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朕为君父失养护,何颜再享内帑藏[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不太熟悉活计,想看看别人怎么干……”
nbsp“新来的?”nbsp秦飞冷笑一声,让人搜王六的身,很快从他的袖中搜出了一枚镇刑司的腰牌,还有一张石崇写的纸条,上面写着nbsp“探听秦飞是否违制干预内库事务,若有,即刻回报;若无可疑,便设法扰乱清点,拖延时间”。
nbsp秦飞将纸条和腰牌收好,看着王六,语气更冷:“石提督倒是很关心内库的事,连镇刑司的密探都派来了。你回去告诉石提督,某只是按陛下的旨意监督清点,若他再敢派人来捣乱,休怪某以‘干扰军务论处!”nbsp他命人将王六押出内库,交给玄夜卫卒看管,待日后再审,心里却清楚nbsp——nbsp石崇绝不会善罢甘休,以后定要多加防备。
nbsp一个时辰后,内库清点完毕,黄金五千两、白银十万两分装在五十个木箱里,每个木箱上都贴着封条,封条上盖着皇帝的手谕印、内阁印、户部印,还有秦飞和张启的监督印,确保没有被动过的痕迹。玄夜卫卒与户部吏员一同押送车队,浩浩荡荡地往西直门赶去。
nbsp车队刚到西直门,谢渊就带着亲卫和陈忠迎了上来。他亲自走上前,检查每个木箱上的封条,确认无误后,才对身后的亲卫说:“打开木箱,按之前定好的标准分赏nbsp——nbsp战死卒家属每户赏黄金一两、白银四十九两(合计五十两),重伤卒(断肢、中箭透骨者)赏白银二十两,轻伤卒(皮肉伤、冻伤)与参战卒各赏白银十两。陈侍郎,麻烦你负责核对名册,确保每个该得赏的人都能拿到,不许错漏一人。”
nbsp陈忠点头,从袖中掏出一本厚厚的名册,上面详细记录了每个士卒的姓名、籍贯、伤势、战功,还有阵亡家属的信息,都是他昨日连夜让人整理的。“太保放心,名册上的每个人都经过三次核对,绝不会出错。”nbsp他说着,让人将名册铺在临时搭建的木桌上,准备登记发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谢渊又对秦飞说:“秦指挥使,劳你带玄夜卫卒维持秩序,防止有人哄抢,同时监督户部吏员发放,若是发现有吏员克扣银子,立刻拿下,绝不姑息。”nbsp秦飞领命:“太保放心,有某在,定让赏银公平发放到每个人手中。”
nbsp西直门内的空地上,士卒们和阵亡家属听说要发赏银,纷纷扶着彼此,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王小二被李小五搀扶着,左臂的伤口刚换了新的布条,他看着前面领赏的人手里捧着沉甸甸的银锭,眼里满是期待nbsp——nbsp他想拿着银子回家,给生病的母亲请医抓药,再给弟弟买件新棉衣。
nbsp轮到王小二时,陈忠核对名册:“王小二,西直门守卒,左臂断肢,重伤,赏白银二十两。”nbsp吏员从木箱里拿出一个沉甸甸的银锭,递到王小二手里。王小二接过银锭,入手冰凉,却让他心里暖暖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谢谢陛下……nbsp谢谢太保……nbsp有了这银子,我娘的病就能治了……”nbsp他对着皇宫的方向,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额头磕在冰冷的地上,却一点也不觉得疼。
nbsp排在后面的赵老栓,由两个年轻卒子搀扶着,右腿的箭伤还没好,每走一步都疼得他额头冒汗。陈忠看着名册:“赵老栓,西直门守卒,右腿中箭三支,重伤,赏白银二十两。”nbsp赵老栓接过银锭,颤巍巍地捧在手里,泪水模糊了双眼:“陛下还记得我们这些老卒……nbsp这辈子能为陛下守城门,值了!”nbsp他想起阵亡的儿子,又想起手里的银子能给儿子买口像样的棺木,心里既悲痛又欣慰。
nbsp谢渊站在一旁,看着士卒们领赏时的模样,心里满是感慨nbsp——nbsp这些银子,对朝廷来说或许不算多,可对这些出身贫寒的士卒来说,却是救命钱、安家钱。他走到李小五面前,李小五刚领了十两银子,正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谢渊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拿着银子,等伤好了,还愿意跟着某守西直门吗?”nbsp李小五用力点头,眼里闪着光:“愿意!跟着太保,守好西直门,不让胡贼再进来!”
