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孙子之道[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斯回到席位,堂内气氛已然不同。刚才王离舞剑挑衅,被他以“术与道”之论轻松化解,已让许多人收起了轻视之心。
nbsp酒过三巡,作为今夜宴会焦点的李斯,在相邦吕不韦的示意下,离席立于堂中,向在座的秦国军功重臣们,进一步阐述他即将施行的“伐魏之策”的核心——“义兵”与“军正”。
nbsp“诸位将军,”李斯拱手为礼,声音清朗,回荡在梁柱之间,
nbsp“斯奉大王与相邦之命,设‘军正处,非为掣肘军务,实为我大秦锐士再添一柄无形之利器。武功,取敌之城,斩敌之首;而斯所言之‘义功,则取敌之心,收民之望。
nbsp我军入魏,当明令约束,秋毫不犯,开仓济民,此为‘安民之功;对魏之降卒,不杀不虐,化为役力,此为‘化降之功。
nbsp此二功,与沙场‘武功并行,皆可论功封赏。如此,则我王师所向,非但兵锋可畏,更有仁义可归……”
nbsp他侃侃而谈,将“义兵”之策的种种细节铺陈开来。这套理论新颖而系统,逻辑严密,听得吕不韦捻须微笑,昌文君等楚系外戚若有所思。
nbsp然而,那些拥有赫赫战功的宿将们,脸上的表情却愈发凝重。他们很多是追随武安君踏着尸山血海为大秦开疆拓土的百战之将,李斯这套听上去“温情脉脉”的说法,在他们耳中,无异于天方夜谭。
nbsp“咚!”
nbsp一声沉闷的重响,打断了李斯的话。
nbsp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左庶长王齮将手中的青铜酒爵重重顿在案上。他缓缓起身:
nbsp“李军正,好一番高论!从‘止戈之魂,到‘安民之功,听得老夫是……云里雾里啊!”
nbsp他特意加重了“云里雾里”四字,讥讽之意溢于言表。
nbsp“老夫是个粗人,只知疆场之上,刀剑无眼,胜负只在呼吸之间!你这套说法,听着精妙,可万一到了战场上,岂不就是空谈误国?”
nbsp话音未落,王齮的目光陡然变得凌厉如刀,死死钉在李斯身上,一字一顿地喝道:
nbsp“便如当年长平之战的赵括!其论兵法,引经据典,头头是道,连其父马服君都辩不过他!可结果呢?一战断送赵国四十万精锐!李军正,你这‘义兵之策,与赵括的‘夸夸其谈,有何不同?”
nbsp“轰——!”
nbsp此言一出,整个大堂瞬间死寂!
nbsp将李斯比作赵括,这不仅仅是质疑他的策略,更是在否定他的人品与能力,试图将他钉在“夸夸其谈、误国误民”的耻辱柱上!
nbsp蒙骜眉头紧锁,昌文君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而主位上的吕不韦,则是不动声色地捻着长须,那双深邃的眼眸里,精光一闪而过。
nbsp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李斯身上,看他如何应对这泰山压顶般的诘难。
nbsp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李斯非但没有动怒,反而缓缓站起身,整了整衣冠,对着王齮,郑重其事地躬身,行了一个大礼。
nbsp“左庶长之言,振聋发聩!斯,受教了!”
nbsp他抬起头,神情无比严肃,沉声道:
nbsp“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左庶长以长平血教训警醒于斯,此乃爱国之赤诚,护军之深情,斯,敢不敬听!”
nbsp这一番操作,直接把所有人都看懵了!王齮更是愣在当场,他准备好了一肚子的雷霆痛斥,却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对方非但不反驳,反而上来就给他戴了一顶“赤诚爱国”的高帽,还引用兵家圣典《孙子兵法》来赞同他的观点,这让他后续的话怎么说?
nbsp李斯直起
第269章 孙子之道[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