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80后的回忆录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0章 三轮车和推土车[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用,大自然的馈赠,谁家都可以来挖沙土。学校学生也喜欢玩沙土。

    nbsp米云前文也说过学校周围的背景,也不知道村学校是什么时候建立的,估计是70年代左右,以前念书要过河去对面村子,米云母亲的八个兄弟姐妹都是在外村读小学,听父母说,母亲高中毕业出来教书的时候,外公已经卸任村支书了,但外公说没事,乡里教育界和官场的人都认识,打个招呼就行,毕竟外公从十几岁就出来工作,一直都是村里的一把手,如果不是养育八个子女,可能早就到县里工作了,解放前的初中文凭,算高学历了,特殊年代,在村里当三十多年的土皇帝能照拂自己一家,还能兼顾安排兄弟一家,影响一百多口直系和旁系亲属,避免兄弟子女受到迫害,那个年代还是有年味和人情味的,不像现在,外公是军人转业出来,本身文化程度高,成分也不错,其实有大的发展前景,也因为养家糊口,拒绝了高升,建国前没念过书的一大把,米云父亲家还好,大伯今年都85岁了,上的私塾学堂,学的古人,不是现代教育,二伯和父亲是现代教育,父亲说他是村里的第一个高中生,算那个年代的最高学历了,那时候没有大学,十年后才恢复高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米云父亲一家还好,虽然很穷,但也能勉强过日子,11个子女只养活5个人,一大半夭折,没有养活,米云爷爷比较有本事,家里本来穷,米云爷爷靠理发的手艺在解放前挣了几套房产,赚了几百亩田地,米云爷爷出去理发就是几个月时间不等,走路跨越几个县城,一般就在湖南湖北两地游走,一天能走三四十里路,几天就要走几百里路,在解放前几年,爷爷喜欢赌博,又把赚来的几百亩田地输光了,全部输给村里人了,家里的房产三兄弟分家,一下子成了中农成分,勉强躲过十年,父亲也说过村里没有地主,都是给富农强加的地主成分而已,全国各地估计都差不多,意识形态文化就是这样,哪个年代老百姓的日子都不好过,哪来那么多地主,战乱后的时代不可能有太多地主,也就是能吃饱饭而已。

    nbsp二伯也是军人出生和外公一样,二伯还是炮兵,属于海军,对台炮兵,可惜运气不好,一年时间差,没有等到分配,退伍回村当农民,比较可惜,只能勉强养活一家人,庇佑不了别人,不像外公退伍出来就是乡镇村各级一把手,干了四五十年,能勉强养活一大家子人,就是外公在兄弟中年龄最小,子女都小,小姨都是外公五六十岁左右才生,没时间安排子女工作,只能安排其他五兄弟的子女。

    nbsp外公一生正气,民风风平都很好。外公也不是完全没有私心,听母亲说,外公卸任村支书后,准备让兄弟的子女接任,但那个会计舅舅挪用资金或者贪了一点点,被人告发了,外公没办法让他去小学当校长,不再当官,让其他人替上来,另一舅舅当老师,还是母亲的启蒙老师,说进教室就头疼的那种,然后出来当会计,两个舅舅互换身份,应该是大外公和二外公的孩子,小时候这些叔伯舅舅都还要走亲戚的。

    nbsp人的命运确实很奇妙,米云父母都是幸运的,至少没遭多少罪,他们都是五十年代末出生,都是当年的最高学历毕业,父亲家穷,但父亲是村里的第一个高中生,毕业回来就在村里初中教书,原则上大伯也是高材生,只不过是上的古代的私塾,不是现代教育体系,父亲很穷,到结婚前夕都没有一分钱,买不起一身新衣,父亲当时还有干妈,经常去干妈家吃饭,出去游玩,都能在湖边捡上一条刚死的青鱼,一条三四十斤的青鱼,然后分给左邻右舍吃,鱼太大,一家吃不完的那种。

