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译电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56章 防护图绘制[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卷首语

    nbsp1972nbsp年nbsp5nbsp月nbsp22nbsp日的清晨,情报分析中心的绘图室里,阳光刚爬上窗台,就被铺在桌上的nbsp1:50nbsp万军用地图占去了大半。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经纬线像一张细密的网,陈恒团队围着地图站成一圈,手里的三角板、圆规还带着清晨的凉意。前三天刚确定的nbsp37nbsp处敏感区域,如今要变成这张图上精准的标记和清晰的颜色nbsp——nbsp红色是高敏感的nbsp“要害”,黄色是需警惕的nbsp“重点”,蓝色是待关注的nbsp“基础”。每一个坐标的标注、每一笔颜色的涂抹,都连着后续的防护部署,错一分、标错一种颜色,都可能让防护措施偏离方向。小李攥紧了手里的铅笔,心里清楚:这不是普通的绘图,是在地图上为国家敏感区域nbsp“筑防线”,必须一笔都不能错。

    nbsp一、底图准备:筑牢绘图根基

    nbsp5nbsp月nbsp22nbsp日nbsp8nbsp点,绘图室的门刚关上,老张就抱着一摞蓝色封皮的地图走了进来,封面上nbsp“军nbspnbsp测nbspnbsp图nbspnbsp7205”nbsp的编号在灯光下格外清晰。“这就是咱们要用的nbsp1:50nbsp万军用底图,总参谋部测绘局刚送来的,每一张都核对过,没有缺页、没有精度问题。”nbsp老张把地图轻轻放在桌上,生怕折坏了边缘,“底图的经纬线精度到秒,但咱们标注坐标只需要精确到分,误差必须控制在nbsp1nbsp分以内,这是军用地图的硬性要求。”

    nbsp陈恒拿起一张底图,手指沿着经纬线划过,能感觉到纸张的厚度和印刷的细腻:“底图是基础,基础要是错了,后面的标注全白费。”nbsp他转头看向小李,“小李,你负责绘图,先把nbsp37nbsp个区域的坐标从之前的统计表里抄出来,和底图上的位置一一对应,确认每个区域都在底图覆盖范围内。”

    nbsp小李赶紧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之前整理好的《敏感区域坐标表》,上面记录着nbsp37nbsp个区域的精确经纬度,比如区域nbsp08nbsp是东经nbsp95°48′96°12′,北纬nbsp38°30′39°00′。他把坐标表摊在底图旁边,开始逐个核对:“区域nbsp01,东经nbsp88°15′88°30′,北纬nbsp40°00′40°15′,在底图西北边,能找到;区域nbsp02,东经nbsp90°00′90°15′,北纬nbsp39°45′40°00′,也在……”

    nbsp核对到区域nbsp19nbsp时,小李突然停住了:“陈组长,区域nbsp19nbsp的坐标是东经nbsp75°30′75°45′,北纬nbsp36°00′36°15′,底图上这个位置只标了‘红其拉甫,没有更细的地形标注,要不要补充地形数据?不然后续标注‘地形备注没法写。”

    nbsp陈恒看向老王,老王负责地形数据整理:“老王,区域nbsp19nbsp是红其拉甫,你之前说联系新疆站要实地地形数据,有消息了吗?”nbsp老王皱了皱眉,拿出电报本:“昨天发了电报,还没收到回复。红其拉甫那边是山区,地形复杂,没有实地数据,防护备注里写‘山区太笼统,没法指导隐蔽防护。”nbsp他顿了顿,“我再发一封加急电报,催一下新疆站,争取今天拿到数据。”

    nbsp老张凑过来,看着底图上区域nbsp19nbsp的位置:“红其拉甫是边境地区,地形对防护很重要,比如哪里有山谷、哪里有高地,都得写清楚,不然防护措施部署在平地上,隐蔽效果不好。”nbsp他拍了拍老王的肩膀,“辛苦你多跟进,咱们等得起这一天,不能为了赶时间漏了关键数据。”

    nbsp上午nbsp10nbsp点,小李终于核对完所有区域的坐标,确认nbsp37nbsp个区域都在底图覆盖范围内,没有遗漏。他把坐标表折好,放在口袋里:“陈组长,坐标都对得上,现在可以开始画轮廓了吗?”nbsp陈恒摇摇头:“先别急,等老王拿到区域nbsp19nbsp的地形数据,而且咱们得先确认风险等级的颜色标准,不能随便涂。”

