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土德运化湿邪散 脾土健运谷精盈[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九死还魂草记:二十四节气仙缘录》
nbsp第二回nbsp雨水润物·土德运化湿邪散nbsp脾土健运谷精盈
nbsp第一部分nbsp獭祭鱼时·玄云化雨湿土困
nbsp北斗星杓斜指壬位的第七日,昆仑墟北麓的岩壁出现异象——平日里干燥的黑云母岩层渗出细密的水珠,如老人额头的冷汗,顺着岩缝蜿蜒成暗黄色的水线。清晨寅时三刻,第一滴雨珠坠落在九死还魂草蜷曲的叶尖,那雨珠并非晶莹剔透,而是泛着浑浊的乳白,触叶即化,化作粘腻的湿雾裹住整株灵草,如同给翡翠蒙上了一层麂皮。
nbsp34;淅沥——淅沥——34;
nbsp雨势在辰时三刻陡然转密,不再是立春时疏朗的叩击,而是如万枚钢针密织成网,将昆仑墟罩入灰蒙的水幕。九死还魂草的叶片本如翠羽般通透,此刻却蒙着层淡淡的白翳,叶脉间的青气运行渐缓,恰似匠人手中迟滞的墨线,每流动一寸都带着沉重的滞涩感。它感知到根系深处的岩缝中,湿浊之气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弥漫——那气团呈灰黑色,如被揉碎的砚台残渣,顺着地下水脉上涌,所过之处,岩缝里的石英晶体都蒙上了层滑腻的薄膜。
nbsp药灵踏着雨丝而来,青衣下摆凝着二十四颗未散的水珠,每颗水珠都映着昆仑墟倒置的雨景。他指尖挑起一缕缠绕灵草的湿雾,那雾气竟在掌心凝成浑浊的水滴,其中隐约可见细小的灰黑色丝状物蠕动,状如冬眠未醒的蚕蚁:34;此乃39;浊阴湿翳39;,借雨水节气乘虚而入。你看这雨气重浊粘滞,如松脂入面,初时无感,久则困阻脾土气机,令清阳不升,浊阴不降。34;话音未落,远处山坳里传来34;噗通34;水声,只见七只水獭衔着鱼陈列于滩头,正是雨水三候34;獭祭鱼34;的景象,然那些鱼腹泛着异常的青紫色,鱼鳃开合间涌出的不是清水,而是带着土腥味的浊沫,显是被湿邪侵蚀了中焦脾胃。
nbsp第二部分nbsp候雁北飞·湿浊中阻气机滞
nbsp连绵的春雨下了三昼夜,昆仑墟的石阶已生满蓝绿色的苔藓,人踏上去便会如履涂油的铜镜。九死还魂草的叶片边缘开始蜷曲如钩,叶肉里像是灌了水般肿胀,却失去了往日的弹性——用中医理论阐释,这是湿邪困脾、脾失运化所致的34;水湿泛溢34;,恰似人类脾虚水肿时的肢体肿胀。它尝试引动体内土气运化湿浊,却觉那股土气如同被水泡软的陶土,刚在丹田凝聚成太极图的雏形,便又散作泥浆顺经脉而下。
nbsp34;看那北雁——34;药灵忽然指向雨幕,袖中拂出的青气将雨帘拨开一道缝隙。一群鸿雁正排着人字掠过悬岩,翅尖带起的雨线如银链断裂,却有一只鸿雁突然发出嘶哑的鸣叫,双翅剧烈震颤如败鼓之皮,尾椎骨处渗出的竟不是雨水,而是粘稠的透明液体。它如断线风筝般跌落在溪流边,左翼垂入水中却无力振起,羽毛被湿邪粘成一缕缕,每根羽管里都积着浑浊的水液。
nbsp九死还魂草探神识望去,只见那鸿雁体内的气机如乱麻般纠结于脾胃之处,湿浊之气化作灰蒙的云翳,阻塞了位于膻中穴的34;气海34;。中医理论中,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此刻湿浊中阻,便如天地之气不交,清阳无法上达颠顶,浊阴难以下注膀胱。更凶险的是,灵草根部的34;浊阴湿翳34;已蔓延成网状,顺着雨水渗透的路径爬上茎秆,每一丝湿翳触及之处,叶片的叶绿体便破裂成絮状,恰似人类脾虚湿盛时34;舌苔厚腻34;的微观呈现。岩缝间的几株山姜花本应在雨水时节绽放,如今却花苞萎黄如败絮,花瓣上凝着不易蒸发的水珠,那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灰蒙蒙的光,内里竟有细小的气泡如脾胀时的肠鸣。
nbsp第三部分nbsp草木萌动·燥土健脾化湿方
nbsp扶桑树下的青帝早将昆仑的湿象尽收眼底,他轻抚苍龙之袍上的云纹,指节间渗出的青气与案头的戊土鼎共鸣,化作一道裹挟着赤黄二色的光流破雨而来。光流落于悬岩,并未直接触及灵草,而是在其根部三尺外化作一捧闪烁着金芒的戊土——此乃中央黄帝所赐的34;先天燥土精34;,每一粒土都如微型琥珀,内部封印着开天辟地时的第一缕燥气,颗粒间隐隐有雷纹流转,触之如握暖玉。
