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教室里的约定[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晨读课的铃声刚落,楚运欢就从书包里掏出志愿表,笔尖悬在“报考院校”一栏上方,指尖微微发颤。阳光透过窗户落在纸页上,把“博川师范学院”几个字照得格外清晰——经过田埂上的商量,他终于不再犹豫,要把这个藏在心里许久的目标,郑重地写下来。
nbsp“唰唰”的笔尖划过纸张,黑色的字迹在格子里落下,一笔一划都透着股坚定。写完最后一个“院”字,楚运欢长舒一口气,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讲台,讲台上放着片玉米叶书签的简笔画——这是他和农村、和物理的联结,也是他未来想带给学生的“田埂知识”。
nbsp“写好了?”吴文娇的声音从旁边传来,她探过头,看见志愿表上的“博川师范学院”,眼睛突然亮了。没等楚运欢回应,她就翻开自己的志愿表,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旁画了颗星星,星星旁边写着:“以后咱们可以搭档教语文和物理,我讲‘从泥土里长出的诗,你讲‘农具里的力学,肯定能让学生喜欢。”
nbsp楚运欢看着吴文娇笔下的星星,突然觉得心里暖暖的。他想起两人在操场边约定“一起考博川师范”的夜晚,想起她帮自己改英语作文时的认真,现在这个约定终于具象成了志愿表上的文字和图案,像两颗紧紧靠在一起的种子,即将在同一片土壤里发芽。
nbsp“咱们还可以一起设计课程,”楚运欢的灵感突然涌上来,“比如用你的语文课讲《桃花源记》,我就用物理课讲桃花源里的水车原理;你教学生写‘家乡的庄稼,我就带他们用玉米叶做力学实验。”吴文娇笑着点头,在志愿表上添了个小小的水车:“这个主意好!到时候咱们的课肯定是学校最受欢迎的。”
nbsp两人正说得热闹,王磊抱着篮球冲了进来,篮球服的袖口还沾着汗。他把自己的志愿表往桌上一拍,“体育教育”四个字被红笔描得格外粗,像田埂上刚栽下的玉米苗,笔挺挺地立着:“从今天起,我每天陪你晨跑,你帮我补物理,我帮你练体能——高考要考体育呢,你体能要是不过关,再好的成绩也白搭。”
nbsp楚运欢看着王磊的志愿表,忍不住笑了——他的字虽然歪歪扭扭,却把“博川师范学院”几个字写得格外认真,旁边还画了个篮球架,篮筐里挂着颗星星。“行啊!”楚运欢拍了拍他的肩膀,“每天早上五点,操场见,谁迟到谁请吃烤红薯。”
nbsp王磊用力点头,从书包里掏出个记满篮球战术的本子:“我还把物理公式和篮球结合了,你看,‘抛物线运动就是投篮时的轨迹,‘摩擦力就是鞋底和地面的抓地力。”他指着本子上的草图,“以后我教体育,也能用这些知识给学生讲战术,让他们觉得体育不只是跑跳。”
nbsp赵晓慧抱着厚厚的笔记本走过来,她的志愿表上填着博川师范的英语专业,封面上贴着片晒干的薰衣草。“这是我整理的‘三农词汇笔记,”她把笔记本递给楚运欢和吴文娇,“里面有‘agriculture‘irrigation这些和农村相关的单词,还有对应的例句,比如‘Thenbspfarmersnbspusenbspnewnbspmethodsnbsptonbspimprovenbspagriculture(农民用新方法发展农业),说不定高考作文能用上。”
nbsp楚运欢翻开笔记,里面用不同颜色标注着单词的用法,还画了小小的玉米、拖拉机图案帮助记忆。“太实用了!”他指着“sustainablenbsp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这个词,“上次写‘家乡的变化作文,我就想不起来这个词,现在有了你的笔记,肯定能写得更好。”
nbsp互助组的成员们围在桌旁,志愿表一张张铺开,像一片小小的“梦想田”:楚运欢的物理教育配玉米叶,吴文娇的汉语言文学配星星,王磊的体育教育配篮球架,赵晓慧的英语专业配薰衣草。阳光落在这些志愿表上,把每个人的笑容都镀上了层金边。
nbsp“叮铃铃”的上课铃响起时,李老师抱着厚厚的招生简章走进教室。她把一张博川师范学院的简章放在楚运欢桌上,扉页上是她娟秀的字迹:“我的老师就是这所学校毕业的,他常说,教育是让更多人看见光的事业。”
nbsp楚运欢轻轻翻开简章,突然发现里面夹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年轻的李老师穿着师范学院的校服,站在学校门口,身边的老人戴着老花镜,笑得格外慈祥——正是李老师常提起的恩师,那个教她“错题是路标”的老教师。
nbsp“这张照片我保存了二十年,”李老师的声音带着点怀念,“当年我和你们一样,也是农村出来的复读生,犹豫要不要报师范。是我的老师告诉我,农村孩子更懂农村,更能帮农村的孩子看见光。”她指着照片里的老人,“现在他已经退休了,在老家的村里办了个小课堂,教孩子们读书写字。”
nbsp楚
第四十八章 教室里的约定[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