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女穿男后,靠读书为家族改换门楣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2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

    它的背景是清军入关,事关汉人及朝廷生死的关键时期。

    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而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于梁启超。

    意为保护一个国家政治系统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和文武大臣的职责;

    而天下苍生、民族文化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

    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问策天下”,“问策”与“天下”两个词可以放在一起,也可以分开来看。

    “问策”不用过多解释,重要的是“天下”二字。

    “天下”是谁的天下?

    放在后世,我们可以毫不迟疑的回答,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

    但是在封建王朝,还是在朝廷选贤任能的会试考场上,这么说真的是嫌命长。

    即使有“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句话,在这儿您也就是听听就好。

    人在屋檐下,还是适当把高傲的头颅低下为好。

    当然,封建王朝就不能把天下和老百姓联系在一起吗?

    也不是,毕竟历任王朝更迭,通过起义军开展推翻旧朝,建立新政权的领军者,哪个不是平头老百姓?

    哪个发迹之初不是靠着人民群众的力量?

    要不怎么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句话。

    这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并行,都是能让你得天下的人也能让你失天下的意思。

    不过在封建王朝,你可以说国家的兴盛与每个升斗小民有关系,却不能说的太直白。

    还是得以表忠心的形式,站在“大义”的肩膀上说话,不然又得小心脖子上的脑袋。

    士农工商,士大夫虽然排在最前面,可其人数基数必定远远小于农民,工匠和商户。

    当权者有读书人支持很重要,但是如果只有读书人支持,没有基层百姓的支持,也无法走得长远。

    问策天下,就是要把百姓与氏族,民与官,多数人与少数人,不同的角度和位置的阐述,大家能为朝廷做什么。

    没错,是为朝廷,为天子做什么,就算心里不是这么想的。

    尽管心里想的是:天子仁政,我就忠君爱国,天子荒淫无度,我就揭竿而起。

    但是儒家思想教育你,引导你,作为一个有志青年,作为一个要求进步的人,做人的基础就要做到忠君爱国。

    毕竟,儒家思想可是很多当政者最好的统治辅助工具。

    这也是“百家争鸣”后,儒家大行其道,力压其他学说的根源。

    忠君爱国是一个基本点,所有人都要围绕这个基本点出发,才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不论是否有为官做宰的目标,至少会试答卷上要体现一片拳拳报国之心。

    对于忠君爱国,蒋小七亲自整理了很多重要知识点,免得祖父等人在考试期间拍马屁拍不到点儿上。

    

第222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