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玄桢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9章 京师故人不可见,寄将两眼看飞燕[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全相同。34;这些盐引,34;nbsp谢渊指着油纸,34;最终都换成了瓦剌的战马,去年大同左卫被劫的三百匹,就是从这槽子里走的货。34;

    nbsp代王赶到马厩时,谢渊正将刻字拓片与盐引密信并置。34;王爷请看,34;nbsp他指尖划过两字的颤笔,34;周龙刻字时心惊胆战,34;nbsp目光如刀剜向代王,34;而您的马吃着边军的粮草,用着通敌的马槽,34;nbsp冷声道,34;夜里能睡得安稳吗?34;

    nbsp代王突然狂笑,金冠上的红缨抖落:34;谢渊,你以为凭这破槽子能扳倒本王?34;nbsp他指着槽沿的獬豸纹,34;这是太仆寺的官物,要查也该查他们失察之罪!34;nbsp谢渊却从暗格取出枚鎏金印章,印文nbsp34;代王亲印34;nbsp的朱砂,与刻字的涿州朱砂成分完全相同nbsp——nbsp这槽子不仅藏盐引,更是代王与周龙勾结的铁证。

    nbsp马厩横梁落下簌簌灰尘,谢渊抬头望见檐角悬着的玄色灯笼nbsp——nbsp镇刑司缇骑到了。他将拓片塞进林缚怀中:34;送都察院存档,告诉杨阁老,这是飞鹰厂通敌的铁证。34;nbsp自己则张开双臂挡在马槽前,獬豸补子在火把下泛着冷光。他知道,只要证据进了都察院,这场仗就赢了大半,那些藏在马槽刻痕里的罪恶,终将在日光下无所遁形。

    nbsp三法司会审那日,谢渊将马槽刻字、盐引密信、周龙供词并置公堂。刑部请来的笔迹专家用放大镜比对三小时,最终在卷宗写下:34;三迹同源,笔势颤笔如出一辙,确为周龙所书。34;nbsp专家特别指出nbsp34;龙34;nbsp字竖弯钩的顿挫:34;此乃右手食指骨折未愈之象,与周龙刑伤记录完全吻合,伪仿不能。34;

    nbsp代王的辩护官还想狡辩,谢渊却甩出《飞鹰厂密档》,上面nbsp34;周龙代号nbsp39;nbsp槽工nbsp39;,专司监造藏盐引之器34;nbsp的记载,与马槽功能严丝合缝。当太仆寺的《监造录》与代王府的领用单摆在面前,连最护短的宗人府理事官都哑口无言。

    nbsp谢渊在奏折中写道:34;周龙以罪臣监造官槽,太仆寺视而不见,镇刑司保驾护航,代王府坦然用之,34;nbsp笔尖划过nbsp34;官官相护34;nbsp四字,34;此风不除,边患永无宁日,比瓦剌铁骑更伤国本。34;nbsp德佑帝朱批nbsp34;严查34;nbsp二字,朱红的笔迹透着彻骨寒意nbsp——nbsp三日后,太仆寺少卿张瑾革职,镇刑司指挥使冯某下狱,代王萧灼软禁于宗人府,这场始于马槽刻痕的惊天大案,终以铁证定谳。

    nbsp林缚展开那本泛黄的麻纸日记时,纸页边缘还沾着涿州矿砂的暗红粉末。日记的字迹前半段尚算工整,写到nbsp34;德佑十三年三月初七,冯指挥使提审34;nbsp后,笔锋突然变得潦草nbsp——nbsp与马槽刻字的颤抖如出一辙。34;今日冯三带幼子来狱,34;nbsp其中一页写道,34;稚子不知事,还唤我nbsp39;nbsp爹爹nbsp39;,34;nbsp墨迹在此处晕开一片,34;他说若不刻完十口马槽,便让妻儿去填矿洞。34;

