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玄桢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7章 三年奏疏皆平稳,一夕疑窦自心开[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卷首

    nbsp《大吴会典?御览规制》nbsp载:“凡内外臣工奏疏,经通政司分拣、内阁票拟后呈御览。皇帝阅后需朱批‘知道了‘依议或详加批示,批本退回内阁,副本存档于皇史宬,以备日后查阅。边军急报需当日呈御,不得延误,存档时需注明‘军急字样。”

    nbsp案头旧档积尘埃,边关烽火梦中来。

    nbsp三年奏疏皆平稳,一夕疑窦自心开。

    nbsp奸佞岂知天难欺,忠良终盼雾能排。

    nbsp帝心明察秋毫末,不使丹心被草埋。

    nbsp德佑二十九年九月十七,巳时的阳光透过窗棂,在御书房的金砖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萧桓身着常服,正对着汇通钱庄的账册出神,案上堆着玄夜卫刚送来的供词nbsp——nbsp刘德海已招认每月替李穆转移赃银,账本上的nbsp“威远伯府”nbsp字样与王林账册残页如出一辙。他指尖抚过nbsp“九月初五nbsp银送镇刑司”nbsp的记录,眉头越皱越紧,王林死前说的nbsp“边情平稳”nbsp四个字,像根刺似的扎在心头。

    nbsp“李德全。”nbsp萧桓忽然开口,声音打破了御书房的寂静,“去皇史宬把近三个月的北疆奏疏都取来,朕要亲自看看。”nbsp李德全愣了一下,连忙躬身应诺:“奴才这就去,只是皇史宬的档案需得内阁批条,奴才……”“朕给你手谕。”nbsp萧桓提笔写了张手谕,盖上随身的小印,“告诉管档案的刘典籍,朕要正德二十九年六月至九月的大同、宣府奏疏,一份都不能少。”

    nbsp李德全捧着御笔手谕匆匆离去,萧桓起身走到墙边的《北疆舆图》前,指尖在nbsp“大同卫”nbsp上轻轻敲击。汇通钱庄的赃银、王林的nbsp“自尽”、李穆的遮掩……nbsp这一切都指向一个可怕的可能:边情早已恶化,只是被层层掩盖。他想起周毅那半片血书,“粮尽弹绝”nbsp四个字绝非危言耸听,可为何王林呈上来的奏疏,从未提过缺粮?

    nbsp半个时辰后,李德全带着四个小太监,抬着四个樟木箱子回到御书房。箱子上贴着nbsp“正德二十九年六月nbsp北疆奏疏”nbsp的封条,墨迹已有些发干。管档案的刘典籍跟在后面,手里捧着登记册,额头上渗着细汗:“陛下,近三个月的大同、宣府奏疏都在这儿了,共三十七封,登记册上都有记录。”

    nbsp萧桓点点头,指尖在御案上轻轻叩了两下,示意刘典籍打开箱子。刘典籍连忙掏出钥匙,铜锁nbsp“咔哒”nbsp一声弹开,他小心翼翼地掀开箱盖,里面整齐码着一摞奏疏,最上面那本的封皮已有些发黄,边角磨损处露出里面的桑皮纸nbsp——nbsp那是六月的大同卫奏疏。

    nbsp萧桓拿起最上面的奏疏,纸张因常年存放而发脆,指尖一碰就簌簌掉渣。奏疏是周毅亲笔所写,字迹刚毅有力,却内容简略:“六月十二,北元游骑三十余袭扰天成寨,已击退,边情平稳。”nbsp末尾却贴着张黄签,是王林的批注,字迹圆润却透着倨傲:“边军处置得当,此等小股袭扰无需烦扰圣心,臣已代批‘知道了。”

    nbsp萧桓的指尖抚过奏疏右下角的朱批nbsp——nbsp那是他当时随手批的nbsp“知道了”,墨迹已有些发暗,此刻看来却字字刺眼。他翻看下一封,仍是周毅的奏报,说nbsp“六月廿五,游骑再袭阳和堡,夺粮草十石”,王林的批注更不耐烦:“小题大做,边军守土有责,失十石粮竟也上奏,已申斥周毅。”

    nbsp“七月的奏疏呢?”nbsp萧桓的声音沉了沉,目光扫过箱底,六月的奏疏堆得满满当当,却大多是周毅的报平安文书,丝毫不见急报的影子。刘典籍慌忙打开第二只箱子,里面的奏疏明显少了许多,他捧着奏疏的手微微发颤:“陛下,七月的奏疏共八封,六封是威远伯李穆的巡边奏报,两封是宣府的例行文书。”

