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升阳举陷的脾胃之歌[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东垣创新:

    nbsp金元之交的大都城笼罩在灰黄色的雾霾里,永定河的水带着泥沙味,顺着城墙根的排水沟缓缓流淌。李东垣站在34;惠民药局34;的柜台前,手中的柴胡饮片在阳光里泛着浅褐色的光泽,菱形的茎秆被切得厚薄均匀,边缘处还能看见细密的年轮般的纹路。他的青布衫袖口磨得发亮,腰间系着的牛皮药囊上,用金线绣着小小的脾胃图——那是他在汴京太医院当差时,为提醒自己不忘34;脾胃乃后天之本34;而特意绣的。

    nbsp一、药肆晨光:疫病后的草木沉思

    nbsp药柜上的铜铃忽然轻响,打断了李东垣的思绪。新来的小学徒抱着一摞黄芪走过来,蜜炙过的黄芪片散发着温润的甜香,与柴胡的清苦在空气中相遇,竟奇妙地融成一种类似秋阳晒暖干草的气息。34;先生,这是上党新贡的黄芪,34;学徒的手指划过黄芪的纵纹,34;您看这纹路,多像人身上的经络。34;

    nbsp李东垣点头,指尖再次抚过柴胡饮片。想起去年那场席卷全城的大头瘟,街头巷尾堆满了泄泻不止的百姓,许多人病愈后仍久泻脱肛,面色萎黄如陈纸。他曾在nbspautopsynbsp中见过这类患者的脾胃,松弛如泄了气的皮囊,运化无力,清阳下陷——这不正是《黄帝内经》所言34;清气在下,则生飧泄34;的实证?

    nbsp目光忽然落在柜台后的标本架上,那里摆着他去年在嵩山采的野生柴胡。茎秆足有三尺高,即便制成标本,仍保持着向上的弧度,每一节都微微向阳光倾斜,仿佛在诉说着生长时对天光的追逐。34;柴胡生於向阳坡,得木气之升发,34;他喃喃自语,34;其茎中空而韧,正合少阳之气升发之性,若与黄芪、党参相配,岂不是能助脾胃清阳上升?34;

    nbsp嵩山忆影:

    nbsp草木里的升提密码

    nbsp记忆如嵩山的云雾般漫开。那是泰和年间的盛夏,他随师父在少室山采药,遇见一丛长在悬崖边的柴胡。岩石上的土层薄得可怜,柴胡的根须却像钢针般扎入石缝,茎秆在山风中笔直挺立,叶片始终朝着太阳的方向。师父曾说:34;此草得天地清阳之气,故能升举下陷之阳气。34;当时的他只当是一句药诀,此刻却在疫病后的临床中,忽然读懂了草木的隐喻。

    nbsp他取出《脾胃论》的手稿,新添的34;补中益气汤34;条目下,柴胡的用量旁画着醒目的箭头。窗外传来驼队的铃声,夹杂着孩童的啼哭——又是一个脱肛的患儿被抱来。李东垣起身整了整衣袍,诊室里的楠木药柜发出轻微的吱呀声,仿佛在为即将诞生的新方而低语。

    nbsp诊室秋雨:

    nbsp药罐里的脾胃交响

    nbsp患者是位四十岁的妇人,面色苍白如霜,说话时气若游丝,臀部垫着的棉帛已被渗液染黄。34;自春月泻痢后,肛门口就没收回过,34;她抓住李东垣的手腕,指尖凉得像块寒玉,34;吃啥都不香,走两步就心慌。34;脉诊时,他感到指下的脉搏如浸在冷水中的丝线,细弱而迟缓,正是脾胃气虚、清阳下陷之象。

    nbsp34;取柴胡二钱,酒炒;黄芪三钱,蜜炙;李东垣亲自写下药方,特意在34;柴胡34;旁注明34;酒炒黄色,勿焦34;。药童在侧炉煎药时,他站在一旁细细指导:34;酒炒柴胡要用真定府的黄酒,温热至蟹目沸,边洒边炒,让酒气透入茎秆的每一道纤维。34;铁锅受热后,柴胡饮片渐渐变得金黄,酒的醇香裹着柴胡的清苦,如

升阳举陷的脾胃之歌[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