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突然冷笑:34;刑部尚书、户部侍郎、京营提督,34;nbsp指节叩着账页,34;果然一个都没少。34;
nbsp仓库外传来救火声,镇刑司的人竟放火烧仓。林缚抱起账册冲出时,衣角沾着的火星点燃了散落的盐粒,铁砂在火焰中爆出蓝焰nbsp——nbsp与大同马市的银铃燃烧特征完全相同。
nbsp谢渊在烧焦的账册尾页,发现三枚叠刻的飞鹰纹:第一枚缺喙,对应刑部尚书(掌刑);第二枚断爪,对应户部侍郎(掌财);第三枚无眼,对应京营提督(掌军)。《大吴鹰纹考》载,飞鹰厂以纹残辨职,34;缺者为残,残者为忠34;——nbsp这是他们内部的认亲信物。
nbsp哑吧力夫突然开口,声音嘶哑如破锣:34;我是王林的矿丁,34;nbsp他扯开衣领,胸口的飞鹰纹刺青已被烙铁毁去,34;这些账,是用弟兄们的命换来的。34;
nbsp扬子江的暮色中,谢渊望着燃烧的仓库,突然明白李三才的牺牲为何nbsp——nbsp有些黑暗,唯有以命相搏才能照亮。
nbsp萧枫的密使在码头递上瓦剌使者的票号折子,34;周龙34;nbsp二字的笔迹颤如惊弓。折子的流水记录显示,每月都有nbsp34;盐款34;nbsp从扬州范家银号汇入,金额与账册中的nbsp34;战马款34;nbsp分毫不差。
nbsp34;使者招了,34;nbsp密使的声音压得极低,34;周龙在晋北铁山建了新矿,用盐引换的战马就藏在那里。34;nbsp他呈上的马印拓片,鹰纹中嵌着的铁砂,与盐袋的成分完全相同。
nbsp谢渊让人将折子与账册并置,周龙的签名在两处都带着相同的墨团nbsp——nbsp那是他食指残疾留下的笔迹缺陷,再也无法伪装。
nbsp范家银号的掌柜在铁证面前崩溃,供认nbsp34;周龙是银号的暗东家34;,每笔盐铁交易都由他亲笔记账。34;三虎每月都来取利,34;nbsp掌柜的指甲抠着地面,34;刑部尚书要的是兵器,户部侍郎要的是盐引,京营提督要的是战马。34;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林缚在银号的地窖里,找到三虎与周龙的密信,其中京营提督的信上写着nbsp34;七月初七,京郊马场交货34;——nbsp那是德佑十八年的大阅之日,他们竟想在那时用私铁换的兵器谋反。
nbsp扬州知府瘫跪在密信前,终于承认:34;改运令是我亲手递的,34;nbsp他的泪水混着鼻涕,34;他们说,事成后让我做漕运总督。34;
nbsp谢渊将账册、票号、火漆等证物分装三箱,由玄夜卫分三路送往京城。驿马的蹄铁裹着棉布,在官道上悄无声息nbsp——nbsp这是防备镇刑司劫驿的老法子。
nbsp最关键的微缩账册,由林缚亲自护送,藏在掏空的《大吴律》内页。他的腰间悬着验毒银片,每顿饭都要先验再吃nbsp——nbsp周龙的追杀令,已贴遍江南各州。
nbsp途经徐州驿站时,驿丞偷偷塞给林缚一张字条:34;京城风声紧,三虎已察觉。34;nbsp字条的墨迹未干,透着镇刑司特有的硫黄味。
nbsp刑部尚书突然以nbsp34;查贪腐34;nbsp为名,查封了玄夜卫驻京办;户部侍郎则称病不出,府中却连夜转运财物;京营提督更借口nbsp34;防边患34;,调三千营兵围了都察院。
nbsp谢渊留在扬州的暗线传来密报:34;三虎想趁证物未到,先斩后奏。34;nbsp他望着扬子江的东流浊浪,突然让人放出消息:34;证物已抵通州码头。34;nbsp这是调虎离山之计,真正的证物,正从运河支流悄然入京。
nbsp李三才的灵柩随证物船同行,棺木的夹层里,藏着哑吧力夫画的三虎私宅地图nbsp——nbsp那是王林旧部用鲜血标注的秘密。
nbsp扬州百姓听说谢渊查抄私盐,自发聚在码头,老人们捧着掺铁的盐块哭诉:34;吃这盐,男人乏力,女人绝育。34;nbsp他们的指节都带着与盐粒摩擦的厚茧nbsp——nbsp那是常年搬运私盐的痕迹。
nbsp林缚让人将追缴的纯盐分发给百姓,捧着雪白盐粒的孩童们,在码头的阳光下笑出声。谢渊望着李三才的灵柩,突然明白这位总督的自刎:不是懦弱,是想用一死唤醒更多人。
nbsp江风掀起账册的残页,铁砂在风中簌簌作响,像在诉说那些埋在江底的冤魂。
