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摩尔,我们一起开心地收割太平天国吧!(求票,求订)[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马车轮碾过新建的外白渡桥上的一块块厚木板,震得文咸手中的《每日航运新闻》簌簌作响。这是一份去年才出版的英商主办的英文报,是由1850年开业的北华捷报馆发行的日报,也是太平天国境内获准发行的为数不多的几家外国资本控制的报纸之一。
罗耀国对外国报纸管得很严,之所以没有全部封杀,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的工商业,特别是做进出口贸易的商人需要一些了解国际行情的渠道。而太平天国自己的报纸眼下还承担不了这样的责任,就只能特许洋人办报了。
而这份《每日航运新闻》上除了美国俄亥俄人寿保险与信托公司倒闭,引发金融恐慌的坏消息之外,最能引起文咸注意的就是法国“灵能学家”巴斯德在上海江南制药局的实验室中发现了“蚕病菌”并且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蚕病菌”检测方法——通过杀死产卵后的雌蛾,并死蛾磨成糊汁,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方法找出致病的蚕卵.虽然这套检测方法可能会引起一部信奉佛教,不愿意杀生的养蚕人的反感。
但是太平天国的户部和南直隶农会还是联合发布了将会设立苏湖蚕病菌防治所的消息。
而让《每日航运新闻》的洋记者们有点绷不住的是真约派代理宗主教韦昌辉,龙虎山第六十代张天师张珏和南直隶佛门联合会的会长空空禅师还联合声明,宣布蚕病菌乃是妖魔,奉上帝、玉帝、佛祖的最高指示,必须彻底消灭!凡是袒护蚕病妖魔者,死后必下十八层阿鼻火狱.唉,这地狱都三教合一了。
看完了报纸,文咸就撩开锦缎窗帘,看了看车窗外苏州河北岸的风景:“现在这里都是缫丝厂了.我在上海当公使的时候,那里,那里,还有那里,都是稻田,现在都变成缫丝厂了,上海的生丝出口一定长了不少!”
弗里德里希正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上海缫丝厂的数量,听见文咸的话,就在笔记本上写道:“缫丝厂的增加意味着有大量的江南农户弃稻种桑,每亩收益固然可以大增,但是粮食自给率.”
“这是资本主义的痼疾!”摩尔用烟斗敲打了几下窗框,评论道,“当缫丝厂盈利良好时,资本家就会一拥而上,而生产过剩,又将导致生丝价格暴跌,这些工厂主会像抛弃破袜子般抛弃工人。那些弃稻种桑的农户就会面临破产的危机,而他们的桑树园又不可能马上变回稻田.到时候失业的工人,破产的农户,又得面对高昂的粮食价格!”
“没错!”文咸好像听到了什么好消息,“这就是太平天国的死穴!”
摩尔却微微摇头,他觉得这点危机根本不足以打垮太平天国。
马车突然急刹,车夫咒骂着避让满载钢锭的骡车。文咸趁机指向车外:“但他们的工业机器已经停不下来了——这些徐州运来的铁锭应该都是送去江南斯蒂芬森蒸汽机制造公司的,那是江南制造局和斯蒂芬森公司的合资工厂,一期工程的达产目标就是年产蒸汽机250台.”
当马车停在苏州河北岸新落成的英国领事馆门外时,白斯文阴恻恻插话:“你们大英帝国当时要放大清一马,现在大清一台蒸汽机都造不出来!”
英国领事馆的铸铁大门缓缓开启时,六辆满载生丝的独轮车队正从门前经过。刚刚从马车上下来的文咸看着这六车生丝,歪着脑袋对身后的摩尔道:“摩尔,中国的生丝生产还要多久才会出现严重过剩?”
“爵士,您在问生丝的事儿吗?”英国领事查尔斯·温彻斯特热情地迎上前来,“去年太平天国一共出口了超过四千吨生丝.是国际生丝市场上的绝对霸主,今年预计可以超过五千吨!”
文咸的文明杖重重在花岗岩台阶上敲了敲:“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市场?还会增加吗?”
“会的!”摩尔回答道,“还会增加,应该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是吗?何以见得?”英国领事打量这位“摩尔”先生,虚心地发问——“摩尔”可是犹太人的名字!那可是最精明的商人啊!
“那是显而易见的,”摩尔一边将自己的行李箱从马车上搬下来交给从领事馆里出来的印度仆役,一边解释道,“现在每年有十一二万人去美国,还有更多的人下南洋这些人当中的相当一部分都会在异国他乡赚到比在中国多一百倍的财富,他们都是中国丝绸、中国瓷器、中国茶叶,还有其他各种各样中国制造的商品的消费者。所以你们不能只考虑白人的消费,还要考虑中国移民的消费
第606章    摩尔,我们一起开心地收割太平天国吧!(求票,求订)[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