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辽国公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7章 大势所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阶下一位大儒听得双方争执,当下出列,拱手朗声道:“诸位大人莫要争论。古往今来,士农工商,各有其位,各司其职,这才是天地纲常。士人明礼,农人务本,工匠营器,商人通财,哪一环乱了,便是坏了规矩。若农人舍了田亩去做工坊活计,便是越了本分,纲常一乱,天下何安?还望陛下三思。”

    nbsp说罢,他拂了拂袍袖,神色肃然,似是觉得此理不容置喙。

    nbsp刘伯温在旁听了,微微摇头,出列奏道:“在下却不赞同此说。士农工商虽各有职分,却不该死死框住,断了上升的路。若农人有才智,为何不能读书入仕?工匠有巧思,为何不能进阶扬名?商贾有远见,为何不能为国效力?人各有志,能者居上,方是常理。若一味说什么纲常限定,只怕会埋没许多人才,于国于民皆无益处。”

    nbsp言毕,他目光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静待圣意。

    nbsp杨宪亦上前一步,朗声道:“刘大人所言极是。想那辽东之地,士农工商便都能自选路数,不拘于一格。生来是农是商,由不得自己定夺,可往后要往哪处去,该有自己择定的权利。若硬把人圈在一处,不许动弹,岂不是屈了人家的本事?放开些手脚,让各人依着心意去奔,反倒能活出些气象来。”

    nbsp此时朱标亦开口奏道:“父皇,如今各处新修的粮食基地,好些已投入使用。这些基地每年产出的粮食极多,除了补足官仓所需,剩下的便用来赈灾,还能补贴那些日子困苦的百姓。这般一来,百姓生计的压力轻了,自然也能腾出精力,去做些别的营生。”

    nbsp朱标便道:“父皇,如今我大明南北两条水泥官道修筑,那些参与的百姓劳工,所挣工钱够养家,还有富余。总体算来,比在家种一年地划算得多。且这些人并未因做工误了农时,可见做工与务农,原是能兼顾的。”

    nbsp如今南北两条水泥官道修筑,确是征调了不少劳役民夫。

    nbsp只是如今征调劳役,也是要给工钱的。

    nbsp这工钱里头,有国库出的,有各地士绅豪族帮衬的,也有商人投的钱。

    nbsp故此国库压力不算大,百姓也得了实惠,官道也能修成。

    nbsp待官道修完,于物资流通、军队粮草辎重输送,都有大好处,当真是一举数得。

    nbsp为何士绅豪族与各地商贾,都愿往南北官道修建里投钱?并非他们钱多无处使,只因这两条官道修成后,于他们自身的生意大有好处。

    nbsp再者,若此刻不投,等日后官道完工,他们能分到的好处便会减少。

    nbsp到那时,他们要出的钱可就不止现在投的这些,还说不定会被朝廷秋后算账。

    nbsp如今把钱投进这国家项目,也算是得了块不大不小的免死牌。

    nbsp士绅豪族先前对知识的掌控,在整个社会里是头一份的。

    nbsp故而他们懂的道理、看的眼光,比平民百姓要高远得多。

    nbsp他们心里清楚,光有财富不够,还得有权力做靠山,不然这些财富是守不住的。这便是为何许多官员背后都站着士绅豪族——只因双方各取所需。

    nbsp若是眼光差些,不肯配合朝廷,到时候被朝廷当作肥猪宰了,也只能自认晦气。

    nbsp先前,这些士绅豪族自可有恃无恐,只道朱

第537章 大势所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