nbsp刘焕也来到西直门,美其名曰nbsp“监督赏银发放”,实则是想找机会挑错,比如nbsp“名册与实际人数不符”“银子称重不准”,好将责任推到谢渊和陈忠身上。他穿着一身崭新的官袍,与周围衣衫褴褛的士卒形成鲜明对比,走到陈忠身边,假装查看名册:“陈侍郎,可要仔细核对,别发错了人,要是少了银子,或是发错了标准,可是你的责任。”
nbsp陈忠头也不抬,指着名册上的记录:“尚书放心,每个领赏人的名字、伤势都与名册一致,且银子都是按陛下定的标准发放,有秦指挥使和玄夜卫监督,绝不会出错。”nbsp刘焕碰了个软钉子,又想去跟秦飞找茬,却见秦飞正盯着他,眼神带着审视,仿佛在看一个潜在的犯人。刘焕心里发虚,想起自己私吞粮饷的事,生怕秦飞提起,只能悻悻地站在一旁,看着银子一箱箱发下去,却无能为力。
nbsp这时,一个老妇人(孙乾的母亲)走到刘焕面前,她手里捧着刚领的五十两赏银,眼神带着质问:“刘尚书,老身想问一句,之前西直门的粮饷,为何迟迟不发?我儿孙乾带着士卒们守城门,饿了好几天,只能喝稀粥,要是早发粮,是不是就不会有那么多孩子战死?”
nbsp刘焕被问得脸色发白,赶紧避开老妇人的目光,支支吾吾地说:“粮……nbsp粮是因为通州仓受潮,耽误了发放,现在不是发了赏银吗?您老人家还是赶紧拿着银子,给孙将军买棺木吧。”nbsp说完,他不等老妇人再开口,就匆匆转身离开,脚步慌乱,生怕再被追问。
nbsp被秦飞押走的王六,趁玄夜卫卒不注意,偷偷挣脱束缚,逃回了石崇府。他跪在石崇面前,将内库的情况一一禀报:“提督,秦飞带着玄夜卫全程监督,陈忠还准备了新秤和底账,李福根本没法拖延,银子已经运到西直门,正在发放。刘尚书去了西直门,还被一个老妇人追问粮饷的事,灰溜溜地回来了。”
nbsp石崇听完,气得将手中的茶盏摔在地上,瓷片四溅:“废物!都是废物!刘焕连个老妇人都应付不了,李福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谢渊、秦飞、陈忠,这三人是故意跟我作对!”nbsp他在书房里来回踱步,心里满是怒火,却又有些不安nbsp——nbsp秦飞抓了王六,虽然王六逃了回来,但秦飞肯定知道是他派去的,说不定会顺着这条线索,查到他与刘焕私吞粮饷、通敌的事。
nbsp“提督,”nbsp王六趴在地上,声音带着恐惧,“秦飞搜出了您写的纸条,还看到了镇刑司的腰牌,他会不会……nbsp会不会去陛下面前参您一本?”nbsp石崇停下脚步,眼神变得阴狠:“参我?没那么容易!秦飞没有实据,陛下不会轻易相信他。你现在就去诏狱署找徐靖提督,让他把之前咱们藏在诏狱的那批通敌密信转移走,别被秦飞搜出来。再告诉刘焕,让他把私卖粮饷的账册烧了,绝不能留下把柄!”nbsp王六领命,爬起来匆匆离去,石崇看着窗外,眼里满是杀意nbsp——nbsp他绝不能让自己多年的谋划,毁在谢渊等人手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夕阳西下时,赏银终于发放完毕。陈忠拿着名册,对谢渊说:“太保,大部分士卒和家属都领到了赏银,还有五十户阵亡家属因为家在外地,没能及时赶到,臣已让人去通知他们,明日一早再来领取。另外,有十五名重伤卒无法下床,臣让人把银子送到了他们的住处,还特意叮嘱了如何保存银子,防止被人偷抢。”