    nbsp他拿出《1972nbsp年敏感区域防护规范》,翻到nbsp“风险等级划分”nbsp章节,上面写着:“红色:卫星关联频次≥20nbsp次(高敏感);黄色:1020nbsp次(中敏感);蓝色:≤10nbsp次(低敏感)。”nbsp陈恒把规范放在桌上:“小林,你把之前的卫星关联频次表再整理一遍,按这个标准给每个区域定颜色,整理好给小李,小李再按颜色标注。”

    nbsp小林赶紧行动,从档案柜里拿出卫星关联统计表,逐区域核对频次:“区域nbsp08,28nbsp次,红色;区域nbsp15,25nbsp次,红色;区域nbsp28,22nbsp次,红色;区域nbsp03,15nbsp次,黄色……”nbsp她一边核对,一边在表格上画颜色标记,生怕记错频次定错颜色。

    nbsp中午,大家都在绘图室吃饭,馒头就着咸菜,眼睛却没离开桌上的地图和数据。老王突然收到新疆站的回电,他赶紧拆开:“有了!区域nbsp19nbsp的地形数据来了,红其拉甫山区,东经nbsp75°30′75°35′是山谷,75°35′75°45′是高地,海拔nbsp38004200nbsp米,适合隐蔽部署。”nbsp他把电报递给老张,老张看完,脸上露出了笑容:“太好了,这下地形备注能写细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小李也凑过来看电报:“有了这个数据,我标注的时候就能在区域nbsp19nbsp旁边画个小山谷符号,再写清楚海拔,后续看防护图的人一眼就明白。”nbsp他放下手里的馒头,拿起铅笔,在草稿纸上试着画山谷符号,画了好几次,直到觉得清晰易懂才停下。

    nbsp历史考据补充

    nbsp1:50nbsp万军用地图背景:该地图为nbsp1972nbsp年总参谋部测绘局编制的标准军用地图,编号nbsp“军nbspnbsp测nbspnbsp图nbspnbsp7205”,采用高斯nbspnbsp克吕格投影,经纬线间隔nbsp1°,坐标精度达nbsp1nbsp秒,图纸尺寸nbsp105cm×75cm,覆盖我国西北、西南、华北等敏感区域集中地带,当时主要用于军事部署、情报分析等机密工作,仅对团级以上单位发放(据《总参谋部测绘局nbsp1972nbsp年地图编制报告》记载)。

    nbsp《1972nbsp年敏感区域防护规范》依据:该规范编号nbsp“军nbspnbsp防nbspnbsp规nbspnbsp7201”,共nbsp8nbsp章nbsp32nbsp条,其中nbsp“风险等级划分”nbsp章节明确nbsp“三色标注”nbsp标准:红色对应nbsp“卫星监测频次≥20nbsp次、需优先防护”,黄色对应nbsp“1020nbsp次、需加强防护”,蓝色对应nbsp“≤10nbsp次、常规防护”,与前序卫星关联频次统计结果(区域nbsp08、15、28≥20nbsp次,12nbsp个区域nbsp1020nbsp次,22nbsp个区域≤10nbsp次)完全匹配(现存于国防科工委防护档案库,编号防nbspnbsp规nbspnbsp7201)。

    nbsp红其拉甫地形数据来源:新疆站(当时称nbsp“新疆军区情报侦察站”)提供的区域nbsp19nbsp地形数据,来源于nbsp1972nbsp年nbsp4nbsp月实地测绘(1:10nbsp万地形图),包含海拔、地形类型、植被覆盖等信息,因红其拉甫为边境敏感地带,该数据当时属于nbsp“秘密级”,仅用于防护图绘制(引自《新疆站nbsp1972nbsp年地形数据档案》编号新nbspnbsp地nbspnbsp7204)。

    nbsp二、坐标标注:毫米间的精度

    nbsp5nbsp月nbsp22nbsp日下午,绘图正式开始。小李把底图固定在绘图板上,用胶带粘住四个角,防止滑动。他拿起三角板,对准区域nbsp08nbsp的经度范围nbsp——nbsp东经nbsp95°48′96°12′,在底图上找到对应的经线,用铅笔轻轻画出两条竖线;再对准纬度范围nbsp——nbsp北纬nbsp38°30′39°00′,画出两条横线,形成一个矩形框,这就是区域nbsp08nbsp的轮廓。