    nbsp谢渊的指尖按在晕开的墨迹上,纸背透出的盐粒与马槽暗格的盐水痕迹完全吻合。他想起镇刑司《狱政录》记载,周龙的妻儿确实在德佑十三年nbsp34;病故34;,如今看来竟是冯指挥使编造的谎言。34;每凿一刀,34;nbsp日记最后一页的字迹几乎难以辨认,34;都想着小儿的笑脸,34;nbsp末尾画着个歪歪扭扭的孩童,旁边用朱砂点了个痣nbsp——nbsp与周龙档案中其子的特征完全一致。

    nbsp玄夜卫按日记线索突袭冯指挥使的别院时,在枯井里找到半枚孩童的银锁,锁身上nbsp34;周34;nbsp字的刻法,与马槽nbsp34;周龙制34;nbsp的笔锋同源。谢渊望着银锁上的氧化痕迹,突然明白周龙刻字时的颤抖里,藏着的不仅是恐惧,更是一个父亲被胁迫的绝望。

    nbsp那口马槽入史馆时,按《大吴典守令》编号nbsp34;罪证甲字第三十七号34;,与盐引密信、周龙供词组成nbsp34;飞鹰厂通敌案34;nbsp专题展。展柜用涿州青石打造,槽底暗格正对的墙面挂着《德佑十三年边军阵亡名录》,密密麻麻的名字里,有七人死于瓦剌用盐引换来的战马突袭。

    nbsp史馆的老吏常对参观者讲:34;这马槽的木纹里,渗着两路人的血。34;nbsp他会指着nbsp34;周龙制34;nbsp三字的颤笔,34;一路是被胁迫的罪臣血,一路是守边将士的血。34;nbsp有次一群新科进士来观展,其中一人指着暗格问:34;为何不将这刻字磨去?34;nbsp谢渊恰好路过,接过话头:34;磨去字易,磨去人心的贪恶难,34;nbsp他的指腹抚过槽沿,34;留着,便是让后人看看,奸佞如何逼人作恶,忠臣如何以死抗争。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谢渊路过史馆时,总爱在马槽展柜前驻足。有次恰逢雨后,槽底的朱砂在潮湿空气中泛出微光,他突然注意到nbsp34;龙34;nbsp字的收锋处,藏着个极小的nbsp34;冤34;nbsp字nbsp——nbsp周龙刻字时,竟在绝望中埋下这无声的控诉。旁边的《罪证录》上,谢渊亲笔批注:34;观此字,可知苛政猛于虎,逼良为娼者,罪加三等。34;

    nbsp片尾

    nbsp德佑十七年春,朝廷按谢渊奏请,追复周龙妻儿的户籍,将冯指挥使的家产充作抚恤。林缚将那本日记抄录后存入卷宗,原本则放在马槽展柜旁,参观者能清晰看到纸页上的泪痕与矿砂nbsp——nbsp那是一个被黑暗吞噬的灵魂,在绝境中留下的最后微光。

    nbsp《大吴史馆藏档》记载,这口马槽在万历年间仍完好保存,每当有新科御史入职,都要在展柜前立誓:34;勿使马槽再藏盐引,勿使忠良再遭冤屈。34;nbsp而谢渊那句nbsp34;器物不会说谎34;,则被刻在史馆正厅的石碑上,与马槽的刻痕一同,成为跨越百年的警世箴言。

    nbsp卷尾

    nbsp《大吴史?谢渊传》载:34;nbsp渊察马槽刻字,不以形以神,从笔迹颤笔识周龙之迹,终破代王通敌案。34;夫破案者,不仅要见物,更要见心。周龙的刻字里藏着恐惧,代王的沉默里藏着贪婪,而谢渊的坚持里,藏着一个御史对江山社稷的赤诚。宣化的风年复一年吹过史馆,马槽的木屑早已干燥,但那34;nbsp周龙制nbsp34;nbsp三字的颤笔,却在史册中永远鲜活,提醒着每个为官者: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喜欢。

第389章 京师故人不可见,寄将两眼看飞燕[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