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辽国公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6章 能说会道不够,可有解决办法[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大儒被户部官员一番话堵得胸口发闷,面皮涨得通红,手指着他,嘴唇哆嗦着,“你…你…你…”了半天,偏生想不出半句驳辞。

    nbsp他本是饱读诗书的宿儒,平生最恨人非议圣人之学,今日被个辽东出身的官员当众驳斥,句句直戳痛处,只觉得气血直冲头顶,眼前阵阵发黑。

    nbsp旁边人见他身子晃了晃,赶紧伸手去扶,却见他喉头动了动,一口气没顺过来,竟“哎哟”一声捂住心口,差点瘫倒在地。

    nbsp众人慌忙围着拍打抚按,他才缓过些劲,瞪着那户部官员,眼里似要冒火,偏就是说不出一个字来,那模样,只差没被当场气绝过去。

    nbsp朱元璋坐在上首,见那大儒气得说不出话,眉头微皱,开口道:“行了,你这话也忒冲了些。”又转向众人,“圣人之学能传千年,自然有它的道理,不然何以支撑世道?”

    nbsp稍顿,他话锋一转:“不过,辽东那官员说的也在理。新学未必就无用。你看辽东的新学,农学教人增产,工学造出利器,算学精于核账,这几样,如今在咱大明,确是头一份。”

    nbsp他端起茶盏呷了一口,朗声道:“单说辽东如今成了咱大明第一等的经济体,赋税、粮草、商贾,哪一样不亮眼?这便可见新学的好处。二者各有各的用处,不必非要争个你死我活。”

    nbsp朱元璋话音刚落,底下各派系官员便暗自交换眼色,谁也不肯让这事儿就这么了了。

    nbsp有个穿青袍的御史往前挪了半步,躬身道:“陛下,万民商会私囤粮草、操纵市价,已扰了江南民生,若不严惩,恐难服众。”

    nbsp旁边立刻有人附和:“正是!此等商贾仗着财势,连朝廷法度都敢冲撞,若轻轻放过,往后岂不是人人效仿?”

    nbsp更有几个老臣接口:“陛下说新学有用,可这商会借着新学之名行不义之事,若不处置,反倒污了新学名声。”

    nbsp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皆是不肯松口,分明是想逼着朱元璋给个明确的惩处章程,断不肯让他三言两语便把这烫手山芋接过去。

    nbsp杨宪见众人争执不休,忙跨步出列,躬身启奏:“陛下,方才诸位说万民商会私囤粮草、操纵市价、扰乱民生,可实情并非如此。”

    nbsp他朗声道:“这万民商会的物件,向来物美价廉。先前百姓想都不敢想的东西,如今在他们那里,寻常人家也买得起、吃得起、用得起,这是有目共睹的。”

    nbsp“再说那私囤粮草,他们的粮食,分明是从辽东运来的,哪是什么私囤?至于操纵市价,若说把粮价压得低了,让更多人能吃上饭,这也算罪过?”

    nbsp杨宪抬眼看向朱元璋:“依臣看,若天下商贾都能如此,倒是百姓之福。还请陛下明察。”

    nbsp江南派系的官员中,有个白须老者出列,拱手道:“陛下,杨大人只说粮贱利民,却忘了‘谷贱伤农的道理。”

    nbsp他顿了顿,声音沉了几分:“农夫们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风里来雨里去,辛辛苦苦种出粮食。若粮价压得太低,他们卖粮得的银钱,连买种子、缴赋税都不够,一年劳作岂不是白辛苦?”

    nbsp旁边立刻有官员接话:“正是!江南本是鱼米之乡,农户居多。若万民商会一味压价,长此以往

第536章 能说会道不够,可有解决办法[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