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诸葛长明献计[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甲胄上布满刀痕和干涸的血污,眼神却同样燃烧着劫后余生的坚定与对未来的凝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帐内一片寂静,只有烛火摇曳的轻响和远处隐约传来的城防劳作之声。
nbsp忽然,诸葛长明率先起身,走到大帐中央。他并未掸去青衫下摆沾染的尘土,神色庄重,对着武阳,一撩袍角,竟是单膝跪地,双手抱拳,朗声道:“主公!长明不才,蒙主公不弃,屡次委以重任,更于郑南绝境,信我驰援。此战,长明亲眼所见,主公为护黎民,甘冒奇险,身先士卒,仁心昭昭,天地可鉴!靖乱讨逆,护国安民,此乃大义所在!长明今日立誓,此生此身,尽付主公麾下,竭尽智谋,效死以报!助主公肃清刘蜀,还天下朗朗乾坤!”
nbsp诸葛长明话音未落,牙门三将——赵玄清、李仲庸、孙景曜,亦同时离席,大步走到诸葛长明身后,齐刷刷单膝跪地,甲胄铿锵!三人声音洪亮,带着武将特有的豪迈与斩钉截铁:
nbsp“末将赵玄清(李仲庸/孙景曜)!愿追随主公,鞍前马后,刀山火海,万死不辞!共襄靖乱大业!”
nbsp这突如其来的效忠之礼,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帐内激起无声的波澜。严林、赵甲等人神色激动,目光灼灼地看向主位。
nbsp武阳眼中闪过一丝动容,连忙起身,不顾肋下伤痛,快步上前,伸出双手,一一将四人扶起。他的手掌温热而有力,目光扫过每一张真挚而坚定的面孔,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郑重与发自肺腑的暖意:
nbsp“先生!三位将军!快快请起!武阳何德何能,得诸位如此信重!”nbsp他用力拍了拍赵玄清坚实的臂甲,又看向诸葛长明,“自今日起,诸葛先生便是武阳之师,我靖乱军之智囊!诸位将军,皆是我武阳生死与共的袍泽兄弟!我等同心戮力,靖此乱世,护佑苍生!此心此志,天地共鉴!”
nbsp“愿为主公效死!愿为靖乱大业效死!”nbsp众人齐声回应,声音汇聚成一股无形的力量,冲散了帐内残留的阴霾。一种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在血与火的淬炼后,于这郑南帅府之中悄然铸成。
nbsp众人重新落座,气氛比之先前,少了几分凝重,多了几分同舟共济的坚定。诸葛长明羽扇轻摇,目光落在地图之上,率先开口,声音恢复了往日的清朗与智珠在握:“主公,诸位将军。郑南虽暂安,然危机未除。谢允恭虽退兵二十里,然其主力未损,潘峰更不可能坐视郑南易手。当务之急,是稳固此城,以图长远。”
nbsp他修长的手指精准地点在地图上的几个关键节点:“天狼山,有卫钟将军坐镇,辅以钱乙、孙丙、李丁、谢戊、钱勇、唐承安诸将,兵精粮足,乃我后方根基。郑南新复,亟需稳固。此二地,一北一南,正好形成掎角之势,互为奥援!”
nbsp他手指移动,指向代表谢允恭大营的红点,眼神锐利:“若谢允恭不识时务,再次强攻郑南,我军便可依仗坚城消耗其锐气。同时,”nbsp他的手指猛地划向天狼山方向,再急速转向巴镇,“可令卫钟将军分兵两路!一路精锐轻骑,绕行敌后,袭扰谢允恭粮道,断其归途!另一路主力,则直扑潘峰如今相对空虚的巴镇!巴镇乃潘峰连接西州与郑南前线的枢纽,更是其新得谢必安部分地盘后的重要支点!一旦巴镇有失,谢允恭必成瓮中之鳖,首尾不能相顾!届时,他除了仓惶撤兵回援,别无他选!”
nbsp此计一出,帐内众人眼中皆是一亮!严林更是忍不住抚掌赞叹:“妙!先生此计,攻敌之必救!谢允恭若攻郑南,则后方起火;若回援巴镇,则郑南之围自解!进退皆在我掌握!先生真乃神机妙算,顶尖谋士也!”
nbsp武阳也深深点头,目光中满是赞许:“先生思虑周全,此掎角呼应,攻敌要害之策,确为上策。如此,郑南可暂得喘息,天狼山亦能发挥其战略支点之效。”
nbsp然而,就在众人为诸葛长明的精妙布局而振奋之时,武阳敏锐地捕捉到,这位刚刚立下大功、被众人称颂的谋士,眉宇间却悄然笼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云。那羽扇摇动的节奏也似乎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滞涩,时而望向地图北方的目光,更是充满了深沉的忧虑。他脸上的神情,在烛光下明暗不定,一会儿因计策被认可而微露喜色,一会儿又陷入某种难言的沉重,眉头紧锁。
nbsp“先生?”nbsp武阳放下手中的军报,身体微微前倾,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关切,“先生方才献上良策,解郑南燃眉之急,实乃大功。然观先生神色,似有隐忧?可是此计尚有疏漏之处?亦或……另有难处?”
nbsp武阳的问话,让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诸葛长明脸上。严林等人也才注意到这位谋士眉宇间深藏的忧虑,帐内刚刚轻松些许的气氛又凝重起来。
喜欢。
第159章 诸葛长明献计[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