nbsp谢渊奏请德佑帝推行nbsp34;漕盐分运34;nbsp制:盐由盐司专船运输,铁由工部专管,漕运司只负责调度,三方互不统属。34;码头设玄夜卫验砂台,34;nbsp他在奏折中写道,34;凡盐中掺铁逾三成者,漕督与知府同罪。34;
nbsp皇帝准奏,并追赠李三才为nbsp34;忠烈公34;,灵位入祀忠烈祠。扬州码头的碑石上,新刻的《漕运新则》旁,添了一行小字:34;盐清则江清,江清则国宁。34;
nbsp镇刑司的缇骑突袭扬州,哑吧力夫为保护三虎私宅地图,被乱刀砍死在仓库。临死前,他将地图嚼碎吞下,医官剖尸时,血糊的地图碎片仍紧紧粘在喉间nbsp——nbsp那是矿丁们最后的血性。
nbsp谢渊让人将碎片拼出,京营提督私宅的地窖位置赫然在目。34;他们藏的兵器,34;nbsp指节叩着地图,34;足够装备一支叛军。34;
nbsp江南的雨突然落下,冲刷着码头的血迹,却冲不散盐袋里铁砂的寒光nbsp——nbsp那是飞鹰厂余孽最后的獠牙。
nbsp刑部尚书让人伪造谢渊与周龙的密信,想反咬一口。信中的nbsp34;渊34;nbsp字却写得笔直,谢渊的笔迹向来带弯,连街头小贩都能认出破绽。
nbsp34;三虎慌了。34;nbsp谢渊将伪信呈给皇帝,34;他们越反扑,越暴露心虚。34;nbsp德佑帝的朱批掷地有声:34;着谢渊回京主审,朕倒要看看,这三虎有多大能耐。34;
nbsp林缚的《大吴律》终于抵京,玄夜卫在通州码头的芦苇丛中接应。拆开书页时,微缩账册的蚕纸在月光下泛着银光,三虎的交易记录清晰可辨。
nbsp都察院的同僚连夜誊抄证物,抄本的封皮盖着nbsp34;急递34;nbsp印,快马送往各衙门。谢渊的亲信御史已控制了刑部、户部的档案室,就等三虎自投罗网。
nbsp京郊的蛙鸣突然停了,镇刑司的缇骑果然来劫码头,却被早有准备的玄夜卫围歼nbsp——nbsp领头者的腰间,挂着与盐袋相同的飞鹰纹腰牌。
nbsp按哑吧力夫的地图,玄夜卫包围了三虎的私宅。刑部尚书的地窖里,搜出涿州铁砂锻的刀五千柄;户部侍郎的密室中,藏着未及转运的盐引一万张;京营提督的马厩内,三十匹战马的飞鹰纹烙印,与瓦剌马印完全相同。
nbsp34;人赃并获。34;nbsp谢渊望着堆积如山的罪证,突然想起扬州码头的晨雾,那些藏在盐袋里的铁砂,终究没能逃过天网。
nbsp三法司会审的那天,谢渊将飞鹰纹火漆、微缩账册、瓦剌票号并置案上。34;周龙的盐铁换战马,34;nbsp他的指节叩着证物,34;哪一样离得开你们的包庇?34;
nbsp刑部尚书还想狡辩,谢渊却放出哑吧力夫的临终供词录音(玄夜卫特制的留声筒);户部侍郎称病,医官却验出他nbsp34;夜夜宴饮,无病无伤34;;京营提督的战马烙印拓片,与账册的记录分毫不差。
nbsp公堂外的百姓挤满了街,高喊nbsp34;斩三虎34;nbsp的声浪震得梁木作响nbsp——nbsp官官相护的墙,终究挡不住民心向背。
nbsp片尾
nbsp德佑帝亲审时,三虎的家人突然呈上nbsp34;太皇太后懿旨34;,求免死罪。谢渊却将李三才的血书递上:34;忠烈之臣以死明志,34;nbsp目光扫过懿旨,34;懿旨若护奸佞,何以对天下?34;
nbsp最终,三虎被判凌迟,家产抄没入官;周龙在晋北铁山自焚,骨灰里的铁砂,与扬州码头的盐袋成分相同。飞鹰厂的残余势力被一网打尽,漕运码头的盐袋里,再也没有掺过铁砂。
nbsp谢渊再临扬州码头时,李三才的衣冠冢前,新盐堆得如小山。力夫们扛着纯白的盐袋,脚下的铁砂痕迹已被江泥覆盖。
nbsp扬子江的月倒映水中,盐粒在月光下泛着银光。谢渊想起那本烧焦的账册尾页,三枚残缺的飞鹰纹终被正义抚平nbsp——nbsp有些黑暗,或许会潜伏一时,但终究挡不住江风与民心的涤荡。
nbsp卷尾
nbsp《大吴漕运史》载:34;nbsp扬州私盐案,谢渊以铁砂为,破三虎通敌之局,漕运始复清明。34;夫盐者,国之大宝;运者,国之血脉,容不得半粒铁砂,更容不得半点奸佞。扬子江的浪,年复一年拍打着码头,那些藏在盐袋里的铁砂与秘密,早已随浊浪东去,只留下34;nbsp为官当清,为运当公nbsp34;nbsp的碑刻,在江风中永远警示后人。
喜欢。
第393章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