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宿缘之命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6章 出游[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早晨8时各家长辈验票后在登山口观光缆车,他们一行出发早,此时登山的人并不多,没多久他们就在保镖陪同下坐上缆车登山与家人汇合。山顶等待的众人站在观景台远眺,站在高处能远眺到附近的不少景点,他们离得最近的第一个景点是恒山水库及水库上的悬空寺,这也是他们的第一个景点。

    nbsp9时长辈们准时与孩子们汇合。孩子们笑着和长辈分享他们这一路的所感所悟。人到齐了一行人沿着山间小径步行到摆渡车处,乘坐摆渡车前往恒山水库山脚下。

    nbsp远看恒山水库水流和缓,碧水蓝天相得益彰,置身其中凉风习习扑面而来。悬空寺立于水库上方崖壁峭壁之上,独特的建筑特色是水库附近一大奇景。

    nbsp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始建初期,悬空寺距离谷底80米,后因河床历年淤积,寺离谷底仅剩58米。近两年来,恒山景区管理部门结合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对悬空寺大力进行环境综合治理,清除恒山水库、恒山隧道施工遗留的工程废渣废料及经年河床淤泥20万立方米,悬空寺距离谷底的高度重新“回”到80米。

    nbsp悬空寺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位于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该寺建成于1400年前北魏后期,是我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是世界上现存建于悬崖绝壁上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群。

    nbsp悬空寺原名34;玄空阁34;,是取道家之34;玄34;,佛家之34;空34;,形貌楼阁而得名,后称悬空寺,是因“悬”与“玄”的谐音,以及寺院象悬挂在半崖之上,习惯地称作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之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

    nbsp悬空寺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全寺距地面高约50米,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

    nbsp悬空寺的景点有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几大殿。

    nbsp北魏天兴元年,北魏建都平城,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仙逝前留下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浮”。之后天师弟子们多方筹资,精心选址设计,悬空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建成。

    nbsp悬空寺由于科学的选址,是建在崖壁凹回去的部分,且两边突出的山崖缓解了风势,东边天峰岭遮挡了太阳,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小时,风侵,雨蚀、日晒都对其损害不大。从天师仙逝到始建的43年间,其弟子们多方筹资,精心选址设计,乃至寺庙宗教内容的构思都超出了常人的智慧,将陶宏景明确提出三教合流的思想,体现于一处空中寺院内,并将三教殿建在寺院的最高处,使三位教主共居一殿,神态各异。殿内正中端坐佛主释迦牟尼,慈和安祥,左边是儒家始祖孔子,微笑谦恭,右边是道教主老子李耳,清高割达,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三教殿内的宗教内容,佛、道、儒的和平共处,体现了儒家思想34;和为贵仁者爱仁智者见智34;以及道家的34;无量度人34;,34;礼度为先34;和佛教34;普渡众生34;的思想,是三教思想融恰升华的展示,为指点世人化解矛盾纷争作出了榜样。因此,悬空寺虽地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恒山,不但没有遭到破坏,而且历代都加以维修、完善,(悬空寺的现貌是保存了金大定18年修缮后的基本原貌),足以说明天下渴望和平的无穷力量。

    nbsp唐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岩壁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悬空寺现存建筑是明清两代修缮的遗物。

    nbsp悬空寺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修建在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悬崖峭壁间,面朝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悬空寺共有殿阁四十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古人云:“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叹其为“天下巨观”。

    nbsp悬空寺始建初期,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以西为正,寺门向南开。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仅152.5平米的面积,建有大小房屋40间。悬空寺的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nbsp悬空寺呈“一院两楼”般布局,总长约32米,楼阁殿宇40间。悬空寺的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南北两座雄伟的三檐歇山顶高楼好似凌空相望,悬挂在刀劈般的悬崖峭壁上,三面的环廊合抱,六座殿阁相互交叉,栈道飞架,各个相连,高低错落。全寺初看去只有十几根大约碗口粗的木柱支撑,最高处距地面50来米。其中的力学原理是半插横梁为基础,借助岩石的托扶,回廊栏杆、上下梁柱左右紧密相连形成了一整个木质框架式结构,也增加了抗震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殿楼的分布都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环,虚实相生,小巧玲珑,空间丰富,层次多变,小中见大,不觉为弹丸之地,布局紧凑,错落相依,其布局既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审形度势,顺其自然,凌空而构,看上去,层叠错落,变化微妙,使形体的组合和空间对比达到了井然有序的艺术效果。

    nbsp远望悬空寺,像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登临悬空寺,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几经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视nbsp一线青天,俯首而视,峡水长流,叮咚成曲,如置身于九天宫阙,犹如腾云皈梦。

    nbsp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

第336章 出游[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