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玄桢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章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卷首语

    nbsp《诗经?大雅》云:34;泾以渭浊,湜湜其沚。34;nbsp谢渊初涉官场,如泾水入渭,见浊流滔滔而心自明澈。掌案郎中的杯酒言欢、太府寺的空白公文、越州锦缎的隐秘丝线,皆为贪腐巨网的经纬。且看寒梅如何在浊流中屹立,以一寸冰心,照破官场千年积弊的阴霾。

    nbsp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nbsp永熙三年四月初八,谷雨刚过。掌案郎中李邦彦的接风宴设在醉仙居三层雅间,雕花槅扇推开便是秦淮河,画舫灯火映得席间琉璃盏流光溢彩。谢渊望着案头的银丝燕窝,想起典籍室中匠人领单上的nbsp34;霉米三升34;,忽然觉得这珍馐美馔都带着太府寺账册的墨臭。

    nbsp34;谢大人初入工部,34;nbsp李邦彦举起玛瑙杯,酒液在烛火下泛着血珀色,34;可知为何西华门修缮案的物料折耗能养肥半座京城?34;nbsp他的袖口随动作滑落,露出半幅盖着太府寺印的空白公文,34;少年清名固然可贵,但若不知官场‘例制,怕是要重蹈令尊覆辙;

    nbsp谢渊的目光落在对方靴底。沾着的越州锦缎丝线在灯光下泛着靛青nbsp——nbsp那批账册正是用越州nbsp34;云锦阁34;nbsp的贡品包装,而李邦彦的岳父,正是云锦阁的东家。

    nbsp34;李大人说笑了,34;nbsp谢渊以茶代酒,34;《大吴会典》明载‘物料折耗不得过一成,西华门案折耗六成,怕是不合例制吧?34;nbsp他的指尖划过桌沿,暗记着李邦彦话中的关键词:34;令尊覆辙34;nbsp四字,恰是当年太府寺构陷父亲的惯用威胁。

    nbsp李邦彦的笑意骤然一滞,随即转为叹息:34;令尊谢侍御的血谏,本官亦感佩不已。34;nbsp他凑近半步,压低声音,34;但有些事,非人力可违nbsp——nbsp就像这秦淮河的水,表面清澈,河底的淤泥又有谁看得见?34;nbsp说罢将空白公文推至谢渊面前,34;这是太府寺新出的‘工程备抵单,签了它,每月可分三百两润笔;

    nbsp窗外画舫传来琵琶声,弹的正是当年父亲血谏后流行的《不知名调曲》。谢渊望着公文上的太府寺印,印泥边缘竟有纹路压痕nbsp—

第34章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