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提前动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四百零五章
初时的时候黄蟆镇的人没以为意。
这年头哪时不死一些人?镇子傍水而存,附近许多村镇都挨着白陵江,年年都有人淹死。
可随着死人一回来,且一家一家的人接连惨死,渐渐的到了七、八月份时,便谣言四起。
都说黄蟆镇闹了鬼。
镇上一时间人心惶惶,家里稍富庶的,提前得到消息,便慌张举家往附近的兴县搬迁去。
“我们进镇时,镇上十室九空,今天并不是逢初一、十五,镇上人也不多,我是报了镇魔司的旗号,找到了当地府衙的人帮忙,才勉强凑齐了这些东西。”
范必死话说完后,赵福生点头赞道:
“你做得很对。”
她之所以让范氏兄弟与陈多子同行,就是因为范必死心眼儿灵活,做事不拘泥规矩,总是在适当的时候办适合的事。
赵福生说完,又问起镇上的情景:
“黄蟆镇如今的情况怎么样?”
“不大好。”
范必死摇头:
“雨没下到镇上。”
雨水笼罩了东屏村附近好几个村,随着时间的蔓延,逐渐外扩,但镇上离东屏村有一段距离,暂时未受波及。
“不过也快到了。”他说到:
“黄蟆镇不大,约我们万安县城夫子庙至码头那一带的范围大小,雨距离镇约半里的距离。”
一行人入镇之后便出现了一个奇观:天空好像被一分为二,成为两个界面鲜明的颜色。
一半乌云密布,天色阴沉,细雨绵绵;而另一半则相对较干净,可也不见阳光,像是随时都会被乌云侵袭。
“鬼祸的谣言已经传开,镇上也做了准备,镇外起了高墙,上头有人在加盖草棚顶。”
范必死无奈的道:
“镇外还有良田,已经荒废了,田里的粮食被割完了,剩的麦秆也被人割走了——”
将来鬼祸一旦蔓延开来,这些割下来的麦秆也是储备的粮食。
如果没有镇魔司的人来收拾善后,黄蟆镇的这些举动也只是缓解死亡的时间。
无水、无粮的情况下,被困在镇,迟早也是一个‘死字。
范必死等人入镇时,还差点儿引发了民愤,镇民见他们从雨来,还没问他们是哪个村的,便开始想杀人。
这个时候范必死及时表明了身份,再加上蒯满周在,厉鬼力量一施展开,镇压住了镇上的人,众人这才顺利入镇子。
得知镇魔司的人来,镇上的人格外兴奋,都在喊着‘得救了。
在知道范必死一行来意后,镇上自发开始凑粮食,一开始还不想收钱,反倒除了凑粮、凑菜之外,镇上的人当时还想凑些钱交保护费……
范必死身强力壮,看到一干面黄肌瘦的人掏出家存粮的时候,都有些于心不忍。
“大人……”他叹了一声:
“这桩鬼案真的怪异。”
“鬼案从三月出现,至今七八个月时间,镇上的人就敢不报镇魔司?”
赵福生问。
镇魔司接不接案子是一回事,但黄蟆镇的人报不报又是另一回事了。
范必死就道:
“早在今年六月的时候,黄蟆镇的镇长得知附近几个村下雨,且死了人又闹了鬼后,已经收拾细软,带着家的人逃往兴县去了。”
他话音一,听闻这话的人俱都沉默了片刻。
人人都畏惧鬼祸,害怕死亡,黄蟆镇的镇长这样做也可无厚非。
只是他一逃走后,留下的可是一堆烂摊子。
镇上没了镇长管束,普通平民可是要吃苦头的。
人祸可能要早于鬼祸出现。
赵福生不愿去细想这个结果,又问:
“那镇上其他人呢,没有将此事上报县里吗?”