nbsp谢渊点头,对陈忠的细致十分满意:“做得好,一定要确保每个该得赏的人都能拿到银子,不能让任何一个忠勇之士或其家属寒心。”nbsp他又亲自去了阵亡家属的临时住处nbsp——nbsp那是一处破旧的院落,住着十几户家属,有的在缝补死者的衣物,有的在低声哭泣。谢渊走进院子,对家属们说:“各位乡亲,陛下发放的赏银,是对逝者的认可,也是对你们的补偿。朝廷不会忘了你们,后续还会为阵亡士卒追赠官职,家属的赋税也会减免三年,若是家里有适龄的子弟,想入军营或为官,朝廷都会优先考虑。”
nbsp孙乾的母亲握住谢渊的手,眼泪掉在谢渊的官袍上:“太保,乾儿没白死,陛下还记得他,老身就放心了。以后老身会告诉乾儿的弟弟,要像他哥哥一样,忠君爱国,守好咱们大吴的江山。”nbsp谢渊看着老妇人,眼眶泛红:“孙老夫人,孙将军是大吴的忠勇之士,朝廷会永远记得他,某也会常来看您,帮您解决生活上的难处。”
nbsp领了赏银的第二天一早,西直门的士卒们就主动来到城楼下,请求参与修缮城防。王小二左臂缠着布条,却拿着铁锹,跟着其他士卒一起搬新运来的城砖;赵老栓右腿不能用力,就坐在城楼下,帮着老兵打磨箭头,将生锈的箭头磨得锋利;李小五和其他乡勇,跟着老兵学习如何架设云梯、调整火炮,脸上满是认真,再也没有了之前的怯懦。
nbsp谢渊站在城楼上,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欣慰nbsp——nbsp内帑的发放,不仅让士卒们的生活有了着落,更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他走到王小二身边,看着他吃力地搬着城砖,拍了拍他的肩膀:“慢点搬,别累着伤口,要是疼了就歇会儿。”nbsp王小二笑着说:“太保放心,这点疼不算什么!有了陛下的赏银,我娘的病有救了,我现在浑身都是劲,就算瓦剌再来,我也能跟他们拼!”
nbsp秦飞带着玄夜卫卒检查城防,看着新嵌的城砖、打磨锋利的箭头、调试好的火炮,对谢渊说:“太保,士卒们现在士气高涨,就算瓦剌再来,咱们也能守住西直门。只是刘焕、石崇、徐靖这些人还在,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咱们得尽快查清他们的罪证,免得出什么乱子。”
nbsp谢渊点头,眼神变得坚定:“你说得对,这些奸贼一日不除,京师就一日不得安宁。某这就去御书房,请求陛下下旨彻查,一定要把他们的罪证都查出来,给士卒们和百姓们一个交代。”
nbsp萧桓得知西直门的士卒们领赏后士气大振,主动修缮城防,心里十分高兴,同时也意识到nbsp——nbsp刘焕、石崇阻挠犒军,绝非简单的nbsp“拖延”,背后肯定还有更大的阴谋。他召来谢渊、秦飞、陈忠,商议彻查之事。
nbsp谢渊将刘焕私卖粮饷的账册、陈忠提供的粮商供词,还有秦飞截获的石崇密信(写给瓦剌的)一并呈给萧桓:“陛下,刘焕私吞西直门粮饷万石,转卖牟利,与石崇、徐靖分赃;石崇不仅阻挠犒军,还暗中与瓦剌细作往来,意图通敌;徐靖身为诏狱署提督,恐包庇石崇,藏匿罪证。若不彻查,恐养虎为患,危及京师安危。”
nbsp萧桓看着这些证据,脸色越来越沉,拍案而起:“朕没想到,朝堂之上竟有如此奸佞!传朕的旨意:命秦飞(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牵头,陈忠(户部侍郎)协助,彻查西直门粮饷失踪案、内帑发放阻挠案及石崇通敌案,凡涉案人员,无论官职高低,一律严查,不得徇私!”
