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揣着淘宝吃饱六零年代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2章 期末考试[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面等人。

    国字脸是这里的主任,姓吴,这两年吴主任工作压力很大,上班就是发愁。

    要问他愁啥,就愁物资。

    供销社承担着城乡之间物资交换的重要职责,要把乡下的农产品送到城里,满足居民日常吃用,还要把城市的工业产品输送给乡下。

    好一些的年景,乡下老太太做着鸡屁股银行大行长,家家养着一大窝母鸡。

    社员们勤快一些,靠着自留地的蔬菜、虫子,还有一些粗粮,就能把鸡养起来,每天收好几个鸡蛋。

    即使是把鸡蛋送给供销社,卖得的钱一年下来都能顶上在生产队的分红。

    可这两年运动多产粮少,乡下社员家里都养不起鸡了。

    供销社想收鸡蛋那叫一个难,就算他们骑着车子亲自下乡去收都收不到多少,任务总也完不成。

    他们收不上来农产品,城里居民自然跟着吃不着,每月的肉票、鸡蛋票标准节节下降,攥着钱馋荤腥。

    而反过来再看城市工业品下乡情况呢,一样的糟糕。

    不管是用于生产的各种农具、化肥,还是用于生活的小件,都是供应减少。

    原先不限量的现在要限量,原先不要票的现在得要票。

    乡下的社员们用个煤油、洋火洋蜡都要省了又省。

    所以吴主任听自家售货员说有个大队过来俩人,大冬天的带来了一筐鲜蘑菇要卖,实在是喜出望外。

    他接过罗大国递来的介绍信看了,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吴主任从筐里拿出两棵蘑菇端详着。

    “哎呀,刚才我们柜台的李姐过来,说有新鲜蘑菇,我还当她跟我开玩笑呢。

    “小站大队真是厉害,竟然能自己种出蘑菇来。”

    吴主任想,他把这些蘑菇收下来再供应到城里,这绝对是整个县里的头一份,他们供销社功劳可大了,

    罗大国看对方眼睛里的光,当下放心起来,送吃的来供销社,他们果然来者不拒。

    “吴主任,这是我们队里莫金柱同志经过钻研,找到了蘑菇的种植方法。

    这不,一种出来了,我们就想着赶紧送到供销社,让城里的同志们也尝一尝咱们种的蘑菇。”

    吴主任听了直点头,高兴的问:“你们大队能供应多少蘑菇,多久能供应一次?”

    罗大国看看莫金柱,这个得他来说了。

    “吴主任,这筐蘑菇算是试水吧,后面我们每一茬能收大概三四十斤,一个月有四茬。

    “时间规律么,大概头两次之间相隔三四天,二三次之间相隔就要十天了。”

    其实,莫金柱有把握以后让小小的蘑菇房每月产二百斤。

    但前期他还要试验发酵营养土,利用小站大队能找到的各种材料,弄出一个最合适的用料配方。

    虽然他只会用部分蘑菇参与实验,风险可以控制,但产量还是先不要跟供销社一上来就说太多了。

    吴主任似乎挺满意,听了连连称好,他先不用管这四茬蘑菇之间具体的间隔时间,只要明确每月能收四次货就行。

    但他也希望蘑菇能越多越好,于是试探着问道:“这个供应量,能不能再提高一些?”

    一个月一二百斤还是不够分的,就说眼前这一筐,那肯定是到不了城里菜场就被内部人瓜分干净了。

    “吴主任,说实话我还没太摸准这蘑菇的脾性呢。”莫金柱笑得憨厚,还带着点不好意思。

    “但您放心,我回去会继续研究它,让它多多的出蘑菇。”

    小伙子长得高大精神,做事聪明,为人却如此实在,吴主任看着心里感动,不能把人家逼太紧,农民同志也不容易啊。

    “好的好的,我明白莫同志的心,咱们共同努力,都是为了城乡人民的生活而努力。”

    说着他还主动提起了价格:“这蘑菇,你们打算怎么卖?”

    吴主任说话这么直接又实在,到让罗大国有点喜出望外。

    在家时莫金柱给他和罗宝根算过账,干蘑菇拿到外面都能卖十块钱,又算了供销社要留下的加价空间。

    再结合大队的生产成本(其实主要就是莫金柱一个人的工分),队里觉得一斤两毛五就不亏。

    只是,眼下人家主动让自己说价格,罗大国倒有点不知道说多少合适,要不要说个大胆的数?

    ……

    感谢?惜的余额送花

    感谢兜不住风、绵羊爱吃红绕肉的用爱发电

第102章 期末考试[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