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西市刃落首级悬,九门传示警豺狼[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国剑”nbsp上,“石迁私通瓦剌,想焚京师火器库,逼陛下南迁,罪证确凿,陛下已下旨‘斩立决,首级传九门,你敢说陛下的旨是错的?”nbsp他往前一步,张文吓得后退,踩住了滚落在地的金条。“秦飞已在柴房周围设了伏,石崇、徐靖想劫法场,也被咱们拿了把柄,”nbsp谢渊的声音更沉,“今日斩石迁,是国法,是民心!你若再敢替他求情,就按‘包庇奸佞论罪,连你一起押去刑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张文的腿一软,差点跪倒在地,捡起锦盒狼狈地逃走。刚出谢府的巷口,就撞见赶来的徐靖nbsp——nbsp徐靖的官袍都没穿整齐,领口歪斜着,见张文脸色惨白,手里还攥着空锦盒,就知道求情有戏。“怎么样?谢太保松口了吗?”nbsp徐靖急着问。张文摇着头,声音发颤:“不行……nbsp谢渊油盐不进,还说……nbsp还说秦飞抓了石崇的把柄……”nbsp徐靖的脸瞬间垮了,长叹一声,转身往诏狱署走nbsp——nbsp他知道,今日石迁必死,自己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
nbsp玄夜卫的两名卒子押着石迁,从诏狱署往西市走。石迁穿着囚服,领口磨得发毛,镣铐锁着他的手脚,每走一步,铁链就拖在地上,蹭出火星。可他仍端着从一品的架子,头抬得老高,下巴紧绷着:“你们放开我!我是镇刑司提督,谢渊敢斩我,是擅权!是谋逆!”
nbsp街上的百姓早就围满了,见石迁过来,人群里立刻爆发出唾骂声。德胜门乡勇教头周老汉,手里攥着把烂菜叶,狠狠砸在石迁肩上:“石迁!你这个奸贼!你害了陈安将军,还想卖京师给瓦剌,今日斩你,是老天有眼!”nbsp他身后的后生周虎,气得脸通红,冲上前吐了石迁一口唾沫,正吐在石迁的囚服上:“你还敢嚣张!我爹就是去年守大同卫,被你扣了粮饷,饿死在城楼上的!”
nbsp石迁的脸被菜叶砸中,沾了片枯黄的叶子,可他仍嘴硬:“你们这些草民懂什么!谢渊拒降,瓦剌才会打过来,我是为了保住大吴的半壁江山!”nbsp可百姓的怒火更盛了,有人扔鸡蛋,砸在他的头上,蛋清顺着脸颊往下流;有人扔木棍,擦着他的胳膊过去,砸在玄夜卫卒的甲胄上。玄夜卫卒手按刀柄,警惕地盯着人群,押着石迁快步往前走nbsp——nbsp石迁的头渐渐低了下去,从nbsp“提督大人”nbsp到nbsp“过街老鼠”,他终于明白,自己早被百姓恨透了。
nbsp西市刑场的高台上,木质的栏杆被漆成朱红色,上面悬挂着一面黄旗,写着nbsp“国法昭彰”nbsp四个大字。谢渊身着正一品太保官袍,蟒纹绣在衣料上,在阳光下泛着光泽,腰间系着玉带,手里握着nbsp“镇国剑”,剑尖朝下,落在台阶上。他的目光扫过刑场nbsp——nbsp外围是京营卒,甲胄反光刺眼,手里的长枪列成阵;高台两侧是玄夜卫卒,刀出鞘,弩箭上弦;百姓围在南面,鸦雀无声,只听见风吹过黄旗的声响。
nbsp石迁被押到高台前,见了谢渊,还想狡辩,声音却有些嘶哑:“谢渊,你没资格监刑!我是从一品,要斩我,得陛下亲来!你这是……nbsp这是谋逆!”