    nbsp“坐标一定要准,差nbsp1nbsp分就偏了nbsp1.8nbsp公里,防护措施部署就会错位。”nbsp老张站在旁边,手里拿着坐标表,逐度数核对,“东经nbsp95°48′,对吗?底图上这条经线是nbsp95°45′,再往东nbsp3nbsp分,没错;北纬nbsp38°30′,这条纬线是nbsp38°30′,刚好对上。”

    nbsp小李点点头,手里的铅笔不敢用力,生怕画歪。他想起之前练习绘图时,有一次把区域坐标标偏了nbsp2nbsp分,被老张批评了一顿:“标错坐标不是小事,要是敌人卫星对着这个偏了的位置侦察,咱们的防护措施就白做了。”nbsp从那以后,小李每次标注都格外小心,画完一条线,都要退后半步,眯着眼睛看是否笔直,是否和经纬线对齐。

    nbsp标注到区域nbsp15nbsp时,小李遇到了麻烦:区域nbsp15nbsp的经度范围是东经nbsp102°00′102°30′,纬度是北纬nbsp28°15′28°45′,底图上这个区域有一条河流,正好穿过矩形框中间。“张师傅,河流穿过区域,要不要在轮廓里画出来?后续防护备注里要写‘河流沿岸,得让看的人知道位置。”

    nbsp老张凑过去看了看底图:“画,用细一点的铅笔,轻轻描出河流的走向,别盖过区域轮廓。河流对防护有影响,比如导弹基地不能部署在河边低洼处,容易被水淹,标注清楚了,后续部署才不会出错。”

    nbsp小李拿出细铅笔,沿着底图上河流的痕迹,慢慢描了出来,线条细得像头发丝,既清晰又不显眼。“这样可以吗?”nbsp他抬头问老张,眼里带着一丝不确定。老张点点头:“可以,再把区域编号‘15写在轮廓中间,字体要小,别占太多空间。”

    nbsp傍晚时分,37nbsp个区域的轮廓终于都标注完了。小李放下铅笔,揉了揉酸得发麻的手腕,手心全是汗nbsp——nbsp握着铅笔的手一直没敢放松。老张拿着坐标表,逐区域核对,核对到区域nbsp28nbsp时,他皱起了眉头:“区域nbsp28nbsp的纬度标错了!应该是北纬nbsp38°45′39°15′,你标成nbsp38°30′39°00′,差了nbsp15nbsp分,这可不行!”

    nbsp小李心里一沉,赶紧拿过坐标表,对比底图上的标注,脸一下子红了:“对不起,我抄坐标的时候看错了,把‘45′看成了‘30′。”nbsp他赶紧拿起橡皮擦,小心翼翼地擦掉原来的纬线,生怕把底图擦破。“我现在重新标,一定仔细看坐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陈恒走过来,没有批评小李,只是说:“标错了没关系,现在改过来就好。但要记住,每一个数字都不能错,咱们现在多花一分钟核对,后续就能少一分防护风险。”nbsp他帮小李按住底图,防止擦的时候滑动,“慢慢来,别急。”

    nbsp小李重新拿起三角板,对准北纬nbsp38°45′的纬线,慢慢画出横线,这次他看一眼坐标表,画一笔,确认没错再继续。画完后,他又让老张核对了一遍,确认无误才松了口气。“以后我抄坐标的时候,一定逐字逐句看,再也不看错了。”nbsp他低声说,心里既愧疚又庆幸nbsp——nbsp还好审核时发现了,要是到了防护部署阶段才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nbsp历史考据补充

    nbsp坐标精度要求依据:1:50nbsp万军用地图的坐标标注精度要求nbsp“误差≤1nbsp分”,换算成实地距离约nbsp1.8nbsp公里(纬度nbsp1nbsp分nbsp公里,经度nbsp1nbsp分≈1.5nbsp公里),该要求来自《军用地图绘图规范(1972nbsp版)》(编号军nbspnbsp绘nbspnbsp规nbspnbsp7201),小李标注时严格遵循此标准,最终nbsp37nbsp个区域的坐标标注误差均≤0.5nbsp分,符合要求(据《1972nbsp年防护图坐标审核报告》记载)。

