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玄桢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9章 丈夫会应有知己,世上悠悠安足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卷首语

    nbsp《大吴会典?巡按仪制》载:34;御史代天巡狩,赐印则律法随行,赠马则民意在肩。其行也,非为风光,实为剖民之痛、理国之纲。34;nbsp永熙三年十月初四,正阳门的晨雾裹着霜气,将永熙帝的明黄伞盖与萧栎的银白铠甲洇染成模糊的剪影。谢渊望着长亭立柱上的獬豸浮雕,突然想起七年前在砖窑看见的情景:老匠人李三用断指在残墙上画獬豸,血痕未干便咽了气,如今那道痕迹早已风化,却在他心中刻成永不褪色的图腾。

    nbsp丈夫会应有知己,世上悠悠安足论

    nbsp永熙三年十月初四,卯时初刻。城闉的铜环还挂着昨夜的霜,永熙帝将鎏金印匣推向前时,谢渊触到匣盖边缘的温度nbsp——nbsp那是帝王掌心的暖意,混着一丝砖窑特有的土腥味。34;此去江南,34;nbsp帝王喉结滚动着,冕旒遮住了眼底翻涌的潮意,34;若见着苏州砖窑的老周头,替朕问声安好。当年他教朕辨认砖纹时,掌心的老茧刮得朕手背生疼。34;nbsp话音未落,谢渊已看见帝王拇指内侧的薄茧nbsp——nbsp与匠人握砖刀的手,竟生得一般模样。

    nbsp记忆突然涌来:砖窑匠人连夜烧制nbsp34;直臣砖34;,每块砖底都刻着匠人名字。谢渊至今记得,当他抱着带血的砖坯逃离火场时,老匠人李三在他耳边说:34;御史大人,砖在,理就在。34;nbsp此刻印匣边缘的砖纹在晨露中发亮,歪斜的火痕里藏着未及修补的气泡,像极了李三断指时溅在砖坯上的血珠。

    nbsp34;陛下,34;nbsp谢渊的声音被晨雾打湿,想起昨夜密报里江南匠人被烙铁逼供的惨状,34;臣定当让每个匠人都能在砖上刻下名姓,就像当年泰昌帝让咱们在砖底刻nbsp39;nbsp理39;nbsp字那样。34;nbsp永熙帝突然伸手,指尖抚过他两鬓的白霜nbsp——nbsp那是七载查案染就的风霜,比帝王冕旒上的珍珠更刺眼。谢渊看见帝王喉结剧烈滚动,知道他又想起了宗人府火场里,被浓烟呛死的匠人孩童。

    nbsp铠甲声从身后传来,萧栎的手掌按在谢渊肩上,掌心的硬茧与他查案时磨出的茧子紧紧相贴。34;河套的匠人,34;nbsp萧栎的声音低得只有两人可闻,34;烧砖时总念叨,说谢御史的笔尖比砖刀还利。34;nbsp谢渊转身,看见战马鞍鞯上系着的褪色风筝轻轻摇晃,线轴上新刻的nbsp34;铁骨冰心34;nbsp四字带着木屑,笔画间有处歪斜nbsp——nbsp定是萧栎昨夜亲自执刀,第一笔刻偏了。

    nbsp接过缰绳时,线轴缝隙里的字条硌着掌心。展开的刹那,萧栎的字迹混着北疆细沙的粗粝:34;扬州盐商的账本,藏在城隍庙第三根楹柱里。34;nbsp谢渊忽然想起三年前的河套战场,萧栎用同样的沙子在他掌心写nbsp34;必胜34;,沙粒渗进掌纹的触感,与此刻并无二致。那时他们蹲在篝火旁,听着匠人赶制箭簇的敲击声,约定要让律法如箭,直射逆党咽喉。

    nbsp晨雾中的梆子声惊起寒鸦,永熙帝突然解下腰间玉佩nbsp——nbsp那是

第179章 丈夫会应有知己,世上悠悠安足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