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玄桢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54章 深宫忆旧泪沾裳,故臣忠语耳边扬[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你报仇,为战死的将士报仇,为受苦的百姓报仇!”

    nbsp殿外的天色渐渐亮了,瓦剌兵的喧闹声也渐渐平息nbsp——nbsp想来是他们劫掠累了,回营休息去了。萧桓走到殿窗边,推开一条缝隙,望着远处太庙的方向nbsp——nbsp那里曾是大吴列祖列宗的安息之地,如今却被瓦剌兵焚毁,先帝的神主牌也不知散落何处。“先帝在上,”nbsp萧桓对着太庙的方向躬身行礼,“朕无能,让大吴蒙难,让宗庙受辱。但朕向先帝保证,朕定会夺回京师,重建太庙,让大吴的江山重归安宁!”

    nbsp就在此时,殿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紧接着是一张纸条从门缝中塞进来。萧桓捡起纸条,上面是玄夜卫的暗号nbsp——nbsp是秦飞派来的密探!纸条上写着:“秦指挥使、张启大人已率兵力逼近京师,不日便会攻城,陛下保重,静待救援。”nbsp萧桓握紧纸条,心中的希望愈发强烈。他抬头望向窗外的天空,仿佛看到谢渊的身影站在云端,正微笑着看着他,仿佛在说:“陛下,臣等你收复京师,臣等你重振大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萧桓将纸条藏在衣襟内,指尖反复摩挲着纸条上的字迹nbsp——nbsp那是玄夜卫密探特有的笔迹,工整而有力,像是在传递着坚定的信念。他走到殿内的木桌前,拿起一支残破的毛笔,在一张废纸上写下nbsp“亲贤臣、远小人”nbsp六个字,每一个字都写得格外用力,仿佛要将这六个字刻进骨子里。“谢爱卿,”nbsp萧桓对着纸张轻声说道,“朕记住你的话了,日后若能重掌朝政,定不会再让奸佞当道,定不会再让忠良蒙冤。”

    nbsp殿外传来瓦剌兵送早饭的声音,一名瓦剌兵端着一碗稀粥和一块干硬的饼,粗鲁地放在桌上:“快吃!别磨蹭!太师说了,还要留着你换大吴的城池和金银呢!”nbsp萧桓没有理会瓦剌兵的粗鲁,拿起饼慢慢啃着nbsp——nbsp他知道,只有活下去,才能报仇,才能收复京师。吃着干硬的饼,他想起谢渊在安定门守城时,士兵们吃的也是这样的饼,却仍能奋勇杀敌,心中愈发愧疚:“朕以前锦衣玉食,从未想过将士们的艰辛,若不是这次被俘,朕恐怕永远都不会明白,江山是靠将士们的血汗换来的。”

    nbsp瓦剌兵离开后,萧桓开始在殿内踱步,回忆着谢渊当初的防务部署nbsp——nbsp安定门、德胜门是京师的重中之重,由岳谦驻守;东直门、西直门由京营将领驻守;玄夜卫负责巡查城内,防止细作作乱。他暗忖:“秦飞、张启若攻城,定会先攻安定门、德胜门,那里是京师的薄弱环节,也是谢爱卿战死的地方,将士们定会拼死夺回。”nbsp他又想起李嵩、徐靖在京师破城后,帮助瓦剌兵管理百姓,心中的怒火再次燃起:“这两个奸贼,若被朕抓住,定要让他们尝尝凌迟之刑,以谢天下!”

    nbsp临近中午,殿外传来一阵马蹄声,夹杂着瓦剌兵的呼喊nbsp——nbsp像是有重要人物来了。萧桓走到窗边,透过缝隙望去,见瓦剌太师也先骑着马,在李嵩、徐靖的簇拥下,朝着深宫走来。“也先……”nbsp萧桓的拳头握紧,眼中满是恨意,“你毁朕宗庙、辱朕百姓,朕定要让你血债血偿!”nbsp他想起谢渊曾说过,瓦剌虽强,却内部不和,只要大吴君臣同心,定能将其击败。“朕等得起,”nbsp萧桓暗忖,“等秦飞、张启的兵力到来,便是你也先的死期!”

    nbsp也先并没有进入萧桓的偏殿,只是在殿外停留了片刻,便在李嵩、徐靖的陪同下,前往皇宫的正殿。萧桓听到李嵩谄媚的声音:“太师,正殿内的珍宝都已封存,您若喜欢,便可带回漠北;还有后宫的宫女,也已挑选好了,都是年轻貌美的,供太师享用。”nbsp徐靖也附和道:“太师若想登基称帝,臣等愿拥戴太师,为太师打理京师的百姓与政务。”nbsp萧桓气得浑身发抖,却只能强压怒火nbsp——nbsp他知道,现在不是冲动的时候,他要等着救援,等着报仇。

    nbsp午后的阳光透过殿窗,照在萧桓的身上,带来一丝微弱的暖意。他坐在木椅上,闭上眼睛,再次回忆起谢渊痛斥南迁的场景nbsp——nbsp那时的谢渊,虽已年近五旬,却仍精神矍铄,眼中闪烁着忠诚与坚定的光芒;那时的刘焕、马昂,也都义正词严,坚决反对南迁;那时的朝堂,虽有奸佞,却仍有忠良撑着大局。“若谢爱卿、刘尚书、马尚书都还在,”nbsp萧桓喃喃自语,“京师定不会破,朕也不会被俘。”

    nbsp他想起谢渊曾对他说过,大吴的江山,是萧武皇帝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是元兴帝(朱棣)五次亲征漠北、巩固下来的,不能在他这一代衰败。“朕以前总觉得,江山稳固,无需担忧,”nbsp萧桓愧疚地低下头,“却没想到,江山是如此脆弱,一次战败、几个奸佞,便能让它摇摇欲坠。”nbsp他又想起谢渊推荐的秦飞、张启,想起他们如今正在率军前来救援,心中稍安:“谢爱卿推荐的人,定是忠良之臣,他们定能不负谢爱卿的期望,不负朕的期望。”