    nbsp区域nbsp28nbsp坐标纠错记录:在《防护图绘制工作日志》5nbsp月nbsp22nbsp日晚的记录中,小李写道:“区域nbsp28nbsp纬度标错nbsp15nbsp分,因抄录坐标时误读‘45′为‘30′,经老张审核发现,已用专用绘图橡皮修正,修正后坐标误差nbsp0.3nbsp分,符合精度要求。后续抄录坐标将采用‘双人核对方式,避免误读。”

    nbsp绘图工具背景:小李使用的绘图工具为nbsp1972nbsp年上海绘图仪器厂生产的nbsp“英雄牌”nbsp绘图套装,包含三角板(精度圆规(带微调装置)、专用绘图铅笔(2Hnbsp硬度,线条细且清晰)、绘图橡皮(无酸配方,不损伤图纸),均为当时国内最高精度的绘图工具,确保标注精度(引自《1972nbsp年绘图工具采购清单》)。

    nbsp三、风险标注:三色里的防线

    nbsp5nbsp月nbsp23nbsp日早上,绘图室里多了几盒彩色铅笔nbsp——nbsp红色、黄色、蓝色,整齐地摆在小李的绘图板旁边。小林拿着整理好的《风险等级表》,走到小李身边:“小李,这是nbsp37nbsp个区域的风险等级,红色nbsp3nbsp个(08、15、28),黄色nbsp12nbsp个(03、05、07nbsp等),蓝色nbsp22nbsp个(01、02、04nbsp等),每个区域的频次都标在后面,你核对一下。”

    nbsp小李接过表格,逐行看:“区域nbsp08,28nbsp次,红色;区域nbsp15,25nbsp次,红色;区域nbsp28,22nbsp次,红色……nbsp区域nbsp03,15nbsp次,黄色,对吗?”“对,15nbsp次在nbsp1020nbsp次之间,按规范算黄色。”nbsp小林点点头,“有两个区域要注意,区域nbsp10nbsp和区域nbsp17,频次都是nbsp10nbsp次,按规范算黄色,不是蓝色,别标错了。”

    nbsp“为什么nbsp10nbsp次算黄色?”nbsp小李疑惑地问,“规范里写的是‘1020nbsp次,10nbsp次是下限,能不能算蓝色?”nbsp陈恒听到了他们的对话,走过来解释:“规范里有补充说明,‘频次≥10nbsp次且<20nbsp次为黄色,10nbsp次是黄色的起点,不能算蓝色。要是标成蓝色,按常规防护,但nbsp10nbsp次的关联频次已经需要加强防护了,会出问题。”

    nbsp他拿出《防护规范》,翻到补充说明页:“你们看,这里写得很清楚,‘为确保敏感区域不遗漏防护,频次临界值(10nbsp次、20nbsp次)均按高一级别划分,所以nbsp10nbsp次算黄色,20nbsp次算红色。”nbsp小李和小林赶紧点头,把这个补充说明记在笔记本上,生怕后续再搞错。

    nbsp开始涂色了,小李拿起红色铅笔,先涂区域nbsp08nbsp的轮廓。他没有一下子涂满,而是先沿着轮廓线轻轻涂一圈,确认颜色均匀,再慢慢向中间填充。“红色要涂得深一点,显眼,让人一眼就知道是高敏感区域。”nbsp老张在旁边提醒,“但别涂出轮廓线,不然会和旁边的区域混淆。”

    nbsp小李点点头,手腕轻轻用力,红色铅笔在纸上划过,均匀的红色慢慢填满了区域nbsp08nbsp的轮廓。涂完后,他把红色铅笔放在一边,拿起黄色铅笔,开始涂区域nbsp03。黄色比红色浅,他特意用了稍大的力气,确保颜色能清晰显示,但又不会盖过里面的区域编号。

    nbsp涂到区域nbsp10nbsp时,小李又停住了:“区域nbsp10nbsp旁边是区域nbsp09(蓝色,8nbsp次),两个区域挨得很近,涂色的时候会不会串色?”nbsp小林凑过来看了看:“你可以在两个区域之间画一条细一点的黑色分隔线,这样就不会串色了,而且能让边界更清晰。”

    nbsp陈恒认可这个建议:“可以画分隔线,但要用最细的铅笔,别太粗,不然会显得杂乱。”nbsp小李拿出细铅笔,在区域nbsp10nbsp和nbsp09nbsp之间轻轻画了一条线,线条细得几乎看不见,但确实把两个区域分开了。“这样就好了,既不影响美观,又能区分边界。”

   &nbs

第956章 防护图绘制[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