nbsp秦飞和陈忠领旨,即刻商议分工。陈忠道:“刘焕私卖粮饷的账册虽有一部分被他藏匿,但通州仓的库役还有粮商张老板都能作证,我去户部调取刘焕任职以来的粮饷记录,看看他还有没有其他私吞行为;另外,我还可以去查内库的出入账,看看刘焕有没有私自挪用内帑的情况。”
nbsp秦飞点头:“好,那我就去镇刑司和诏狱署,提审王六,搜查石崇和徐靖的住处,寻找他们通敌、分赃的证据。咱们双管齐下,尽快查清全案,不让奸贼有机会串供或销毁罪证。”nbsp两人分工明确,即刻行动,一场针对旧党奸邪的彻查,就此展开。
nbsp刘焕得知萧桓下旨彻查,心里慌得不行,赶紧回到府中,将私卖粮饷的账册、与石崇分赃的记录,还有他多年来贪污的其他账目,都找出来,塞进一个木箱里,想偷偷转移到城外的寺庙中藏匿。可他刚把木箱搬上马车,陈忠就带着户部吏员和玄夜卫卒冲了进来,一把拦住他:“刘尚书,你这是要把什么东西转移走?莫非是贪污受贿的罪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刘焕脸色惨白,支支吾吾地说:“没……nbsp没什么,只是一些家用杂物,想送到寺庙寄存。”nbsp陈忠让人打开木箱,里面的账册、银票、金银珠宝暴露无遗。陈忠拿起一本账册,翻开其中一页,指着nbsp“西直门粮万石,石崇分银百两,徐靖分银五十两”nbsp的记录,语气冰冷:“刘尚书,这些可不是家用杂物吧?你私吞粮饷、与石崇分赃的罪证,都在这里面,你还有什么话好说?”
nbsp刘焕吓得腿一软,跪倒在地,连连磕头:“陈侍郎,我错了,我是一时糊涂,是石崇逼我的,他说要是我不帮他,就杀了我的家人……nbsp求你饶了我这一次吧!”nbsp陈忠冷哼一声:“现在知道错了,早干什么去了?士卒们饿肚子、流血牺牲的时候,你怎么不想想自己的过错?”nbsp他命人将刘焕控制起来,封存所有罪证,等待进一步审讯。
nbsp与此同时,徐靖得知刘焕被抓,心里十分不安,他担心刘焕会供出自己分赃的事,便偷偷派人去诏狱,想找之前与石崇有往来的狱卒串供,让他们统一口径,否认与石崇、刘焕的关联。可他派去的人刚进诏狱,就被秦飞安排的玄夜卫卒抓获,从身上搜出了徐靖写的串供纸条,上面详细写着该如何编造谎言,掩盖分赃事实。
nbsp秦飞拿着纸条,找到徐靖,将纸条扔在他面前:“徐提督,你还想串供?你收了石崇百两黄金,与他、刘焕共同分赃,阻挠犒军,这些事你以为能瞒得住吗?”nbsp徐靖看着纸条,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再也撑不住,瘫坐在椅子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nbsp石崇得知刘焕被抓、徐靖暴露,知道自己也瞒不了多久,便想带着多年来贪污的金银和通敌的密信,逃去瓦剌。他让亲信收拾行李,自己则去书房烧毁来不及带走的密信,可刚点燃密信,秦飞就带着玄夜卫卒冲了进来,一把夺过密信nbsp——nbsp密信虽烧了一半,却仍能看清nbsp“瓦剌太师也先”“西直门布防”“事成后封太宰”nbsp等字样,罪证确凿。
nbsp“石提督,你想逃去哪里?是去瓦剌吗?”nbsp秦飞看着石崇,语气冰冷,眼神里满是厌恶,“你身为大吴的从一品镇刑司提督,不思报效国家,反而通敌叛国、贪污受贿、阻挠犒军,害死了多少忠勇的士卒,你良心过得去吗?”
nbsp石崇拔出腰间的佩刀,想反抗,却被玄夜卫卒死死按住,刀nbsp“哐当”nbsp一声掉在地上。“谢渊、秦飞,你们别得意!”nbsp石崇嘶吼着,眼里满是疯狂,“我背后还有旧党,就算我倒了,他们也不会放过你们!你们迟早会跟我一样,死无葬身之地!”