范必死又道:
“黄蟆镇距离兴县一百多里路呢,路上道不好走,当初镇长逃离时,带走了镇上的马车。”
就在这时,外头厉东平也进来了。
他打着赤脚,裤腿高高卷到了脚踝,一双脚上沾满了厚厚的泥泞,一入庄内踩入柴灰,双脚便被柴灰包裹。
上面的泥浆沾裹了柴灰,形成厚厚的壳子包住他双脚。
厉东平走过的地方,地上留下了浅浅的脚印。
“还得给钱呢——”
他出行前戴了斗笠披了蓑衣,但身上也被雨水浸湿,这会儿入门后先将沾水的柴灰捧出去扔到了门外,一面坐在门槛处抓脚上的泥,抓了之后扔向外间。
厉东平说话时,赵福生扭头看他。
少年坐在高高的门槛上,两扇大门上血光闪烁,门神的烙印散发着鬼光,他却像是全然不惧。
鬼光之下,地面几个外出归来的人留下的湿脚印很快被抹平。
少年收拾完双脚,将脏兮兮的手往湿透的衣裳上满不在乎的擦干净。
“给什么钱?”赵福生问。
厉东平道:
“县里请人降鬼,是明码标价的——”
他说完,声音立即小了下去,有些不知所措。
黄蟆镇的人太穷了,就是榨干了骨血,也请不来镇魔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镇上的人对此心知肚明,所以鬼案爆发后,许多人宁愿困守原处,也不敢报官,深怕鬼没来、镇魔司来人了,反倒死得更早一些。
“……”
丁大同与赵福生面面相觑,二人都一脸无语。
这就是郡大将疯不疯的区别。
在昌平郡,虽说治下也时常有鬼祸,但百姓的日子大体过得去。
而上阳郡的大将变相被流放至此,早就疯了,行事作风无疑是在对百姓挖骨吸髓。
赵福生皱起了眉,懒得再说这个话题。
她再转头看向范必死:
“鬼祸已经发生大半年时间了,你入镇之后有没有打听黄蟆镇大约死了多少人?”
范必死目光与她相对,顿时心领神会。
“打听了。”
他低声道。
听说这话的众人心一凛。
范必死就道:
“黄蟆镇治下共有14村,大半村庄都像东屏村一样沿河而居。”
“沿河而居——”
赵福生听闻这话,心一沉。
这一次的鬼祸本来就是人沉河而死,随后厉鬼复苏回家叫门,被叫到的人家灭门而死,如同瘟疫传染村庄,周而复始。
而黄蟆镇惹到了这样的鬼祸本身已经很不幸,偏偏镇上的人都邻水,更增添了村民死亡的概率。
“具体死了多少人打听不到。”
范必死为难的道:
“镇上兵慌马乱,没个主头人。”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
赵福生也明白他话之意。
就算是黄蟆镇的镇长不跑,这事儿也没法追查下去。
一闹鬼后大家躲避都唯恐不及,哪敢去彻查究竟死了多少人?
尤其是丁大同,对此更是深有体会,哪怕是上头强行勒令下头的人查,在没有好处的情况下大多都是胡编乱造的数据。
“所以我问了个大概,14个村庄,如今可能还有六个村子是好的。”
这也就意味着有8个村庄陷入了鬼域。
“最初鬼祸爆发在东屏村,我进镇之后去了一趟镇里,翻看了镇上户籍。”
对镇民来说,乱象之下户籍是最不重要的东西,相对保持完整。
“上一次普查户籍是在七年前,东屏标记录共在册人口有684人。”
这个时间相对不算久远,虽说也不完全可靠,但作为目前仅有的线索来看,这个数据也有一定的参考性。
“七年时间,就算有人员的增减,数量也不太多,也算符合东平提到的‘大村。”
赵福生说到这里,冲少年招手:
“厉东平,你过来。”
少年一听她召唤,屁颠屁颠的就跑了过来:
“大人,有事尽管吩咐。”
“刚刚大范提到的事你也听说了,东屏村七年前户籍摸查,记录在册共684人,这个数字准不准?”赵福生问。
少年就道:
“我们这近水,好的时候收成多,人人都乐意搬来此地,但若天公不作美,那年雨水多,就易涝灾,那么逃离的人也多。”
他将情况一说明,最后才道:
“虽说600多人有水份,但我们也算大村,三四百人是有的——”
这个数字差额令得丁大同愣了一愣,少年看他吃惊的表情,解释:
“就是为了收税的——”
黄蟆镇税收按人头平摊,收400人的税与600多人截然不同,分派到每个人头上的数额也不一样。
丁大同一下明白个之意,不由偷偷看了赵福生一眼。
赵福生叹了口气:
“我明白了,那如今村里——”
“都死了。”
少年提起死人,表情有些平静:
“就剩了这么些人,大人们要是再不来,我们也不知道能熬到哪一天呢。”
听到这里,赵福生的表情有些严肃。
“大人,这个情况可不对劲儿。”
武少春小声的道。
丁大同等人也跟着点了点头。
不用他提醒,赵福生也知道个厉害之处。
“不对劲儿在哪?”后进来的范无救听了一会儿,听不出个名堂,只好小声的问哥哥。
范必死解释:
“从鬼祸发生以来,东屏村死了这么多人——”
照理来说厉鬼是靠杀人晋阶。
大半年的时间,鬼案先后祸及八个村镇,不知有多少人丧生。
厉鬼复苏的时候纵使品阶较低,但杀了这么久,早成气候,至少达到祸级之上。
可是赵福生一入东屏村后,便先打下了门神烙印。
众人的到来触及厉鬼杀人法则,将‘水带入庄,引来了鬼祸,接连被门神拦下。
但是这些厉鬼俱都没成气候,甚至达不到煞级厉鬼的水准,这显然与杀人数量是不成正比的。
赵福生怀疑这其有什么猫腻。
“不能在东屏村逗留两天。”她当即做出决定!
