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家成[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红,声音压得低:“还差五百电子币,怎么办?”张强挠着头没说话,手攥着腕表带,指节都白了,买房的钱本就不够,前段时间秀兰生了场病,又花了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陆海天抱着小思走过去时,正听见这话。他举起腕表对着他们的扫了扫,调出账户看了眼,直接转了五百过去。张强愣了愣,连忙要把电子币转回来,手腕被陆海天按住:“算我借的,”他笑了笑,声音放轻,“以后发了工资再还我就行,不急。”秀兰抹了把眼角,小声说“谢谢陆先生”,声音有点抖。两人抬起腕表赶紧操作,很快,屏幕上的待办名单里就跳出了“张强、秀兰”的名字,后面标着“已完成”。
nbsp那天直到地下城的夜灯亮了,服务大厅的人才渐渐少了。陆海天抱着睡着的小思往回走,小思的头靠在他肩上,呼吸匀匀的,嘴角还翘着,像是梦见了啥好事。我迎上去替他揉发酸的肩膀——他抱了小思大半天,胳膊早僵了。他歪头看我,眼里带着倦,却笑得松快:“你看。”他举起腕表,屏幕上的登记列表里,四百八十户都标着“已售空”,整整齐齐的一串。
nbsp服务大厅的显示屏忽然亮了下,传来地面的欢呼声,隔着通道都能听见,热热闹闹的。屏幕上跳出行字:“第二批100栋楼地基即将完成”。紧接着是“哐当”一声,是打桩机最后一下落下的响,沉实得很,像是在跟这边的灯火打招呼——这边的家刚落定,那边的家又要起了。
nbsp过了几天,开始有人往楼里搬东西。王师傅家最热闹,几个老伙计扛着他从地下城运上来的旧木柜,呼哧呼哧往三楼爬。木柜是灾变前留下的,柜门上还刻着朵歪歪扭扭的花,王师傅总说“结实,比新的顶用”。他孙子抱着个铁盒子跟在后面,里面装着石榴籽——是去年远征队从旧果园捡的,他宝贝得很,说要种在楼前空地上。小家伙还举着腕表对着空地拍了张照,奶声奶气地说:“我存起来,记着在这儿种!”
nbsp有户人家在门口挂了串干辣椒,红得像团火,在冷天里看着就热乎;还有人把后勤组领的菜苗栽在窗台下,用破陶盆装着,绿生生的透着劲。女主人举着腕表给菜苗拍了照,说要记着浇水的日子,“可别冻着了”。楼道里时不时传来“咚咚”声,是有人在钉钉子挂东西;还有“哗啦”声,是窗户推开,有人探出头喊:“老张,你家灶台试了没?我家的火可旺!”
nbsp我跟陆海天带着小思在楼间走。小思穿着厚棉鞋,在石板路上踩得“噔噔”响,看见雪落在地上,还蹲下去用手扒拉。李师傅正蹲在五号楼前量尺寸,手里拿着根旧木尺,在地上划着线:“我琢磨着给每家做个木篱笆,半人高就行。”他抬头笑,霜落在他眉毛上,白花花的,“以后各家种点小葱小菜,不用跑老远去菜地了,冬天还能挡挡风。”小思扶着刚立起的篱笆桩站着,脚边的草籽刚发了芽,顶着层薄雪,嫩得能掐出水。
nbsp走到东区尽头,能看见第二批工地的脚手架。搭得老高,像插在地里的细竹,夜里那边的灯亮得成片,黄的、白的,在黑夜里铺着,像落在地上的星星。陆海天指着远处的河道说:“那边要盖一百栋生活区,比这边的还宽敞点,还要盖学校和仓库。”他顿了顿,眼里映着远处的灯,“水厂的管道下个月就能接过来,到时候各家腕表一点,水龙头就能出水了——不用再去河边挑水了。”
nbsp风里飘着新翻的泥土香,混着点石灰味,是第二批工地在平整土地。有个工人扛着钢筋从旁边过,钢筋上结着霜,他看见陆海天,笑着喊:“陆先生,明天能在腕表群里讲讲楼体结构不?我们好记笔记。”陆海天应着“好”,那人扛着钢筋走远了,脚步声“噔噔”响,在雪地上踩出串深脚印。我看见陆海天眼里的光,跟那天王师傅看着腕表上“产权登记完成”时一样,亮得很,像揣着团火。
nbsp小思忽然挣开我们的手,摇摇晃晃往脚手架那边跑,小棉鞋踩在雪地上“咯吱咯吱”响,小嘴里喊着“楼……家……”陆海天追上他,把他举起来放在肩上,父子俩的影子被路灯拉得老长,落在刚铺的石板路上,一步一步,稳当得很。
nbsp今天是2056年1月21日,星期五,离腊八就剩三天了。风里好像都飘着点年味儿——有人在楼前扫雪,说要扫干净了过年;还有人在缝新布袄,针脚密密的。在大灾难来临后的第十一年,我们终于又能回到地面生活,住进新建的小房子。站在楼前看,八十栋小楼排得整整齐齐,窗户里亮着灯,像串落在地上的灯笼。远处第二批工地的灯还亮着,打桩机的响偶尔传来,跟这边窗里飘出的说话声混在一起。
nbsp一切都恍如隔世。
喜欢。
第17章 家成[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