大吴军牧志》;追赠饿毙、战死的京营卒为nbsp“忠勇校尉”,家属由户部按月发放抚恤金,入祀nbsp“忠勇祠”;谢渊杀马守御有功,加nbsp“太师”nbsp衔(正一品),赏黄金百两;岳谦、秦飞、陈忠等人也各有封赏。

    nbsp对于李嵩、张文等佞臣,萧桓命刑部从严审讯,最终判斩立决,首级传九门示众。其他藏粮官宦,按献粮多少,或贬或罚,吏治为之一清。

    nbsp谢渊则趁机奏请萧桓,改革粮饷与军牧制度:设nbsp“粮道督查司”(从四品),隶御史台,专司粮饷调度与官宦藏粮核查,防止再出现粮尽危机;设nbsp“军牧监”(正五品),隶兵部,负责战马的饲养与管理,确保军资充足;规定京师需储备足够军民三月食用的应急粮,由户部直接管辖,定期核验。

    nbsp萧桓准允,命陈忠牵头落实粮道改革,杨武负责军牧监的设立。制度的完善,为大吴后续的边防稳定,奠定了基础。

    nbsp德胜门的nbsp“殉马碑”nbsp前,百姓们自发前来祭拜。周老汉带着乡勇们,在碑前种了一片柳树,说:“这些柳树,就像殉马一样,守护着京师。”nbsp孩子们则在碑前朗诵着谢渊写的《殉马诗》:“良驹殉国饲忠卒,血护京畿万里安。莫忘当年饥困日,同心方得固河山。”

    nbsp京营卒换了一茬又一茬,却始终保留着一个传统nbsp——nbsp每到杀马守御的纪念日,都会到nbsp“殉马碑”nbsp前祭拜,讲述当年的故事。岳谦退休后,还特意搬到德胜门附近,每日都会去碑前走走,像是在陪伴那些殉国的战马。

    nbsp谢渊晚年时,再一次来到德胜门。他看着nbsp“殉马碑”nbsp上的字迹,想起当年杀马时的场景,眼里满是感慨。身边的小吏问他:“太师,当年杀马,您后悔吗?”nbsp谢渊摇头:“我从不后悔。马为军资,卒为根本,京师为社稷,若能护社稷安,杀马又何妨?”

    nbsp《大吴史》的编撰者在写到nbsp“德胜门杀马守御”nbsp时,感慨道:“德佑之役,谢渊杀马以饲卒,非忍也,乃大义也。当是时,粮尽援绝,佞臣藏粮,卒几溃,城几破,若非渊之果决,京师危矣。殉马虽死,却凝军民之心,固京畿之防,此乃忠勇精神之体现,传之后世,当永记之。”

    nbsp《玄夜卫档?守御录》的末尾,还记载着这样一件事nbsp——nbsp瓦剌的使者后来到京师议和,看到德胜门的nbsp“殉马碑”,感慨道:“大吴有如此忠勇之臣、之卒、之民,何愁不兴?我等再不敢犯矣。”

    nbsp德胜门的风,年复一年地吹过nbsp“殉马碑”,吹过城楼,吹过京师的大街小巷。杀马守御的故事,也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成为大吴历史上,一段永不磨灭的忠勇传奇。

    nbsp片尾

    nbsp萧桓下旨,将nbsp“德胜门杀马守御”nbsp之事纳入《大吴祀典》,规定每年杀马守御纪念日,帝需率百官至nbsp“殉马碑”nbsp前祭拜,缅怀殉马与忠卒。礼部编撰《殉马守御录》,详细记载杀马守御的始末,颁行天下,让军民皆知nbsp“同心守国”nbsp之理。

    nbsp谢渊晚年致仕后,仍心系边防,曾多次向朝廷上书,提出加强边卫、储备军资的建议。萧桓感念其功,特赐nbsp“忠勇柱国”nbsp匾额,悬挂于谢府门前。岳谦、秦飞、陈忠等人,也皆成为大吴的栋梁之臣,为边防稳定与朝政清明,贡献了毕生之力。

    nbsp京师百姓为纪念谢渊与殉马,自发在德胜门内立nbsp“护京碑”,碑上刻着nbsp“杀马饲卒,血护京师;同心守国,千古流芳”nbsp十六字。每至初一、十五,百姓皆来碑前祭拜,香火袅袅,与德胜门的城楼相映,似在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太平。

    nbsp卷尾

    nbsp《大吴史?列传第三十二?谢渊传》载:“德佑京师之围,德胜门粮尽,渊斩战马两千三百匹饲卒,率卒血誓守御。帝赞曰:‘渊之忠勇,胜似长城;殉马之烈,堪比忠良。非渊,京师破矣。”

    nbsp《玄夜卫档?守御录》补:“杀马守御后,大吴始设粮道督查司、军牧监,完善应急粮储备制度,边卫亦仿京师之制,设殉马祠,以励军心。德佑以后数十年,瓦剌再不敢南犯,京师晏然,百姓安乐,时人谓‘杀马一役,安邦百年。”

    喜欢。

第615章 骨熬汤暖寒甲冷,肉作餐充饿腹愁[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