nbsp秦飞懒得跟他废话,命人将石崇押起来,搜查他的府第,搜出了黄金千两、白银万两,还有多封写给瓦剌细作的密信。秦飞将这些罪证一一封存,带着石崇前往诏狱,与刘焕、徐靖关押在一起,等候萧桓的进一步发落。
nbsp萧桓得知秦飞抓获石崇,搜出通敌密信和贪污赃款,心里十分震怒,本想即刻下旨将三人处死,可转念一想,石崇提到nbsp“背后还有旧党”,若是仓促处死三人,恐会打草惊蛇,让旧党其他成员逃脱,便决定暂不议死,先将三人革职下狱,彻查其关联的旧党成员。
nbsp他下旨:“刘焕(原户部尚书,正二品)、石崇(原镇刑司提督,从一品)、徐靖(原诏狱署提督,从二品),通敌贪腐,阻挠犒军,罪证确凿,先行革职,押入诏狱,严加看管,不得与外界接触;命秦飞、陈忠继续彻查三人关联旧党,务必一网打尽,待全案审明后,再定最终刑罚。”
nbsp旨意下达后,谢渊、秦飞、陈忠都松了口气nbsp——nbsp他们知道,萧桓暂不处死三人,并非纵容,而是为了彻底清除旧党,防止日后再有类似的奸邪之徒危害朝政。谢渊站在西直门的城楼上,看着修缮一新的城防、士气高涨的士卒,心里满是期待nbsp——nbsp待旧党彻底清除,大吴的朝堂定会更加清明,京师的防务也会更加稳固,孙乾和战死的士卒们,也能真正瞑目。
nbsp片尾
nbsp礼部编撰《西直门犒军录》,详细记载萧桓亲赴西城、发内帑犒军、斥阻扰奸佞的始末,附以士卒领赏的绘图与罪证摹本,颁行天下各军镇。边军们听说后,无不感奋,纷纷上书,表示nbsp“愿效死守边,不负陛下圣恩,不负谢太保忠勇”。
nbsp瓦剌太师也先得知大吴君臣同心、士卒士气大振,又听说石崇等内奸被革职下狱,知道再攻京师无望,便暂时放缓了对大吴边境的袭扰,遣使来京师打探消息,为后续议和做准备。京师的危局,虽未彻底解除,却已得到极大缓解。
nbsp谢渊仍每日去西直门巡查,看着城楼上值守的士卒、崭新的城防,心里满是欣慰;秦飞则带着玄夜卫,日夜审讯刘焕、石崇、徐靖,试图从他们口中撬出更多旧党成员的线索;陈忠则忙着整理内帑发放的账目,完善监督制度,防止日后再出现类似的阻挠事件。大吴的朝堂,正朝着清明的方向缓缓迈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卷尾
nbsp《大吴史?帝纪?德佑帝传》载:“德佑七年,桓亲赴西直门视伤卒,见其困苦,乃发内帑犒军,斥阻扰之刘焕、石崇,革其职,系诏狱待审。帝谓近臣曰:‘朕发内帑,非仅慰忠勇,实欲明辨忠奸,凝聚民心。焕、崇、靖虽罪重,然其背后或有旧党网络,若仓促处死,恐断线索,需穷究其党羽,一网打尽,方无后患。”
nbsp《玄夜卫档?内帑犒军录》补:“内帑发放后,西直门守军愿再战者逾九成,三日修缮城防毕,五日整备军器妥。秦飞、陈忠彻查旧党,自德佑七年冬始,至次年春,共抓获旧党成员二十余人,皆系诏狱,未漏一人。内帑发放之制,经此一役,更趋完善,帝命设‘内帑督查司(从四品),隶户部,专司内帑使用监督,需帝手谕与督查司印鉴,方可动用内帑,杜绝阻挠之弊。”
nbsp《大吴史?列传第三十二?谢渊传》载:“渊力请发内帑,统筹发放,拒奸佞,慰士卒,帝倚之如左右手。西直门之役后,渊协秦飞、陈忠彻查旧党,多有建言,帝皆采纳。时人赞曰:‘谢公忠勇护京师,帝发内帑慰民心,君臣同心除奸邪,大吴江山始安宁。”
nbsp西直门残伤卒悲,帝幸西城泪湿衣。发帑犒军拒奸阻,黄金白银慰忠归。焕崇贪私虽系狱,待究余党再正纲。君臣共誓守家国,从此边尘渐息微。
喜欢。
第623章 朕为君父失养护,何颜再享内帑藏[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