事有反常即为妖。
“大人要离开东屏村?!”
少年大惊失色,其他听到的村民也有些绝望。
武少春、刘义真及丁大同对赵福生的决定初时有些诧异,但略一细想,几人又好似隐约明白她话之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镇上的人对此心知肚明,所以鬼案爆发后,许多人宁愿困守原处,也不敢报官,深怕鬼没来、镇魔司来人了,反倒死得更早一些。
“……”
丁大同与赵福生面面相觑,二人都一脸无语。
这就是郡大将疯不疯的区别。
在昌平郡,虽说治下也时常有鬼祸,但百姓的日子大体过得去。
而上阳郡的大将变相被流放至此,早就疯了,行事作风无疑是在对百姓挖骨吸髓。
赵福生皱起了眉,懒得再说这个话题。
她再转头看向范必死:
“鬼祸已经发生大半年时间了,你入镇之后有没有打听黄蟆镇大约死了多少人?”
范必死目光与她相对,顿时心领神会。
“打听了。”
他低声道。
听说这话的众人心一凛。
范必死就道:
“黄蟆镇治下共有14村,大半村庄都像东屏村一样沿河而居。”
“沿河而居——”
赵福生听闻这话,心一沉。
这一次的鬼祸本来就是人沉河而死,随后厉鬼复苏回家叫门,被叫到的人家灭门而死,如同瘟疫传染村庄,周而复始。
而黄蟆镇惹到了这样的鬼祸本身已经很不幸,偏偏镇上的人都邻水,更增添了村民死亡的概率。
“具体死了多少人打听不到。”
范必死为难的道:
“镇上兵慌马乱,没个主头人。”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
赵福生也明白他话之意。
就算是黄蟆镇的镇长不跑,这事儿也没法追查下去。
一闹鬼后大家躲避都唯恐不及,哪敢去彻查究竟死了多少人?
尤其是丁大同,对此更是深有体会,哪怕是上头强行勒令下头的人查,在没有好处的情况下大多都是胡编乱造的数据。
“所以我问了个大概,14个村庄,如今可能还有六个村子是好的。”
这也就意味着有8个村庄陷入了鬼域。
“最初鬼祸爆发在东屏村,我进镇之后去了一趟镇里,翻看了镇上户籍。”
对镇民来说,乱象之下户籍是最不重要的东西,相对保持完整。
“上一次普查户籍是在七年前,东屏标记录共在册人口有684人。”
这个时间相对不算久远,虽说也不完全可靠,但作为目前仅有的线索来看,这个数据也有一定的参考性。
“七年时间,就算有人员的增减,数量也不太多,也算符合东平提到的‘大村。”
赵福生说到这里,冲少年招手:
“厉东平,你过来。”
少年一听她召唤,屁颠屁颠的就跑了过来:
“大人,有事尽管吩咐。”
“刚刚大范提到的事你也听说了,东屏村七年前户籍摸查,记录在册共684人,这个数字准不准?”赵福生问。
少年就道:
“我们这近水,好的时候收成多,人人都乐意搬来此地,但若天公不作美,那年雨水多,就易涝灾,那么逃离的人也多。”
他将情况一说明,最后才道:
“虽说600多人有水份,但我们也算大村,三四百人是有的——”
这个数字差额令得丁大同愣了一愣,少年看他吃惊的表情,解释:
“就是为了收税的——”
黄蟆镇税收按人头平摊,收400人的税与600多人截然不同,分派到每个人头上的数额也不一样。
丁大同一下明白个之意,不由偷偷看了赵福生一眼。
赵福生叹了口气:
“我明白了,那如今村里——”
“都死了。”
少年提起死人,表情有些平静:
“就剩了这么些人,大人们要是再不来,我们也不知道能熬到哪一天呢。”
听到这里,赵福生的表情有些严肃。
“大人,这个情况可不对劲儿。”
武少春小声的道。
丁大同等人也跟着点了点头。
不用他提醒,赵福生也知道个厉害之处。
“不对劲儿在哪?”后进来的范无救听了一会儿,听不出个名堂,只好小声的问哥哥。
范必死解释:
“从鬼祸发生以来,东屏村死了这么多人——”
照理来说厉鬼是靠杀人晋阶。
大半年的时间,鬼案先后祸及八个村镇,不知有多少人丧生。
厉鬼复苏的时候纵使品阶较低,但杀了这么久,早成气候,至少达到祸级之上。
可是赵福生一入东屏村后,便先打下了门神烙印。
众人的到来触及厉鬼杀人法则,将‘水带入庄,引来了鬼祸,接连被门神拦下。
但是这些厉鬼俱都没成气候,甚至达不到煞级厉鬼的水准,这显然与杀人数量是不成正比的。
赵福生怀疑这其有什么猫腻。
“不能在东屏村逗留两天。”她当即做出决定!
