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61:重生那年我才八岁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章 报名上学[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    “姐,加油,我陪着你,好好做题,不要想太多。”

    “嗯!石头也加油,咱们一起上中学!”

    “好!”

    ‘刷刷刷~~~

    好在来的早,等做完几套试卷之后,这个时候点都十一点了。

    林小石做题很快,再怎么说上一世也是参加过高考大军的人。

    为了不影响姐姐,林小石故意拖的这么长时间的,还把字写的歪歪扭扭。

    字,它能看出一个人的水平和素养。

    上一世,林小石也没多少素养,字也不好看,但是习惯了连笔。

    如今要一笔一画的写,着实让他为难了一把。

    批卷的老师多叫了几个过来,这次有男老师。

    “不错,两姐弟都达到了九十分以上。

    林小琴语文是在作文上扣了两分,其它都全对。

    林小石也是一样,只是你的语录扣的分最多,这方面你得好好学习才行。

    数学也很好,扣的分都是无关紧要的,以后认真一点就好....”

    把试卷成绩报了一下,汤修齐开始皱眉了。

    看了一眼林小琴,之后看向林小石说道:

    “林小石同学,你,这个情况,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本来说我们要大力支持和鼓励你的。

    可是你这年龄是个问题,你也知道,在这个时候,可不是太....”

    “校长,我明白,我还小,不要太过于出头的好,不是说枪打出头鸟嘛!”

    “你明白就好,这样,我写一份信给你,你到隔壁小学部去,从小学四年级开始。

    在那里待一两年,之后再到我这直接给你上初二。

    那个时候你也十一二岁了,这样不会太出众,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当然明白,谢谢您汤校长!”

    姐姐如愿以偿的上了初二,交了学费,明天就可以插班跟读。

    林小石这边就更简单了。

    有汤修齐的信,这边的校长二话不说,就给办了手续。

    “林小石同学,你明天就可以来上学了。

    不过你说的你妹妹林小晓,她还太小了,再等两年吧!”

    “那个,汤校长,是这样的,我能只考试的时候来吗?

    家里的情况您也知道,没办法啊!”

    汤校长?

    这就有意思了,是的,这所小学部的校长,正是中学部校长的弟弟。

    汤修年45岁,比他哥小三岁,两亲兄弟。

    “这个没事,你考试不考试都没问题,我哥就是让你在这待着玩一下。

    他信里说了,你太老成了,要和小孩一起玩一下,不要.....”

    这意思很明显了,就是说你这家伙身体是小孩子,可心智是个大人呗!

    要不是有这封信,人家十二点多,还不一点会见你,这都什么点了,饭不要吃的吗?

    等从小学部出来后,一家难得的去国营饭店,一人点了一大碗肉面。

    小小吃不完,是三人一人一夹凑给她的,要不然这个年代没打包,太浪费了。

    光是这样,四人都吃的快撑的不行不行的。

    回到院子,阳夏彩看到他们一家回来,一起邀请去她家坐坐。

    阳夏彩的丈夫是在农机站工作,叫杜永新39岁。

    两儿子,一个女儿,杜立国15岁,杜立军13岁,最小的女儿杜立月11岁,和大姐一样大。

    而阳夏彩完完全全是个家庭主妇,天天在家无聊,所以找人聊天。

    “书慧,石头,你们到学校报好名了没?”

    “阳嫂,报好了,明天两小家伙就可以上学。”

    “哦!小琴在哪个班上?我家小月今年正好四年级,在三班。”

    “额!这个,小琴上初二,在一班,石头正好四三班,和你家小月一个班。”

    “啥?石头,我记得你说过你才八岁的呀!

    这怎么就......

    我明白了,难怪你小子当家了呢!原来深藏不露呀!

    好样的,不像我家几个小子,一个个不成气....”

    杜立国光是留级就好几次,现在正好准备从初中毕业呢!

    阳夏彩知道,自己家孩子不能和农村孩子相比,所以就不在这方面多聊,再聊下去,怕又要收拾自己家几个小子。

    因为他们还在家里不知道玩什么呢!

    唯有杜立月学习成绩还好一点,远远的听到隔壁有人搬过来,有个新玩伴,就过来凑热闹。

    拉着姐姐林小琴到一旁玩。

    看到姐姐有了新朋友,林小石也为她开心,小小也一起加入她们。

    一个下午时间,都在阳夏彩这玩的,因为她家就是一个聚集地。

    没上班的人都在她家玩,所以一下认识了附近所有邻居。

    林小石为了更好的融入这里的新生活,要多了解一些这里的情况,所以并没有离开。

    陪着叶书慧一起和大家坐在那里聊天。

    自己家的情况也要让大家知道一些,不管大家怎么样。

    远亲不如近邻,只要不是与利益挂钩,吆喝一句,大家还是会帮你的。

    不是说城里比农村有多好,只是两种不一样的交往模式。

    农村人嘴碎,城里人嘴闲,相比农村,只要不与利益牵扯上,远亲不如近邻这个模式更适用。

    但农村就不行了,大家一个村的,身份都差不远,还都是同享村里的福利。

    只要你家多分点东西,我们大家就少了很多,这,就是利益。

    再就是,大家都一样穷,这个时候就没法和城里人一样,在不涉及利益的情况下,去关心你家里....

    这里的学问太多太多,林小石如今坐在这听大家聊天,不就是为了多了解这些情况的嘛!喜欢1961:重生那年我才八岁请大家收藏:

第23章 报名上学[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