nbsp戊土触及岩面的瞬间,九死还魂草根须上的根毛突然炸开,如触电般剧烈震颤。它只觉一股温热干燥的气息顺着根系升腾,如同一把银质小火炉置于湿冷的地窖,那些盘踞在根须间的湿翳遇戊土则如冰雪投炉,发出34;滋滋34;的轻响,化作带着焦糊味的白烟升腾。34;脾喜燥而恶湿,34;药灵的声音随着戊土振动,衣摆上的水珠竟在燥气中化作七彩霓虹,34;今以先天燥土助你激发脾土阳气,正如《景岳全书》所言39;湿者土之气,土者湿之本,故治湿当治本39;——非独排湿,更需强脾。34;
nbsp九死还魂草默运玄功,引动体内深藏的34;土行真精34;与戊土共鸣。叶片脉络间渐渐透出琥珀色的光泽,那些粘腻的雨珠落在叶面上,不再停留,而是化作袅袅轻烟升腾,烟柱中隐约可见戊土的金芒旋转如太极。它清晰地感知到体内的气机变化:原本滞涩的土气开始旋转如轮,将吸入的湿浊之气层层过滤——清者化为粟米状的精元,沿叶脉上升;浊者化为水汽,从叶背的气孔排出,这正是脾土34;运化水湿34;的真机,恰似黄河水过清淤坝,浊沉清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第四部分nbsp戊土镇浊·四气五味定脾经
nbsp药灵见灵草已得戊土之助,便踏雨而行,袍袖扫过岩畔的草丛,采来三株应时草药:其一本色苍白,叶片如凤羽翻卷,叶背生着细密的白绒毛,是34;白术34;;其二根茎肥硕如婴儿拳,皮色黄褐且密布细孔,断面有放射状纹理,是34;茯苓34;;其三叶片带毛,揉之香气冲鼻如兰麝,花呈淡紫色穗状,是34;藿香34;。三药置于灵草根部,药灵屈指轻弹,三缕不同色泽的药气升腾而起:白术气呈土黄,如秋野落霞中夹杂着田垄新翻的泥土;茯苓气如乳白,似晨雾初开时笼罩的沼泽;藿香气似淡紫,若东篱秋菊浸在晨露中。
nbsp34;此三药各有妙理,34;药灵朗声道,声线穿透雨幕却清晰异常,每一个字都化作金色的符篆飘入灵草叶脉,34;白术性温味甘苦,温能散脾经之寒,甘能补后天之本,苦能燥中焦之湿,入脾、胃二经,为健脾燥湿之君药,如良相治国,首重农耕;茯苓性平味甘淡,甘补则不伤正,淡渗则利水道,既能健脾,又能利湿,助白术运化,为臣药,如水利官疏浚河道;藿香性微温味辛,辛能发散表湿,香能化浊醒脾,善治湿浊中阻之呕恶,为使药引导诸药入脾,如驿卒通联四方。此乃39;四气五味归经39;之妙用——温以散寒,对应春日乍暖还寒;甘以补脾,符合39;脾欲甘39;之性;苦以燥湿,恰如釜底抽薪;辛以行散,好比春风解冻。34;
nbsp九死还魂草散出叶尖的34;还魂露34;,那露珠如水晶中封印着星河,坠入三药之气中,交融成一道带着泥土与草木清香的光流,光流中浮现出无数细小的符文,正是《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药物归经图。光流沉入根部的戊土之中,刹那间,灵草周身的湿翳如遭烈日,迅速消退,叶片恢复了往日的透亮,甚至比立春时更多了几分温润的光泽,叶尖凝着的露珠折射出五彩色泽,竟是脾土健运、五脏精气上荣的征兆。
nbsp第五部分nbsp运化之机·脾主升清浊自降
nbsp摆脱湿邪困扰的九死还魂草,此刻如饮玉液琼浆,遍体通泰。它终于彻悟34;脾主运化34;的真机——并非一味燥烈,而是在燥湿相济中维持动态平衡,如同古窑烧制陶器,需水火既济,方能成器。当戊土与药气激发脾阳后,体内便形成了一个精妙的34;升降枢纽34;:清阳之气如雾霭般上升,滋养茎叶;浊阴之物如流水般下降,排出体外,恰似天地间云行雨施的循环,其中暗含34;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34;的自然之道。
nbsp它将叶片微微翻转,叶背的气孔张合有序,如无数个微型太极图旋转,吸入的雨雾不再是湿浊,而是带着草木清香的34;清湿34;——此乃已被天地运化过的良性水汽,其中裹挟着昆仑墟特有的矿物精气。叶片脉络中的3
第二回 土德运化湿邪散 脾土健运谷精盈[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