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权倾天下,从被流放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3章 耐人寻味[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翰林院是天下闻名的大儒和名士聚集的地方,更是大梁的人才储备基地。

    nbsp大梁有着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规矩。

    nbsp从翰林院出来的人,即便是不能入阁为相,将来必定会成为大梁朝廷中的名臣干吏。

    nbsp众所周知。

    nbsp萧乐康不学无术,整日只知道吃喝玩乐。

    nbsp在文学上没有半点造诣。

    nbsp相比太子和晋王来说,无论从哪个方面讲,燕王萧乐康都没有任何的优势。

    nbsp梁帝却让萧乐康入主翰林院编修国史,分明是想让他在大儒和士子之中树立威望的心思。

    nbsp这其中所表达出来的意思。

    nbsp便十分的耐人寻味了……

    nbsp而且最重要的是,沈青辰与萧乐康相交莫逆,此事整个京城无人不知。

    nbsp难怪陛下如此不遗余力的培养沈青辰。

    nbsp其实为的是燕王萧乐康?

    nbsp梁帝一封圣旨,仿佛是扔进平静湖水的一块大石,立刻在大梁朝廷中激起了千层浪。

    nbsp京城的权贵们对此议论纷纷。

    nbsp很多人突然发现。

    nbsp燕王萧乐康好像不是想象中的那般不堪……

    nbsp内阁首辅岳穆清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顿时满脸的惊愕。

    nbsp心里仿佛掀起了巨浪,让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nbsp当初户部侍郎赵维桢举荐萧乐康去南阳府赈灾平乱的时候,岳穆清便觉察出来。

    nbsp沈青辰是在有意为萧乐康积累政绩。

    nbsp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梁帝注意到萧乐康。

    nbsp同时还能让萧乐康进入朝臣的视线。

    nbsp南阳府赈灾之事,萧乐康没让梁帝失望。

    nbsp虽然萧乐康能力有限,但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从来没有指手画脚。

    nbsp反而十分的从谏如流。

    nbsp在大梁朝臣的心里,只有善于纳谏的皇帝,才是一个好皇帝。

    nbsp通过此事之后。

    nbsp大梁的朝臣们对萧乐康的印象大为改观。

    nbsp梁帝也发现自己的这个儿子也并非一无是处……

    nbsp岳穆清心里很明白。

    nbsp沈青辰如此处心积虑的为萧乐康造势,为的就是有一天能够扳倒太子。

    nbsp本来岳穆清对此有些不以为然。

    nbsp你一个十多岁的小娃娃,而且出身寒门,身后毫无底蕴,如何能和一国太子抗衡?

    nbsp但岳穆清却万万没想到。

    nbsp沈青辰在多方谋划之下,竟然真的改变的梁帝的心意,让梁帝发了这样的一道圣旨……

    nbsp正当岳穆清感慨不已的时候。

    nbsp内阁成员谨身殿大学士李文冉,武英殿大学士罗鸿永连门都没敲,便急匆匆的进入岳穆清的房间之中。

    nbsp罗鸿永皱眉道:“岳大人,出大事了。”

    nbsp“刚才陛下给燕王殿下下旨,让他入主翰林院,负责编修国史。”

    nbsp“陛下这是明摆着想要易储啊!”

    nbsp李文冉也十分气愤的道:“太子乃国之储君,是社稷根基。”

    nbsp“即便是太子做了诸多荒唐之事,陛下也不能轻言废黜。”

    nbsp“此事关乎大梁江山社稷。”

    nbsp“岳大人,咱们必须赶紧去找陛下,请求陛下收回成命……”

    nbsp岳穆清却不以为意的笑了笑。

    nbsp“陛下只是让燕王殿下入主翰林院,带领着众学士们修编大梁国史。”

    nbsp“陛下又没说会废黜太子。”

    nbsp“你们又何必如此紧张……”

    nbsp内阁的三位重臣都是太子萧瑾墨的老师。

    nbsp这些年来,三人轮番教授萧瑾墨学问

第383章 耐人寻味[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