事有反常即为妖。
“大人要离开东屏村?!”
少年大惊失色,其他听到的村民也有些绝望。
武少春、刘义真及丁大同对赵福生的决定初时有些诧异,但略一细想,几人又好似隐约明白她话之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镇上的人对此心知肚明,所以鬼案爆发后,许多人宁愿困守原处,也不敢报官,深怕鬼没来、镇魔司来人了,反倒死得更早一些。
“……”
丁大同与赵福生面面相觑,二人都一脸无语。
这就是郡大将疯不疯的区别。
在昌平郡,虽说治下也时常有鬼祸,但百姓的日子大体过得去。
而上阳郡的大将变相被流放至此,早就疯了,行事作风无疑是在对百姓挖骨吸髓。
赵福生皱起了眉,懒得再说这个话题。
她再转头看向范必死:
“鬼祸已经发生大半年时间了,你入镇之后有没有打听黄蟆镇大约死了多少人?”
范必死目光与她相对,顿时心领神会。
“打听了。”
他低声道。
听说这话的众人心一凛。
范必死就道:
“黄蟆镇治下共有14村,大半村庄都像东屏村一样沿河而居。”
“沿河而居——”
赵福生听闻这话,心一沉。
这一次的鬼祸本来就是人沉河而死,随后厉鬼复苏回家叫门,被叫到的人家灭门而死,如同瘟疫传染村庄,周而复始。
而黄蟆镇惹到了这样的鬼祸本身已经很不幸,偏偏镇上的人都邻水,更增添了村民死亡的概率。
“具体死了多少人打听不到。”
范必死为难的道:
“镇上兵慌马乱,没个主头人。”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
赵福生也明白他话之意。
就算是黄蟆镇的镇长不跑,这事儿也没法追查下去。
一闹鬼后大家躲避都唯恐不及,哪敢去彻查究竟死了多少人?
尤其是丁大同,对此更是深有体会,哪怕是上头强行勒令下头的人查,在没有好处的情况下大多都是胡编乱造的数据。
“所以我问了个大概,14个村庄,如今可能还有六个村子是好的。”
这也就意味着有8个村庄陷入了鬼域。
“最初鬼祸爆发在东屏村,我进镇之后去了一趟镇里,翻看了镇上户籍。”
对镇民来说,乱象之下户籍是最不重要的东西,相对保持完整。
“上一次普查户籍是在七年前,东屏标记录共在册人口有684人。”
这个时间相对不算久远,虽说也不完全可靠,但作为目前仅有的线索来看,这个数据也有一定的参考性。
“七年时间,就算有人员的增减,数量也不太多,也算符合东平提到的‘大村。”
赵福生说到这里,冲少年招手:
“厉东平,你过来。”
少年一听她召唤,屁颠屁颠的就跑了过来:
“大人,有事尽管吩咐。”
“刚刚大范提到的事你也听说了,东屏村七年前户籍摸查,记录在册共684人,这个数字准不准?”赵福生问。
少年就道:
“我们这近水,好的时候收成多,人人都乐意搬来此地,但若天公不作美,那年雨水多,就易涝灾,那么逃离的人也多。”
他将情况一说明,最后才道:
“虽说600多人有水份,但我们也算大村,三四百人是有的——”
这个数字差额令得丁大同愣了一愣,少年看他吃惊的表情,解释:
“就是为了收税的——”
黄蟆镇税收按人头平摊,收400人的税与600多人截然不同,分派到每个人头上的数额也不一样。
丁大同一下明白个之意,不由偷偷看了赵福生一眼。
赵福生叹了口气:
“我明白了,那如今村里——”
“都死了。”
少年提起死人,表情有些平静:
“就剩了这么些人,大人们要是再不来,我们也不知道能熬到哪一天呢。”
听到这里,赵福生的表情有些严肃。
“大人,这个情况可不对劲儿。”
武少春小声的道。
丁大同等人也跟着点了点头。