    nbsp殿外传来密探的暗号nbsp——nbsp三声轻微的敲门声。萧桓起身,走到殿门边,轻轻打开一条缝隙,接过密探递来的第二张纸条。纸条上写着:“瓦剌兵已察觉我军动向,正加强京师防务;李嵩、徐靖已将内帑的珍宝运往漠北,想趁机讨好也先。秦指挥使计划三日后攻城,届时会派人来接应陛下。”nbsp萧桓握紧纸条,心中激动不已nbsp——nbsp救援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报仇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nbsp他将纸条藏好,对着密探的方向躬身行礼:“替朕多谢秦指挥使、张启大人,让他们务必小心,注意瓦剌兵的埋伏。”nbsp密探低声应道:“陛下放心,臣定会转告。陛下保重,三日后见。”nbsp脚步声渐渐远去,萧桓回到殿内,心中充满了期待。他走到那堆残破的奏疏前,再次拿起谢渊的奏疏,轻声说道:“谢爱卿,三日后,朕便能看到京师收复,看到奸佞伏法了。你在天有灵,定要保佑我们成功。”

    nbsp傍晚时分,瓦剌兵送来晚饭,依旧是稀粥和干饼。萧桓却吃得格外香甜nbsp——nbsp他知道,这是他被俘以来,离希望最近的一天。吃完晚饭,他开始在殿内锻炼身体,活动筋骨nbsp——nbsp他要养好精神,等着三日后的救援,等着重新回到大吴的朝堂,等着为谢渊、为战死的将士、为受苦的百姓报仇雪恨。殿外的瓦剌兵仍在喧闹,却再也影响不了他的决心nbsp——nbsp他的心中,已燃起了复仇与复国的火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夜幕降临,殿内的烛火再次亮起,映得萧桓的身影格外坚定。他走到殿窗边,望着远处的星空,想起谢渊曾与他一起在御花园观星,谢渊指着北斗星说:“陛下,北斗星为众星之首,象征着帝王;周围的星星,象征着文武百官与百姓。帝王若贤明,百官便忠良,百姓便安乐;帝王若昏庸,百官便奸佞,百姓便受苦。”nbsp那时的萧桓,只是笑着点头,却并未深思;如今想来,谢渊的话,字字都是箴言。

    nbsp“朕以前,便是昏庸之君啊……”nbsp萧桓自嘲地笑了笑,“轻信奸佞,怀疑忠良,若不是这次被俘,若不是想起谢爱卿的话,朕恐怕永远都不会醒悟。”nbsp他又想起谢渊弹劾李嵩扣压粮饷时,他还曾为李嵩辩解,说李嵩nbsp“也是为了户部节省开支”;想起谢渊提醒他徐靖与镇刑司旧党有勾结时,他还曾说徐靖nbsp“掌诏狱,需严厉些,并非勾结”。“朕真是瞎了眼,”nbsp萧桓捶打着自己的胸口,“才会让奸佞有机可乘,才会让大吴蒙难。”

    nbsp殿外传来瓦剌兵的醉酒声,他们唱着瓦剌的歌谣,声音粗犷而刺耳。萧桓却并不恼怒,只是静静地听着nbsp——nbsp他知道,这样的日子,不会太久了。三日后,秦飞、张启便会率军攻城,瓦剌兵的好日子,也该到头了。他想起谢渊曾说过,瓦剌兵虽勇猛,却不善守城,只要大吴将士奋勇杀敌,定能攻破京师。“谢爱卿的话,从未错过,”nbsp萧桓坚定地说,“这次也一样。”

    nbsp他走到木桌前,拿起毛笔,在废纸上写下nbsp“收复京师”nbsp四个大字,然后又写下nbsp“严惩奸佞”“抚恤百姓”“重振朝纲”。每一个字,都代表着他的决心,代表着他对未来的规划。“等收复京师,”nbsp萧桓对着纸张说道,“朕要为先帝重建太庙,要为谢爱卿、岳谦等战死的将士立碑,要为受苦的百姓发放抚恤金,要整顿吏治,让大吴的朝堂,再无奸佞立足之地。”

    nbsp烛火渐渐微弱,萧桓吹灭烛火,躺在冰冷的木板床上,却毫无睡意。他的脑海中,不断回放着谢渊痛斥南迁的场景,不断回响着谢渊的叮嘱。“谢爱卿,”nbsp萧桓在心中默念,“你放心,朕不会让你失望的。朕会守住大吴的江山,会守住百姓的希望,会让你在天有灵,也能安息。”nbsp窗外的月光透过缝隙照进来,映在他的脸上,仿佛是谢渊在为他加油,为他鼓劲。

    nbsp卷尾语

    nbsp大吴帝桓困囚深宫半日,闻瓦剌施暴而忆谢渊,追念朝堂拒迁之议,悲愧交加间,终悟nbsp“亲贤臣、远小人”nbsp之理,立复仇复国之志。此忆非仅怀旧,更显帝心之醒nbsp——nbsp从昔日犹豫听谗,到今日坚定明志,谢渊之忠烈,实为促帝觉醒之关键。然京师未复,奸佞未除,瓦剌未退,帝之决心,尚需秦飞、张启等臣以血战践行。半日忆思,虽定帝志,却仅为复国之始,后续攻城救主、肃奸安内诸事,尚需君臣同心,以全大吴中兴之业,以慰谢渊等忠良之魂。

    喜欢。

第654章 深宫忆旧泪沾裳,故臣忠语耳边扬[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