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乃祭鸟泻肺火 天地始肃补脾阳[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丙火之味、戊土之性,可沟通火土,引燥寒入脾胃,再以附子、干姜温化,麻黄、石膏清散,此乃‘火生土,土制水的循环制化。”
nbsp第五折·牧人刈禾施妙剂
nbsp未时初刻,麻翁带着众人来到“黄金牧场”。这里的牧草呈金黄色,草尖挂着冰晶,中央的敖包上插着麻黄枝与附子块,形成“火土金”三才阵。他摘下七枝麻黄、五块附子,放入铜锅中,加入石膏粉、半夏曲,以马奶酒煎熬。锅下的火焰竟是青白色的,如草原上的闪电,煮出的药液呈琥珀色,表面浮着一层红油,如羊脂覆水。
nbsp呼尔查服下药液,片刻后全身冒出细密的汗珠,汗水竟呈红白双色,落地凝结成冰晶与水珠。他感到一股暖流从丹田升起,逐渐驱散胸中的冰寒,同时有清凉之气从咽喉涌入,扑灭肺中的燥热。乌云其其其格吸入麻黄附子的蒸汽,喉间的痰鸣竟如冰雪融化,咳出大块的白黄相间的痰块,痰块落地化作清水,混着几片枯黄的草叶。
nbsp李郎中摸着呼尔查的脉,惊喜道:“弦紧脉转缓,数脉转平,此乃‘寒散火清之象。《伤寒论》言‘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今加石膏、附子,真乃‘温清并用的神来之笔。”
nbsp麻翁取出鹰羽,蘸取药液在敖包上绘制“破寒符”,符咒遇风即化,化作无数细小的麻黄箭镞,在草原上空形成箭阵,散发出持久的辛香。“此符借鹰隼之气,合药物之性,可使燥寒不得侵,肺脾得温清。”他解释道。
nbsp第六折·祭敖包时话医理
nbsp申时三刻,草原响起“处暑祭敖包”的号角声。牧民们在敖包前摆设祭坛,坛上供奉着用麻黄、附子制成的“火土糕”,糕体上用石膏粉书写着“温清并济”四字。麻翁趁机向众人传授“处暑养生诀”:“处暑时节,宜‘温表清里,肺脾双调——晨起饮麻黄姜茶,午间用附子饼贴肺俞,黄昏食石膏粥,可保秋凉无虞。”
nbsp他指着祭坛上的“火土糕”:“糕体需以马粪火蒸制,正如人体需以命门之火(肾阳)蒸化水谷。然蒸制需文武火交替,正如温清需次第分明,不可偏废。”
nbsp百合娘望着草原上补种的甘草苗,苗叶上的露珠折射出七彩光芒:“甘草与麻黄同属辛甘,可作秋日食疗。此乃‘以食和药,亦合‘土得木而达之理,健脾即所以助肺。”
nbsp第七折·暑气至此尽话玄机
nbsp酉时初刻,夕阳将草原染成琥珀色,鹰隼在空中划出金色的弧线,草尖的冰晶逐渐融化,露出底下的嫩绿色。麻翁望着西方天际的金星与水星,此时两星呈“金水相生”之象,却有火星居中调和,形成“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的循环。
nbsp“处暑者,‘暑气至此而止,非暑气绝灭,乃燥寒代行,如将军换防,需恩威并施。”麻翁轻抚通灵根,根须上的白色与黑色纹路此刻如冰炭同炉,“肺需宣降,脾需温化,今用麻黄宣肺,附子温脾,石膏清肺,半夏和胃,正是‘宣降有序,温清有度,如草原之鹰,既能搏击长空,又能栖息暖巢。”
nbsp芩儿点头附和:“《黄帝内经》云‘秋气通于肺,今治肺而兼顾脾土,乃‘未病先防之要。脾土健则痰湿不生,肺金清则外邪难侵,此乃‘治未病的上工之术。”
nbsp贝母姑娘指着星空中的“虚星”(主北方):“虚星明,则水气盛。此乃提示我们,温清需兼滋肾,以防燥寒伤阴。麻黄、附子得石膏之润,正合‘燥者润之,寒者热之的治则。”
nbsp正说着,丹顶鹤衔着青帝玉简飞来,玉简上刻着:“处暑治燥寒,需知‘燥不伤阴,寒不碍阳,清不郁热,温不助火。”麻翁微笑道:“青帝此谕,道破‘四不玄机。正如这草原四季,虽有严寒酷暑,却总能生生不息,全在一个‘和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结语·处暑无三日
nbsp处暑者,燥寒交加,如剑戟林立,却需以柔化刚,以和化戾。芩儿与麻翁以“温清并用、肺脾同治”之法,散燥寒之邪,清内郁之火,温不振之阳,正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医道圆融。看官须知,治燥寒如理乱麻,需刚柔相济,冷热兼施,此回不过初解寒包火之困,更精彩处,且看下回分解——
nbsp赞诗
nbsp《处暑·咏麻黄》
nbsp处暑鹰飞草欲霜,麻翁走马引弓张。
nbsp青茎破得三秋燥,乌附融开九陌霜。
nbsp七箭射穿寒雾锁,五石清透肺肝凉。
nbsp最宜醉卧敖包下,听取西风送药香。
nbsp预告·第十四回nbsp白露·白露降时滋肺阴nbsp鸿雁来处补肾阳
nbsp且说芩儿等别过塞北牧民,行至江南水乡,忽见芦苇荡里的露水呈白色如霜,渔民们干咳少痰,咽喉干痒,更有老者患“肾咳”,咳则腰背相引而痛,遗精盗汗。细查之下,方知今岁白露节气,太阴湿土主气,阳明燥金客气,湿燥相搏,致“肺阴不足,肾失封藏”。正忧虑间,忽闻芦苇深处传来渔歌声,一位身着白衣的女子泛舟而来,鬓边插着秋梨,腰间悬挂的竹篓里装着川贝母、熟地黄,衣袂上绣着“润肺滋肾”四字……
nbsp(第十三回完)
nbsp注:本回紧扣处暑“燥寒交加”的特性,融入五运六气(燥金寒水相搏、肺脾同病)、脏腑理论(寒包火、温清并用)、药物配伍(麻黄与附子相须、石膏相畏),通过燥寒神考验、黄金牧场等神话场景,阐释“温清并用、肺脾同治”的中医思想。麻翁的形象对应麻黄的“辛温宣肺”特性,鹰隼、马奶酒等元素强化其“入肺膀胱经、发汗平喘”的药性。后续章节将围绕白露“湿燥相搏”的特点,结合润肺滋肾药物(如川贝母、熟地),展开“滋阴润燥、肺肾同治”的医道传奇。
喜欢。
鹰乃祭鸟泻肺火 天地始肃补脾阳[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