不用他提醒,赵福生也知道个厉害之处。
“不对劲儿在哪?”后进来的范无救听了一会儿,听不出个名堂,只好小声的问哥哥。
范必死解释:
“从鬼祸发生以来,东屏村死了这么多人——”
照理来说厉鬼是靠杀人晋阶。
大半年的时间,鬼案先后祸及八个村镇,不知有多少人丧生。
厉鬼复苏的时候纵使品阶较低,但杀了这么久,早成气候,至少达到祸级之上。
可是赵福生一入东屏村后,便先打下了门神烙印。
众人的到来触及厉鬼杀人法则,将‘水带入庄,引来了鬼祸,接连被门神拦下。
但是这些厉鬼俱都没成气候,甚至达不到煞级厉鬼的水准,这显然与杀人数量是不成正比的。
赵福生怀疑这其有什么猫腻。
“不能在东屏村逗留两天。”她当即做出决定!
事有反常即为妖。
“大人要离开东屏村?!”
少年大惊失色,其他听到的村民也有些绝望。
武少春、刘义真及丁大同对赵福生的决定初时有些诧异,但略一细想,几人又好似隐约明白她话之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镇上的人对此心知肚明,所以鬼案爆发后,许多人宁愿困守原处,也不敢报官,深怕鬼没来、镇魔司来人了,反倒死得更早一些。
“……”
丁大同与赵福生面面相觑,二人都一脸无语。
这就是郡大将疯不疯的区别。
在昌平郡,虽说治下也时常有鬼祸,但百姓的日子大体过得去。
而上阳郡的大将变相被流放至此,早就疯了,行事作风无疑是在对百姓挖骨吸髓。
赵福生皱起了眉,懒得再说这个话题。
她再转头看向范必死:
“鬼祸已经发生大半年时间了,你入镇之后有没有打听黄蟆镇大约死了多少人?”
范必死目光与她相对,顿时心领神会。
“打听了。”
他低声道。
听说这话的众人心一凛。
范必死就道:
“黄蟆镇治下共有14村,大半村庄都像东屏村一样沿河而居。”
“沿河而居——”
赵福生听闻这话,心一沉。
这一次的鬼祸本来就是人沉河而死,随后厉鬼复苏回家叫门,被叫到的人家灭门而死,如同瘟疫传染村庄,周而复始。
而黄蟆镇惹到了这样的鬼祸本身已经很不幸,偏偏镇上的人都邻水,更增添了村民死亡的概率。
“具体死了多少人打听不到。”
范必死为难的道:
“镇上兵慌马乱,没个主头人。”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
赵福生也明白他话之意。
就算是黄蟆镇的镇长不跑,这事儿也没法追查下去。
一闹鬼后大家躲避都唯恐不及,哪敢去彻查究竟死了多少人?
尤其是丁大同,对此更是深有体会,哪怕是上头强行勒令下头的人查,在没有好处的情况下大多都是胡编乱造的数据。
“所以我问了个大概,14个村庄,如今可能还有六个村子是好的。”
这也就意味着有8个村庄陷入了鬼域。
“最初鬼祸爆发在东屏村,我进镇之后去了一趟镇里,翻看了镇上户籍。”
对镇民来说,乱象之下户籍是最不重要的东西,相对保持完整。
“上一次普查户籍是在七年前,东屏标记录共在册人口有684人。”
这个时间相对不算久远,虽说也不完全可靠,但作为目前仅有的线索来看,这个数据也有一定的参考性。
“七年时间,就算有人员的增减,数量也不太多,也算符合东平提到的‘大村。”
赵福生说到这里,冲少年招手:
“厉东平,你过来。”
少年一听她召唤,屁颠屁颠的就跑了过来:
“大人,有事尽管吩咐。”
“刚刚大范提到的事你也听说了,东屏村七年前户籍摸查,记录在册共684人,这个数字准不准?”赵福生问。
 
第四百零五章 提前动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