    nbsp父亲说教书的时候跟后勤关系好,后勤私下给父亲各种粮票菜票,才能勉强不至于饿肚子,父亲当时还监管抽水电机。别人需要水电多少会给父亲一点好处,父亲也就不至于受太多苦,倒是为了养活米云兄弟两人吃了十年苦,父母为米云兄弟两人十年读书生涯吃了不少苦,父亲在九十年代去海南打工,坐船过海的时候,听说被劫匪丢了一船人下海,村里人好多同时去打工,当时队里还有一个庙,有个女菩萨还做法了,勉强保住村里人,父亲当时把钱藏袜子里,然后拉着绳索在海里藏了一会,上岸还去爬了楼,听说在柳州还爬了十几层楼,外公兄弟的子女有在外省当首长和政府官员的,那个年代基本上当兵就是出路,二舅和二伯都当兵了,其他人当兵出去的也多,那些叔伯舅舅招待了米云父亲,给了路费回来,父亲还说给陌生人钱财了,陌生人出来打工也是分文没有,父亲看其可怜,给了一点钱财,那个年代连联系方式都没有。父母都是良善之人,所以吃亏很多,米云兄弟也因为良善二字吃亏了不少,不能说良善有错,人这一辈子问心无愧就好,吃亏不一定没有福气,也能免灾。

    nbsp随便瞎聊回忆了一堆,最后科普一下曾经稀少的三轮车,推土机。三轮车有脚踏和机械电动,米云打过交道的都有,亲自驾驶过的只有脚踏三轮车。

    nbsp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三轮车是城市居民日常出行不可或缺的助手。那时候,城市道路狭小,出租车数量少且价格高,而三轮车能穿梭于大街小巷,出入比较方便,价格也相对实惠,无论是官员、企业老板,还是普通工人和百姓,坐三轮车都是大家首选的交通工具。三轮车夫们披星戴月,酷暑严寒都不停歇,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nbsp三轮车也有多种类型?。一种是人力三轮车,车夫通过体力驱动车辆前行,他们的“转向灯”就是手臂,举起左手就是提醒后方来车即将左转,非常有特色;另一种是机动三轮车,通常由一辆摩托车改装而成,后部加装了一个可以载客或载货的小车厢,因其行驶时车厢部分会颠簸跳动,所以又被称为“三蹦子”。

    nbsp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公共交通的普及,三轮车逐渐退出了主流交通工具的行列。但它们并没有完全消失,在一些城市,三轮车被改造成观光游览车,或是作为特色旅游项目的一部分,继续发挥着它们的作用。同时,电动三轮车的出现,也让这种古老的交通工具焕发了新的生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推土机是一种能够进行挖掘、运输和排弃岩土的土方工程机械,在露天矿有广泛的用途。过去几十年有用,现在依然有用,只不过更新换代太多。

    nbsp早期的推土机其实是被改装的拖拉机,那时候全靠人力和畜力推动,效率低下,工作强度大。但随着内燃机技术的进步,推土机的动力源得到了极大改善年代,内燃机驱动的推土机开始普及,大大提升了设备的动力和工作效率。建国后开始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土机行业也迎来了技术引进的高潮。

    nbsp在20世纪初,中国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开始逐渐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以推动本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土机作为重要的工程机械之一,逐渐进入了中国市场。

    nbsp自推土机进入中国以来,其在各种工程建设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最初的公路、铁路建设到后来的水利、港口、矿山等工程建设,推土机都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设备。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推土机的种类和型号也日益增多,满足了不同工程建设的需求。

    nbsp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推土机,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见证了我国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更彰显了我国人民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nbsp七八十年代的推土机设计注重实用性和耐用性,采用了先进的液压传动系统和强大的发动机,使得推土机在作业效率和稳定性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这一时期的推土机还具备了良好的越野能力和操控性,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地形和作业环境。

    nbsp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推土机的设计和性能也在不断演变。在材料科学、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等领域的技术进步推动下,推土机的结构更加优化,操作更加智能化,维护更加便捷。此外,环保和节能也成为了推土机发展的重要趋势,推动了绿色工程机械的发展。

    喜欢。

第200章 三轮车和推土车[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