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淮洪惊涛(8)[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页,看见一行新添的字:“汉蒙共修水渠一条,长三里,可灌田百亩”,旁边盖着两个印,一个是汉家的“寿州农记”,一个是蒙族的“巴图之印”,红得像并蒂花。
nbsp午后的学堂里,孩子们正围着石桌画画。周衡的闺女用蒙语写“水”字,旁边画着淮河的波浪;巴图的儿子用汉语描“马”字,底下画着匹枣红马,马背上驮着个青果;淮妇的孩子则画了棵桃树,树上结着两个果子,一个写“汉”,一个写“蒙”,用线缠在一起,像个平安结。
nbsp“先生,您看我的画!”孩子们举着画纸围过来,纸角沾着墨汁和草叶,却比任何字帖都珍贵。谢明砚一张张看着,突然想起三年前在灾民棚里,孩子们连张干净的纸都没有,如今却能用笔墨描绘日子的甜。
nbsp莲禾走进来时,手里拿着封信,是春桃商队从望胡城捎来的。“巴特尔说,望胡城的互市添了‘淮地馆,”她笑着念,“专门卖咱这儿的糜子酒和桃花酥,蒙族兄弟说,这味道比奶酒还暖。”信里还夹着片望胡坡的桃花瓣,已经干了,却仍带着淡淡的香。
nbsp谢明砚把花瓣夹进孩子们的画里,突然觉得,这寿州的夏天,比任何地方都热闹。田埂上的脚步声、水车的转动声、孩子们的笑声、蒙汉混杂的说话声,像无数根线,织成了张暖人的网,网住了淮河的风,网住了草原的暖,也网住了每个人心里的盼头。
nbsp傍晚收工时,夕阳把淮河染成了金红色。百姓们扛着农具往回走,蒙族汉子帮汉族老汉挑担子,汉族媳妇给蒙族姑娘递汗巾,影子被拉得老长,在田埂上叠在一起,像幅流动的画。谢明砚站在“汉蒙共筑”的石碑旁,看着莲禾教孩子们唱新编的歌谣:“糜子青,桃花红,汉蒙娃,共祖宗;淮河长,草原广,手拉手,日月长……”
nbsp歌声在淮河上荡开,惊起的水鸟往晚霞里飞,翅膀带着金辉,像撒了把星星。谢明砚低头时,看见石碑的底座上,不知何时冒出了株新苗,苗尖顶着片嫩叶,叶上沾着点泥土,像个刚睡醒的娃娃。他认出那是颗糜子种,许是风吹来的,许是孩子们掉落的,却在石碑的根下扎了根,长得格外精神。
nbsp他知道,这株新苗会长大,会抽穗,会结出饱满的籽;就像这寿州的日子,会在汉蒙百姓的手里,长得越来越旺,越来越甜,一年又一年,生生不息。
nbsp淮河的水还在流,带着桃花的香,带着糜子的甜,带着两岸的笑,往更远的地方去,像在告诉所有人:这土地上的共生,从来不是故事的结尾,而是新的开始。
喜欢。
第312章 淮洪惊涛(8)[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