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阳极阴生济水火 鹿角解时补真阳[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bsp第五折·昼最长时施妙剂

    nbsp未时初刻,阳翁带着众人来到“八卦田”。这里的田地按八卦方位排列,中央土丘上种着一棵古柏,树下有一眼温泉,泉水蒸腾着热气,水面漂浮着附子、肉桂的碎屑。他摘下七片柏叶,放入石臼中,加入附子、肉桂、熟地,以温泉水研磨成膏。臼中竟发出“嗡嗡”的震动声,恰似人体的命门之火在燃烧。

    nbsp赵大柱服下膏方,片刻后感觉有一股暖流从丹田升起,逐渐蔓延至四肢百骸。他解开羊皮袄,露出胸口,原本紫暗的皮肤竟泛起淡红色,如春日朝阳初升。更奇的是,他口中咳出一块状如冰块的痰结,痰结落地即化作水气,空气中弥漫着附子的辛香。夫子服下“还阳酒”,苏醒后自觉额角的潮红退去,腰膝处传来微微的温热感,如春日暖阳拂过。

    nbsp李郎中摸着夫子的脉,惊叹道:“沉脉转浮,微脉转盛,此乃‘阳回气复之象。《景岳全书》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今用附子、肉桂于熟地、山萸之中,真乃‘阴中求阳的典范。”

    nbsp阳翁取出鹿角霜,撒在麦田里,霜粉遇土即化,竟催生出成片的麦穗,每颗麦粒都呈现出“水火既济”的纹路。“鹿角霜得鹿之阳气,入肾经,能温肾助阳,收敛止血。”他解释道,“此乃‘以形补形,亦合‘冬至取麋角,夏至取鹿角的时间医学之理。”

    nbsp第六折·祭神祀祖话医理

    nbsp申时三刻,村落响起“夏至祭”的钟鼓声。百姓们在古柏下摆设祭坛,坛上供奉着附子、肉桂制成的“太阳糕”,糕体上用熟地汁书写着“阳生阴长”四字。阳翁趁机向众人传授“夏至养生诀”:“夏至者,‘阳极阴生,宜‘养阳勿伤阳,护阴勿碍阴——晨起服淡盐汤,午间用附子饼贴涌泉,黄昏饮肉桂茶,可保阴阳平衡。”

    nbsp他指着祭坛上的“水火盆”:“盆中炭火需以井水浇熄,正如人体真阳需以真阴涵养。然浇熄非灭尽,正如养阳需留三分,以防阴盛阳衰。”

    nbsp银花翁望着田间补种的韭菜苗,苗叶上的露珠折射出七彩光芒:“韭菜与附子同属辛温,可作夏日食疗。此乃‘以食养阳,亦合‘春夏养阳之理,顺天时以补人体之虚。”

    nbsp第七折·阴阳争处话玄机

    nbsp酉时初刻,夕阳将古柏的影子拉得修长,树影与麦田里的附子苗影交织,形成天然的“太极图”。阳翁望着西方天际的水星与火星,此时两星呈“水火相冲”之象,却有土星居中调和,形成“土载水火,火生土,土生水”的循环。

    nbsp“夏至者,‘一阴生,非阴盛也,乃阴始生而阳尚未衰。”阳翁轻抚通灵根,根须上的黑色与赤色纹路此刻如昼夜交替,“真阳需潜,如日入西山;真阴需长,如新月东升。今用附子、肉桂潜阳,熟地、山萸长阴,正是‘升降浮沉之道。”

    nbsp芩儿点头附和:“《黄帝内经》云‘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今治真寒假热,非着眼于寒热表象,乃求之于阴阳根本,此乃‘治病必求于本的至理。”

    nbsp贝母姑娘指着星空中的“北斗七星”,斗柄正指向正南“午位”:“午为阳极之地,然阳极必阴生。此乃提示我们,补阳需防阳亢,需佐以少许阴药,如附子配熟地,正是‘亢则害,承乃制的体现。”

    nbsp正说着,丹顶鹤衔着青帝玉简飞来,玉简上刻着:“夏至养阳,需知‘阳非有余,真阴不足。”阳翁微笑道:“青帝此谕,道破‘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真机。正如这夏至日,看似阳盛,实则阴已生,养阳即是护阴,护阴即是养阳。”

    nbsp结语·绿筠尚含粉

    nbsp夏至者,阳极阴生,如日中天而月始萌,如炉火旺极而添新炭。芩儿与阳翁以“阴中求阳、引火归元”之法,治真寒于假热之中,复真阳于衰竭之际,正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医道演绎。看官须知,阴阳之道,非对立而乃互生,非消长而乃平衡,此回不过初窥命门之火,更精彩处,且看下回分解——

    nbsp赞诗

    nbsp《夏至·咏附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夏至阳极阴始生,阳翁仗剑踏歌行。

    nbsp乌头煮就乾坤药,肉桂烧残日月精。

    nbsp七粒星丸涵水火,一炉丹火炼离明。

    nbsp最宜醉卧松阴下,听取寒潭沸玉声。

    nbsp预告·第十回nbsp小暑·温风至时清暑湿nbsp蟋蟀居壁补心脾

    nbsp且说芩儿等别过中原百姓,行至岭南水乡,忽见河面上漂着死鱼,渔民们身重如裹湿布,胸闷呕恶,更有孩童患“疰夏”,食少便溏,午后低热。细查之下,方知今岁小暑节气,太阴湿土主气,少阳相火客气,湿热交蒸,致“暑湿困脾,心阳被遏”。正忧虑间,忽闻荔枝林中传来捣药声,一位身着葛布的女子挎着竹篮而来,鬓边插着藿香,腰间悬挂的陶罐里装着佩兰、茯苓,衣袂上绣着“清暑化湿”四字……

    nbsp(第九回完)

    nbsp注:本回紧扣夏至“阳极阴生”的特性,融入五运六气(寒水主气、真阳不足)、阴阳理论(阴中求阳、引火归元)、药物配伍(附子与熟地相须、肉桂相使),通过水神考验、八卦田等神话场景,阐释“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中医思想。阳翁的形象对应附子的“辛热回阳”特性,鹿角霜、温泉等元素强化其“入肾经、补真阳”的药性。后续章节将围绕小暑“暑湿困脾”的特点,结合芳香化湿药物(如藿香、佩兰),展开“清暑化湿、调和心脾”的医道传奇。

    喜欢。

阳极阴生济水火 鹿角解时补真阳[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