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正是华夏[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包衣奴才,是主事人的贴身马夫,受主人(奶奶的阿玛)的委托,将罗佳氏这位格格护送到了陪都。罗佳氏四方奔走,仍不能救父,无依无靠下,下嫁宋二栓,生下了宋志父亲宋文阁。
nbsp宋志的爷爷宋二栓结婚后,以贩卖和运输为生,在宋文阁(父亲)十一岁的时候,在吉省江城宋二栓老家,因保护被抢的贩卖牲口和运输物品,被倭国浪人所杀。
nbsp宋志的奶奶宋罗氏,面对着人财两空的境地,发挥了东北女人坚韧的特点,靠着自身原有的积蓄,抚养宋文阁长大。
nbsp宋文阁十七岁由奶奶宋罗氏做主,迎娶了本地村户杨家长女为妻,先后有了宋志几人。并立下宋家家训:“持盈保泰,谨言慎行,不予倭寇为伍。”意思就是说,做人低调,做事高调,无论何时何事不与倭寇打交道。
nbsp最初,宋家识文断字的只有宋志的奶奶宋罗氏,宋文阁的字基本上就是母亲教授的,也就是启蒙教育,后续宋文阁又上了几年私塾。在这个识字率极低的年代,也是很难得的人才。这也造成了一个传统,宋家几个儿女都是奶奶开蒙识字的。
nbsp父亲宋文阁也可能是继承了宋二栓的技能,也许是从小就熟识各类牲口习性,本人勤奋肯干,利用宋二栓原来南来北往的一些旧识,在宋罗氏本身积蓄的资助下,经营着一家叫“庆丰”骡马行。所谓骡马行就是提供来往客商在此吃饭、歇脚、驻宿,同时,因为挨着骡马市,也提供骡马租赁、托养、买卖等业务,宋文阁通过二十年的努力,不断扩大骡马店规模。购买田宅与店铺,积攒下了一些家业。
nbsp虽然宋文阁识字不多,父亲走后,就开始从事贩卖牲口和运输,走南闯北,眼界开阔,在日常经营中也深知知识的重要;母亲作为一个罗佳氏的格格,也能意识到知识对宋家未来发展的重要,自然而然的,宋家也希望宋家的子女脱离苦海,跨越阶层,为此对子女教育自小相当重视,子女一般三岁由奶奶亲自开蒙,六岁就安排子女去上刚刚兴起的西学。
nbsp而作为我们的穿越人士高杨,这里应该叫宋志,也可能是现有家庭生活营养丰富,也可能是经过了穿越的锤炼,现在是五官敏感,记忆力惊人,身体倍棒,吃嘛倍香。不仅从小高同龄人一头,而且在奶奶宋罗氏的教导下,更是比哥哥姐姐们出类拔萃。
nbsp一岁就会背诵唐诗宋词,两岁就掌握了繁体汉字的基本字,三岁就掌握了开蒙的基础知识(如“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上,开始了《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等的学习,四岁就开始习画咏诗,五岁就进入本地小学堂,学习所谓西学。
nbsp虽然宋志作为后世的一名普通大学生,接受的现代教育,对西学不陌生,但面对“繁琐”的传统文化中,“四书五经”式的晦涩熏陶,这种学习过程,真是感觉“欲仙欲死”,痛苦不堪啊!
喜欢。
第2章 正是华夏[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