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洪广玉:我们并不是在为转基因而战[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https://m.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们并不是在为转基因而战,我们是在为能运用科学来做出我们所能做出的最好的决策而战。如果我否决了科学,那么我们就什么也没有了,只剩下某种无形的、相互矛盾的世界观。”

    全球所有的番木瓜都是转基因的

    转基因食品全球食用23年无任何事故

    数万年来,人类一直都在驯化和改良作物。花红柳绿,基因决定性状,每次新作物品种的出现,本质都是基因的改变。杂交育种一次要改变成百上千个基因,而转基因育种不过是精准地识别和利用优良基因,大大提高育种效率,也扩充了农业育种的资源库,这些优势最终让转基因作物具有增产、保护环境、改善食品营养和安全的好处。

    基因工程并不算“新生事物”,早在1972年,科学家做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例基因工程,比手机的诞生还早一年。此后,转基因技术于1982年应用于医药领域,1989年开始应用于食品工业领域。目前广泛使用的人胰岛素、重组疫苗、抗生素、啤酒酵母、食品酶制剂都使用了转基因技术。所以说,转基因农业是生命科学取得重要进展后自然出现的,并不是少数科学家异想天开捣鼓出来的。

    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过去23年来,全球共有67个国家和地区应用了转基因作物,累计种植23亿公顷,目前有玉米、大豆、油菜、土豆、茄子、苹果等十多种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应用,全球有几十亿人消费转基因食品。但在中国,目前可供食用的转基因产品仅有番木瓜,以及进口大豆、玉米、油菜榨的油,民间流传的紫薯、圣女果、彩椒等均不是转基因品种。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种植和消费国,92%的玉米、94%的大豆都是转基因品种,2016年美国玉米总产量为3.85亿吨,其中有75%的玉米在国内消费,大豆总产量为1.17亿吨、其中42%在国内消费。社会上流传的“美国人不吃转基因食品,都给中国人吃了”完全不符合事实。此外,2016年,欧盟进口转基因农产品约1200万吨,日本进口转基因产品1900多万吨。

    世界卫生组织在官方文件中明确表示,目前没有发生过一起因食用转基因食品出现的安全问题。此外,转基因作物的饲料广泛应用于全球养殖业,养殖育种用的猪、牛已经食用转基因饲料几十代,也未发现安全问题。

    当然,我们必须尊重公民选择食物的权利,任何人都可以选择不吃转基因食品,同理,任何人都有选择吃转基因食品的权利,农民也应有种植通过安全评价的作物的权利。

    目前,中国对转基因食品实行定性、强制标识制度,即不管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占多少,只要有就需要标识,而欧盟、日本、韩国等都是“定量标识”,即要达到一定含量才标识;而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实行的是自愿标识,即标不标随意;美国于2016年通过新的法案,将改为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即厂家可选择在包装上提供文字、符号或需要手机扫描的QR码的方式来标识。

    科学界对转基因安全性有共识

    确实有一些专家发表过反对转基因的安全性的观点,但这些专家均不是分子生物学甚至是生物科学领域的专家,相反,与转基因安全性最密切相关的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主流科学家对其安全性是有共识的。

    和普通人的“争论”不同,科学家如果对一个问题有不同观点,并不是通过“打嘴仗”或者接受媒体采访的方式来表达,而只能通过做实验、发表论文的方式来体现。然而,目前全球还没有一篇获得学术界认可的文章证明了转基因存在安全问题。

    经过多年的跟踪研究,欧盟委员会根据500多个独立科学团体历时25年开展的130多个科研项目,得出结论

    “生物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并不比传统育种技术更有风险”。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分析30年来900项基因工程技术研究资料,2016年发布报告认为目前商业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与传统方法培育的作物在安全性上没有差异。

    2016年起,全球140多位获诺贝尔奖科学家签署公开信支持转基因技术(其中包括多位生物学领域鼻祖、泰斗级人物),呼吁尊重关于转基因安全性的科学判断和科学结论。

    2018年6月,欧盟公布了耗资1500万欧元的三项最新转基因实验结果——其中包括大鼠的两年喂养试验,均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存在潜在风险,更没有发现其有慢性毒性和致癌性相关的毒理学效应。

    中国迄今对转基因食品进行过190多项实验评估,也没有发现任何安全问题。

    转基因有系统的食用和环境安全评价

    农业转基因技术跟其他科学技术一样,本身都是中性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正因为如此,全球各主要国家都对转基因进行安全评价,但这不是说转基因技术一定有危害,而是把风险提前排除掉。

    早在2003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就制定通过了一系列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标准,并为各国所参照。在CAC指南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践,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转基因安全评价体系。目前,转基因安全评价的内容包括营养学评价、毒理学评价、过敏性评价以及非期望效应的评价等。

    

洪广玉:我们并不是在为转基因而战[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