    nbsp萧桓拿起李穆的奏报,绫面封面绣着威远伯府的徽记,内容却空洞得可笑:“七月初十,巡大同卫,见士卒操练如常,粮仓实存十万石,边情稳固。”nbsp附带的粮草清单上,“大同卫粮仓”“镇刑司核验”nbsp的双印鲜红刺眼,印泥饱满,显然是后补的nbsp——nbsp真正的官印经月后会发暗,绝不会如此鲜亮。

    nbsp“十万石?”nbsp萧桓冷笑一声,将清单凑近眼前,上面的字迹娟秀,绝非粮仓主簿的粗犷笔法,倒像是镇刑司太监的笔迹。他想起周毅血书上的nbsp“实存不足四万石”,指节猛地攥紧,清单边缘被捏出深深的褶皱,“李穆连造假都懒得用心,这清单上的粮仓位置,去年就因洪水冲毁重建了,他竟还写着旧地址。”

    nbsp刘典籍的脸瞬间白如纸,额头上的冷汗顺着皱纹往下淌,滴在登记册上晕开一小片墨迹。萧桓没理会他,目光落在登记册上nbsp“八月十五nbsp大同军急报nbsp标急”nbsp的字样,伸手在第三只箱子里翻找,却连急报的影子都没见着。“八月十五的军急报呢?”nbsp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压抑的怒火。

    nbsp刘典籍慌忙跪在地上,双手在箱子里胡乱扒拉,奏疏散落一地:“陛下……nbsp奴才入库时明明看到了,登记册上都记着‘军急,怎么会……”nbsp他翻到箱底,忽然摸到个硬纸壳,抽出来一看,是个破损的牛皮信封,上面nbsp“军急”nbsp二字已被水洇得模糊,封口处的火漆印裂成了碎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萧桓一把夺过信封,指尖颤抖着拆开,里面的奏疏已被撕成十几片,边缘还有焦黑的火灼痕迹。他耐着性子一片片拼凑,“阳和堡守卒冻毙十七人”“请发冬衣三千套”“北元围城三日”nbsp的字样渐渐显露,最刺眼的是末尾那句:“再无粮草,恐难支撑”——nbsp正是周毅的笔迹!

    nbsp“好,好得很!”nbsp萧桓将碎奏疏狠狠拍在御案上,龙纹镇纸被震得跳起寸许,案上的茶杯nbsp“哐当”nbsp翻倒,茶水泼在登记册上,“军急报被撕成碎片,用火焚烧,是谁这么大胆子?!”nbsp他的目光如刀,扫过瑟瑟发抖的刘典籍,“皇史宬的档案有专人看管,没有镇刑司的手令,谁能接触到这些奏疏?”

    nbsp刘典籍的嘴唇哆嗦着,几乎要晕过去:“是……nbsp是王督主!上个月他说要‘核验旧档,带了三个小太监来皇史宬,锁了库房两个时辰,走时说‘有些奏疏需带回核对,奴才不敢拦……”

    nbsp“李德全!”nbsp萧桓猛地转头,声音带着雷霆之怒,御座上的龙纹仿佛都被震得活了过来,“去查!给朕查清楚王林带了哪些奏疏出宫,是谁撕毁了军急报,是谁敢在皇史宬纵火!查不出来,你这个司礼监秉笔也别当了!”

    nbsp李德全nbsp“噗通”nbsp跪地,额头重重磕在金砖上,声音抖得不成调:“奴才这就去查!即刻封锁镇刑司所有库房,严查近一个月的出入记录,定给陛下一个交代!”nbsp他连滚带爬地退出去,袍角扫过翻倒的茶杯,溅起的水珠落在萧桓的龙袍上,却没人敢擦。

    nbsp萧桓看着散落一地的奏疏碎片,指尖抚过nbsp“冻毙十七人”nbsp的字样,心口像是被巨石压住nbsp——nbsp那些守卒在寒风中死去时,他看到的却是王林nbsp“边情平稳”nbsp的奏报;边军饿着肚子守城时,李穆却在奏疏里写nbsp“粮仓充足”。这些披着人皮的蛀虫,用谎言和假象蒙蔽他,用边军的鲜血换银子!

 

第437章 三年奏疏皆平稳,一夕疑窦自心开[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