nbsp谢渊冷笑一声,命衙役将通敌密信、构陷供词、私刻的nbsp“瓦剌王庭印”nbsp都摆在石迁面前的案上。“石迁,”nbsp谢渊的声音朗朗,传遍整个刑场,“这是你写给瓦剌也先的密信,上面有你的字迹,你的私印;这是你构陷陈安、王勇等忠良的供词,每一页都有你的画押;这是你私刻的‘瓦剌王庭印,用来伪造瓦剌的文书nbsp——nbsp这些罪证,陛下验过,内阁看过,六部核过,你还想抵赖?”
nbsp石迁盯着案上的密信,手指微微颤抖,却仍强撑:“这是假的!是你谢渊伪造的!你想夺我的镇刑司,才陷害我!”
nbsp“伪造?”nbsp谢渊召来张启,“张主事,把证据给他看清楚!”nbsp张启捧着密信上前,手里还拿着个放大镜(大吴的勘验器具),对准密信上的墨痕:“石提督,您看这墨nbsp——nbsp镇刑司的松烟墨里加了内府朱砂,刮一点下来,在光下看是暗红的;寻常墨坊的墨,刮下来是灰黑的。”nbsp他用银针挑开一点墨层,果然露出暗红的朱砂,“再看这印,真‘瓦剌王庭印的阴纹是‘也先亲钤,您这枚是刻的,边缘有崩口,我这里有从您书房搜出的刻刀,您比对一下,崩口是不是一样?”
nbsp石迁的嘴唇动了动,却没说出话。他望着远处百姓愤怒的眼神,又看了看谢渊手里的nbsp“镇国剑”——nbsp那剑是陛下赐的,代表着君权,也代表着国法。他终于明白,自己今日必死,所有的狡辩都是徒劳。
nbsp“咚nbsp——nbsp咚nbsp——nbsp咚nbsp——”nbsp午时三刻的梆子声从刑场的鼓楼传来,响了三声,震得人耳膜发颤。谢渊举起nbsp“镇国剑”,剑尖指向天空,声音传遍刑场的每一个角落:“奉陛下旨,镇刑司提督石迁,通敌谋叛,构陷忠良,罪大恶极,依《大吴律?谋叛律》第三条‘通敌谋逆者,斩立决,首级传九门示众三日,今日斩于此地,以正国法!”
nbsp刽子手从刑场一侧走出,身材高大,穿着皂色衣袍,手里握着柄长刀,刀身雪亮,是工部特制的斩刀。他走到石迁面前,弯腰行了个礼,然后接过衙役递来的一碗壮行酒,一饮而尽,将碗摔在地上,“哐当”nbsp一声碎成几片。石迁闭起眼,眼泪从眼角流下来,嘴里喃喃着:“萧桓负我……nbsp我为大吴……”
nbsp刽子手举起长刀,刀光在阳光下划了道弧线,快得让人看不清nbsp的一声,长刀落下,石迁的首级nbsp“咚”nbsp地掉在青石板上,鲜血从脖颈的伤口喷出来,溅到刽子手的衣袍上,也溅到高台的木柱上,顺着木纹往下流。周围的百姓先是静了一瞬,接着爆发出震天的欢呼:“陛下圣明!谢太保忠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谢渊望着欢呼的百姓,心里没有半分快意,只有沉重。他命衙役用一个朱漆木盘,铺上白布,将石迁的首级小心地拾起来,放在盘里,盖上一块黑布nbsp——nbsp这不是残忍,是国法的威严,是对陈安、王勇等忠良的告慰。“岳都督,”nbsp谢渊对岳谦道,“派一队京营卒,护送首级去九门传示,每到一门,就宣读石迁的罪状,让守将、兵卒、百姓都知道,国法不可违!”
nbsp岳谦抱拳领命,京营卒抬着木盘,往德胜门走去。谢渊走下高台,望着西市的方向,阳光正烈,照在刑场的青石板上,鲜血渐渐凝固。他握紧nbsp“镇国剑”,暗下决心:石迁虽死,旧党还在,得尽快肃清,让朝堂清明,让百姓不再受奸佞之害。
nbsp刑场的百姓还没散去,围在周围,看着衙役清理血迹。谢渊走上前,举起nbsp“镇国剑”,声音沉稳:“百姓们,石迁已伏诛,他的党羽石崇、徐靖也被咱们擒了,日后再发现有通敌、包庇的官员,你们尽管去玄夜卫报信,朝廷定当严查,绝不姑息!”
