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转基因安全评价体系严于美国[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的含量和组成进行细致分析;同时对抗营养因子,像植酸、胰蛋白酶抑制剂等可能影响营养吸收的物质也进行全面检测。以转基因玉米为例,研究人员会对比转基因玉米与传统玉米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二者在主要营养成分上基本一致,且抗营养因子含量也在正常范围内,不会影响人体对营养的摄取。
第三部分是毒理学评价:包括急性毒性试验,通过短时间内给予实验动物高剂量的转基因产品,观察其是否出现急性中毒症状;亚慢性毒性试验则是在较长时间内,给予实验动物一定剂量的转基因产品,观察其对动物生长、生理机能等方面的影响。大量毒理学实验表明,经过安全评价的转基因产品,在正常食用剂量下,不会对实验动物产生毒性作用。
第四部分是过敏性评价,主要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过敏原评价决策树依次进行严格评价,并且严格禁止转入已知过敏原。例如在转基因大豆的研发中,科学家会对转入基因的表达产物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与已知过敏原具有相似的结构和特性,只有确保不具备过敏性风险,才会进入下一步研发。
除此之外,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性也不容忽视。加工过程可能会改变转基因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需要评估这些变化是否会产生新的安全隐患。比如在转基因大豆油的加工过程中,要检测加工工艺是否会导致转基因成分发生变化,产生潜在有害物质。对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中外来化合物蓄积情况也要进行监测,确保不会在食物链中过度蓄积,危害人体健康。还要关注非预期作用,尽管转基因操作是精准的,但仍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需要全面排查。
通过这一系列全面细致的安全评价、严格的试验检测,逐一排除转基因产品在食用安全上的潜在风险,从而保证通过安全评价、获批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可以放心食用。
事实上,截至目前,我国在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进口方面始终保持谨慎且科学的态度。我国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仅有棉花和番木瓜,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甜菜5种作物。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误解为转基因作物的圣女果、彩色甜椒、小南瓜、小黄瓜、胡萝卜、甜玉米、紫薯等,实际上都不是转基因品种。圣女果是番茄的原始品种,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而来;彩色甜椒是通过常规杂交育种培育出的不同颜色品种;小南瓜和小黄瓜则是在传统品种基础上,经过不断改良得到的,这些都与转基因技术毫无关联。
我国在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体系上的严格把控,充分彰显了对民众健康和生态环境高度负责的态度。我们应相信科学的力量,正确认识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共同推动转基因技术在安全、可控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发表于人民网,责编:王堃、章翔,发表于2018年。)喜欢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请大家收藏:
中国的转基因安全评价体系严于美国[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