nbsp周老汉挤到前面,对着谢渊躬身:“谢太保,我们信朝廷!信您!有您在,咱们京师就安稳了!”
nbsp谢渊点头,命衙役拿出陛下的圣旨,展开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石迁通敌谋叛,罪该万死,斩立决示众;凡被石迁诬陷的忠良,一律平反,恢复官爵,家属由户部按月发抚恤金,米五石、银十两;边军粮饷,命户部侍郎陈忠尽快调运,确保兵卒无饥寒之虞。钦此!”
nbsp圣旨读完,百姓们再次欢呼,有人跪地磕头,有人举着手里的农具呼喊。谢渊望着这一幕,心里清楚:今日斩石迁,不只是惩罚一个奸佞,更是向天下昭示,大吴的国法,对谁都一样nbsp——nbsp无论是从一品的提督,还是寻常的百姓,犯了法,就难逃制裁。夕阳渐渐西沉,将刑场的影子拉得很长,石迁伏诛的消息,像风一样传遍京师的大街小巷,成了大吴朝堂走向清明的第一步。
nbsp片尾
nbsp石迁伏诛后,萧桓召谢渊、李东阳、秦飞、李嵩入宫,议肃清旧党、完善制度之事。萧桓道:“石迁虽死,其党羽仍有潜藏,需乘胜追击,绝不能让他们死灰复燃。”nbsp谢渊奏请:“陛下,可设‘奸党清查司(从四品),隶御史台,专司旧党余孽核查;修订《特务机构律》,规范镇刑司、玄夜卫职权,防专权。”nbsp萧桓准允,命李嵩牵头修订律法,秦飞主司清查。
nbsp此后月余,秦飞率玄夜卫清剿旧党余孽五十余人,李嵩修订《特务机构律》,明确nbsp“镇刑司隶兵部,玄夜卫隶帝,互不统属,互相监督”;陈忠调运边粮十万石,补充宣府卫、大同卫;马昂(正二品刑部尚书)为被石迁诬陷的忠良平反,恢复其官爵、抚恤家属。京师百姓闻之,自发于西市刑场立nbsp“诛奸安邦碑”,碑取青石,高丈二,额题nbsp“国法昭彰”,碑阳刻石迁罪状,碑阴列谢渊、秦飞等忠良名氏,旁刻nbsp“为官者当忠,为吏者当廉,为兵者当勇”nbsp十二字。
nbsp每至初一、十五,百姓皆来碑前祭拜,或燃香烛,或献花束,香火袅袅中,总能听见老人对孩童说:“当年石迁通敌,谢太保监刑斩了他,咱们才能过安稳日子nbsp——nbsp要记住,奸佞再凶,也敌不过国法,敌不过民心。”nbsp九门的守将换了一茬又一茬,却始终会在石迁首级传示过的地方,给兵卒们讲这段历史,让他们知道:国法不可违,民心不可负。
nbsp卷尾
nbsp《大吴史?帝纪?德佑帝传》载:“迁伏诛,帝叹曰:‘非谢渊监刑,非秦飞侦逆,非百姓共愤,迁难伏诛。国法之威,在明在公;民心之向,在忠在正。”
nbsp《玄夜卫档?诛奸录》补:“石迁案后,帝命将其罪证与‘张文案‘徐靖案并编为《镇刑司奸党录》,颁行天下,诫‘特务之权,当束以国法,若恃权作恶,虽高爵亦诛。兵部将《特务机构律》推行九边,宣府卫、大同卫皆仿京师之制,设‘奸党清查哨,边地遂无特务专权之祸。德佑末,时人谓‘石迁伏诛日,朝纲复振时。”
喜欢。
第612章 西市刃落首级悬,九门传示警豺狼[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